田牛
- 作品数:123 被引量:476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重组人干扰素-γ与泼尼松联用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应用价值探究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究重组人干扰素-γ与泼尼松联用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从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患者进行重组人干扰素-γ与泼尼松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进行泼尼松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刺激性干咳好转38例(63.3%),呼吸困难好转34例(56.7%),活动能力好转36例(60.0%),肺弥散功能好转34例(56.7%);对照组患者刺激性干咳好转20例(33.3%),呼吸困难好转16例(26.7%),活动能力好转12例(20.0%),肺弥散功能好转12例(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患者Ⅲ型胶原蛋白为(51.0±11.5)ng/L,Ⅳ型胶原蛋白为(63.1±21.6)ng/L,透明质酸为(78.6±31.6)ng/L;对照组患者Ⅲ型胶原蛋白为(80.5±17.2)ng/L,Ⅳ型胶原蛋白为(70.3±24.5)ng/L,透明质酸为(87.8±26.7)ng/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治疗时,重组人干扰素-γ与泼尼松治疗联用的方法效果良好,能够减轻患者病症,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田牛王晓静王伟黄鹤舒冬冬王月明宋乃宝
- 关键词:泼尼松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 脏器微血管通透性的测定方法被引量:6
- 1996年
- 大鼠颈动脉注射1%荧光素钠(FlNa),按不同时间点取心、脑、肝、肾等九个脏器,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各脏器组织匀浆液的荧光强度,得到不同脏器中FlNa的分布及FlNa在不同脏器中随时间的衰减变化趋势,并辅以冰冻切片进行观察。实验发现,不同脏器中FlNa的分布极不均匀,以脑为最低,肝、肾为最高,冰冻切片也显示了同样的分布差别。
- 宋欣胡金麟李向红田牛
- 关键词:微血管通透性
- 脏器微血管对荧光素钠通透性的实验方法被引量:3
- 1996年
- 大鼠颈动脉注射1%FlNa,荧光显微镜下活体观察肠系膜微血管血流状态及FlNa的渗出情况,并在不同时间点经股动脉采血,测定血浆内FlNa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利用组织匀浆测定不同脏器中FlNa的分布,再辅以冰冻切片进行观察。活体观察发现,FlNa注入体内后,经微血管迅速向周围组织渗出,最后汇集于淋巴管,血浆及组织匀浆FlNa浓度的测定表明,FlNa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呈指数衰减,各脏器FlNa的分布极不相同。冰冻切片也显示了同样的分布差别。这些结果表明,我们所建立的方法可直观、定量地反映FlNa在微血管的通透情况。
- 宋欣胡金麟何颖李向红田牛
- 关键词:微循环荧光素钠通透性
- 血管生成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02年
- 刘秀华田牛
- 关键词:血管生成促血管生成因子
- 甲襞毛细血管压无损伤测量方法
- 1991年
- 毛细血管压是反映微循环功能状态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尚没有适合临床应用的毛细血管测量方法。本文报告我们研制的一种无损伤的适合临床应用的甲襞毛细血管压测量方法,经临床及20例健康人甲襞毛细血管压的测量,甲襞毛细血管压平均3.40±0.67kPa。手的位置高于和低于心脏时,甲襞毛细血管压分别为3.04±0.71kPa和4.73±1.18kPa。上臂用袖带加压阻止静脉回流时,甲襞毛细血管压为5.32±0.86kPa。这种毛细血管压测量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便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 刘育英马军田牛
- 关键词:毛细血管血压测定微循环
- 大鼠小肠粘膜淋巴管的图像分析
- 1998年
- 大鼠腹主动脉注入1%墨汁硝酸银溶液,可同时显示小肠淋巴管和微血管,浆膜下注入10%ABS丁酮溶液可制成小肠粘膜淋巴管的铸型标本,用光镜和SEM观察,利用图像分析仪测量了肠粘膜淋巴管的数量、管径、长度等。小肠粘膜初始淋巴管数为275±52/mm2,管径为349±40μm,长度为2085μm,初始后淋巴管管径为349+40μm,长度1074μm,提出了区分初始淋巴管和初始后淋巴管的依据,获得了有关汇合淋巴管、粘膜下层淋巴管网数、园形因子等数据,小肠不同区段如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淋巴管的上述数据有某些差别。我们的研究结果加深了对大鼠小肠淋巴管的分布。
- 田牛刘凤英赵秀梅朱光明张曙光王桂雁
- 关键词:小肠粘膜淋巴管
- 缺血再灌脑血管内皮损伤及GPⅢ_a表达的研究被引量:6
- 2000年
- 研究沙土鼠缺血再灌注后微血管内皮损伤和GPⅢa的表达。方法用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30min再通造成灌注模型 ,由颈动脉注入FITC标记血小板。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活体软脑膜微血管中血小板对内皮细胞的粘附 ,用CD61抗体经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沙土鼠脑组织血管内血小板和内皮细胞上GPⅢa糖蛋白的表达。结果再灌注后即刻 ,软脑膜细静脉内有白细胞和血小板粘附 ,呈星点状分布 ;再灌注(30~60)min ,可观察到小动脉和细动脉内皮形成的空泡和血栓形成。免疫组化显示缺血再灌注(1~6)h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膜上GPⅢa表达增强。
- 刘育英赵秀梅刘凤英郑世荣田牛
- 关键词:脑微血管血小板粘附病理
- 模拟糖尿病大鼠红细胞粘附的研究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观察糖尿病时红细胞的粘附 ,探讨红细胞粘附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STZ诱发大鼠糖尿病 ,FITC体外标记糖尿病红细胞后输给正常大鼠 ,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的糖尿病红细胞在正常大鼠软脑膜微血管中的流动 ;透射电镜观察糖尿病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内红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与正常红细胞相比 ,FITC标记的糖尿病红细胞在血流正常的大鼠脑微血管中可以较长时间停留在内皮细胞表面 ,不被血流冲走 ,提示红细胞对微血管内皮细胞有粘附 ;电镜显示 ,糖尿病大鼠红细胞常常塞满毛细血管腔 ,红细胞膜与内皮细胞膜紧密相贴 ,其间缺乏应有的血浆层间隙 ,并可见高电子密度的结节状结构。可能是红细胞的“粘附结节”。结论 :糖尿病大鼠红细胞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有粘附并首次观察到糖尿病时在脑微血管中红细胞的“粘附结节”。
- 郑世荣田牛
- 关键词:糖尿病红细胞内皮细胞粘附超微结构
- 胎儿甲襞血管的电镜观察
- 2001年
- 目的 :观察胎儿甲襞血管的发生和形成 ,为认识生理性血管形成和病理性血管形成提供依据。方法 :电子显微镜观察正常胎儿 (5~ 9月胎龄 )甲襞皮肤血管的超微结构。结果 :5~ 9月龄胎儿甲襞皮肤血管的超微结构呈现出由新生幼稚到初步成熟的过程。每一例胎儿的标本都有不同发育阶段的血管。再由毛细血管分化为细静脉、细动脉。 5~ 9月龄胎儿甲襞皮肤中最原始的血管前体 ,只是在胶原纤维及成纤维细胞之间出现隙、溪、池 ,进而形成一个没有内皮细胞围绕的腔隙 ,称之为“毛细血管前腔隙”。进而形成不成熟的毛细血管。不成熟的毛细血管在超微结构上仍残有毛细血管前腔隙的一些结构。结论 :胎儿微血管的超微结构有以下特点 :(1)管壁细胞结构很不发达 ;(2 )内皮细胞发育不同步 ,最初微丝占据很大空间 ,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出现较早 ;(3 )平滑肌纤维出现很晚 ,发育不良。在细动脉、小动脉、小静脉的管壁 ,很少出现典型的平滑肌细胞的结构。
- 田牛刘凤英朱光明张曙光
- 关键词:超微结构电镜观察微循环
- 无创通气联合BAL对吸入性肺炎伴呼衰患者疗效的评价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 观察无创通气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对吸入性肺炎伴呼衰患者的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住院的吸入性肺炎伴呼衰患者44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观察患者动脉血PH、PaO2、PaCO2、SaO2,静脉血降钙素原(PCT),FEV1、FEF25~75%、DLCO及胸部CT的变化,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联合治疗组治疗后,PaO2、SaO2改善较常规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aCO2差异无显著性(P>0.05);PCT下降较常规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FEF25 ~75%、DLCO改善较常规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FEV1差异无显著性(P>0.05);胸部CT病灶吸收较常规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应用无创通气联合BAL技术治疗吸入性肺炎伴呼衰患者,较常规治疗能更快改善呼吸功能,促进肺部炎症吸收,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王伟王晓静田牛舒冬冬赵洪黄鹤宋乃宝王月明
- 关键词:无创通气支气管肺泡灌洗吸入性肺炎降钙素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