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兴荣

作品数:135 被引量:371H指数:10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9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16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0篇农业科学
  • 17篇生物学
  • 6篇医药卫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5篇家蚕
  • 26篇病毒
  • 20篇基因
  • 17篇多角体
  • 17篇多角体病毒
  • 17篇蚕品种
  • 13篇家蚕核型多角...
  • 13篇核型多角体
  • 13篇核型多角体病
  • 13篇核型多角体病...
  • 12篇BMNPV
  • 11篇家蚕品种
  • 8篇致死
  • 8篇平衡致死系
  • 8篇克隆
  • 7篇性连锁平衡致...
  • 7篇雄蚕
  • 7篇选育
  • 6篇多克隆
  • 6篇多克隆抗体

机构

  • 134篇云南省农业科...
  • 7篇云南农业大学
  • 3篇浙江省农业科...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江苏科技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枣庄学院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红河学院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34篇白兴荣
  • 56篇邵榆岚
  • 47篇张永红
  • 45篇唐芬芬
  • 32篇黄平
  • 31篇朱峰
  • 30篇廖鹏飞
  • 30篇柴建萍
  • 28篇董占鹏
  • 26篇谢道燕
  • 16篇江秀均
  • 16篇钟健
  • 15篇陈松
  • 13篇朱水芬
  • 12篇刘敏
  • 12篇张一川
  • 11篇倪婧
  • 10篇杨振国
  • 8篇杨伟克
  • 8篇罗雁婕

传媒

  • 22篇蚕业科学
  • 19篇云南农业科技
  • 10篇中国蚕业
  • 9篇西南农业学报
  • 7篇南方农业学报
  • 3篇昆虫学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中国食用菌
  • 2篇北方蚕业
  • 2篇农村实用技术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应用昆虫学报
  • 2篇生物技术进展
  • 2篇中国蚕学会第...
  • 2篇第十二届家(...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蚕桑通报
  • 1篇微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0篇2023
  • 9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0篇2019
  • 5篇2018
  • 9篇2017
  • 13篇2016
  • 8篇2015
  • 7篇2014
  • 13篇2013
  • 6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1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桑枝蚕沙栽培杨树菇技术初探被引量:8
2008年
以桑枝和蚕沙为主要原料,设计不同的配方栽培杨树菇,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桑枝蚕沙栽培杨树菇是可行的,杨树菇菌丝在桑枝和蚕沙为主的2种不同配方中均能正常生长、出菇。配方A(桑枝60、蚕沙38、蔗糖1、石膏1)菌丝长势好、粗壮、整齐,菌丝生长满袋天数为25d、杨树菇的产量为5.70kg、生物转化率为89.1,与对照配方(棉籽壳60、锯末20、玉米粉17、蔗糖1、石灰1、石膏1)相比,菌丝生长满袋天数(28d)提前了3d、杨树菇的产量(5.47kg)略有增加,生物转化率(85.5)高了3.6个百分点,综合各项各项指标以配方A栽培杨树菇的效果最好。
白兴荣
关键词:杨树菇桑枝蚕沙棉籽壳栽培技术
云南省区收集琥珀蚕的mtDNA COⅠ基因克隆和系统进化分析
从云南省文山地区收集到一种琥珀蚕,其成虫的形态特征与印度琥珀蚕(Antheraea assama)和台湾红目大蚕(Antheraea formosana Sonan)较为一致。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云南琥珀蚕线粒体细胞色...
钟健江秀均陈安利唐芬芬邵榆岚柴建萍白兴荣
关键词:DNA条形码系统进化
文献传递
嘧菌酯与戊唑醇混配对桑褐斑病病菌的联合毒力
2022年
为明确嘧菌酯与戊唑醇混配对桑褐斑壳丰孢菌(Phloeospora maculans)的联合毒力,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分生孢子萌发法测定了嘧菌酯和戊唑醇单剂对桑褐斑壳丰孢菌菌丝和分生孢子的毒力;在单剂毒力的基础上采用毒性比率法测算了嘧菌酯和戊唑醇的增效配比范围,并采用共毒系数法明确了最佳增效配比。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和戊唑醇对桑褐斑壳丰孢菌菌丝的半抑制浓度(EC 50)分别为2.27 mg/L和0.26 mg/L,对桑褐斑壳丰孢菌分生孢子的EC 50分别为12.84 mg/L和20.47 mg/L;增效系数测定在嘧菌酯与戊唑醇的质量比分别为35∶1、20∶1、13∶1、9∶1、6∶1、4∶1时对桑褐斑壳丰孢菌的毒性比率分别为1.86、1.69、1.78、1.75、1.73、1.70,均大于1.69,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嘧菌酯与戊唑醇的质量比在25∶1时共毒系数最高为260.91,对桑褐斑壳丰孢菌的EC 50为0.67 mg/L。该结果可以为嘧菌酯与戊唑醇混配防治桑褐斑病提供参考。
苏振国江秀均李玲利杨振国柴建萍白兴荣
关键词:嘧菌酯戊唑醇桑褐斑病
昆虫响应非生物胁迫——表达热休克蛋白策略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在昆虫体内大量表达的热休克蛋白(Hsps)对昆虫生存是重要的调节者。昆虫对环境中出现的非生物胁迫如热激,紫外照射,化学,农药等的应答方式是诱导表达不同的Hsp。本研究综述了面对各种非生物胁迫,昆虫采取表达热休克蛋白的策略,以及Hsps在昆虫生存中所涉及的管理与调节作用的相关信息,还特别归纳了HSPs在重要经济昆虫家蚕中的研究,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其细胞机制及在生物学,生理及分子进程的特殊功能作用提供参考。
唐芬芬邵榆岚杨伟克杨海李平平李腾芳白兴荣
关键词:基因表达非生物胁迫
桑粉虱快速分子检测技术
2016年
桑粉虱[Pealius mori(Takahashi)]是我国植桑区重要的桑树害虫,在云南植桑区引起危害。针对桑粉虱虫体小,与其他种类粉虱形态相似导致识别困难的问题,基于线粒体COⅠ分子标记进行桑园及周边不同寄主植物粉虱种群鉴定的工作,比较与桑粉虱亲缘关系较近的6种粉虱COⅠ基因序列,设计桑粉虱种特异性引物sfs5-1/sfs5-2,扩增300 bp片段,建立桑粉虱快速分子检测技术。该引物只对桑粉虱COⅠ基因具有扩增能力,而对烟粉虱、温室白粉虱无扩增效果,且对桑粉虱单头成虫、卵粒、幼虫具有较好扩增能力,表现出桑粉虱种的特异性。该引物灵敏性高,对桑粉虱DNA模板最低检测值为0.15 ng/μL。该检测技术简便、高效,可用于桑粉虱鉴定、苗木调运过程害虫检测、种群迁移扩散监测及防控机制研究等多个领域。
柴建萍倪婧江秀均罗雁婕谢道燕白兴荣
关键词:桑粉虱特异性引物分子检测
中国7省(市)现行主推春用家蚕品种在云南实验室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2008年至2009年春,对山东、浙江等7省(市)现行主推的2对春用家蚕品种菁松×皓月、871×872在云南实验室进行比较试验,通过观察其发育情况,分析其健康性、产茧量和茧丝质量。结果表明,同品种因生产地不同,在云南低纬度高海拔气候条件下的性状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其结果可供有关工作参考。
黄平白兴荣董占鹏朱水芬冉瑞法达爱斯廖鹏飞
关键词:家蚕品种菁松×皓月
家蚕δ-鸟氨酸转氨酶基因Bmoat转录分析及对免疫的响应
2018年
分析家蚕δ-鸟氨酸转氨酶基因Bmoat序列信息,明确其组织转录规律,结合家蚕感染BmNPV对其表达的影响,初步探索该基因功能。克隆家蚕δ-鸟氨酸转氨酶基因Bmoat ORF序列,对该基因编码区的氨基酸序列、分子量、结构域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Gene Doc与MEGA 5.0软件对Bm OAT与其他物种δ-鸟氨酸转氨酶进行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利用半定量RT-PCR对其组织和时期转录情况进行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家蚕添食BmNPV后Bmoat的表达情况。Bmoat编码407个氨基酸,属非分泌型蛋白,预测分子量为44.7 ku,等电点为6.36。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Bm OAT与棉铃虫转氨酶同源性最高,为84.3%。组织和时期转录特征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家蚕幼虫的各个组织均表达,且在家蚕整个幼虫时期持续性表达。Bmoat在家蚕感染BmNPV 3 h表达量基因明显上调,而在12、24 h呈现下调,表明Bmoat的表达受到BmNPV感染的诱导。家蚕δ-鸟氨酸转氨酶Bmoat在家蚕感染BmNPV后发生响应,推测该基因参与家蚕免疫应答,进而形成一定的机体能量补偿机制。
张永红朱峰唐芬芬邵榆岚白兴荣
关键词:家蚕转录分析
用五龄蚕沙制作蘑菇栽培种试验被引量:5
2003年
白兴荣柴建萍谢道燕
关键词:五龄蚕蘑菇大蚕蚕粪粪肥
桑褐斑壳丰孢菌pmcamk基因的克隆与表达时相分析
2023年
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s, CAMK)作为钙信号途径中的关键蛋白,在多种细胞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桑褐斑壳丰孢菌(Phloeospora maculans)为研究对象,利用反转录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桑褐斑壳丰孢菌(Phloeospora maculans)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基因pmcamk的序列全长,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pmcamk在桑褐斑壳丰孢菌侵染宿主后不同时期以及其分生孢子在水中萌发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以期深入了解桑褐斑壳丰孢菌Ca^(2+)信号转导途径与孢子萌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mcamk的cDNA序列全长为1 422 bp,由1 221 bp的开放阅读框和201 bp的3′非翻译区组成,GenBank登录号为MK713976。pmcamk开放阅读框共编码406个氨基酸残基,蛋白质分子质量约为45.5 kD,等电点为6.28。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桑褐斑壳丰孢菌与小麦叶枯病菌的CAMK同源性最高,属于CAMKⅠ类群并且聚类在同一进化分支。在桑褐斑壳丰孢菌侵染桑树的早期阶段(0.25、 0.5、1 d),pmcamk的表达量呈上升趋势,在侵染后2、3、4、6 d其表达量逐渐下降。这与不同时间阶段桑褐斑壳丰孢菌在水中萌发过程中pmcamk的表达趋势基本一致,推测PmCAMK在桑褐斑病菌孢子萌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肖圣燕程隆基许凯蔡威江秀均白兴荣朱峰
关键词:桑褐斑病基因克隆
一种新型养蚕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养蚕架,它涉及养蚕器具技术领域。它的底部支撑块之间通过底部支撑架连接,底部支撑块的顶部设有凸柱,底部支撑块的上方由多个组装支撑块组合成,组装支撑块的顶部设有凸柱,组装支撑块的底部设有为凸柱相对应的...
邵榆岚白兴荣张一川唐芬芬朱峰张永红
文献传递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