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智林

作品数:16 被引量:20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麦克阿瑟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热带森林
  • 3篇果桑
  • 3篇繁殖
  • 3篇繁殖生物学
  • 3篇长果桑
  • 2篇动物
  • 2篇野生动物
  • 2篇植物
  • 2篇生态
  • 2篇食果动物
  • 2篇土壤
  • 2篇鸟类
  • 2篇种子传播
  • 2篇珠芽
  • 1篇刀耕火种
  • 1篇定植
  • 1篇定植时间
  • 1篇多样性
  • 1篇性状
  • 1篇雄花

机构

  • 16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6篇白智林
  • 14篇陈进
  • 10篇邓晓保
  • 9篇刘志秋
  • 6篇杨清
  • 5篇刘勇
  • 4篇王直军
  • 1篇姚天全
  • 1篇陈帆
  • 1篇高秀霞
  • 1篇付先惠
  • 1篇李洪涛
  • 1篇李德铢
  • 1篇盛才余
  • 1篇周会平
  • 1篇邹寿青
  • 1篇李庆军

传媒

  • 4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山地学报
  • 1篇野生动物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农村生态环境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中国南方果树
  • 1篇云南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6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舞花姜属3种植物繁殖策略比较被引量:4
2004年
选择自然分布于西双版纳地区的毛舞花姜(GlobbabartheiGagnepain)、双翅舞花姜(G.schomburgkiiJ.D.Hooker)和澜沧舞花姜(G.lancangensisY.Y.Qian)为实验材料,比较了3种植物的有性和无性繁殖特性。毛舞花姜和双翅舞花姜在自然状况下开花不结实,人工自交与异交、人工去除珠芽均不能使其恢复有性繁殖能力;花粉败育(毛舞花姜)或花粉活力低(双翅舞花姜,花粉萌发率<12%)可能是这2种植物不能结实的主要原因。毛舞花姜和双翅舞花姜均以珠芽为主要繁殖体,一年生植株每花序产珠芽分别为16.46±3.56(平均值±标准差,N=60)和14.25±3.63(平均值±标准差,N=153)。澜沧舞花姜具有雄花两性花同株的性表达特征,自然状态下以种子繁殖为主,结实率(种子/胚珠比)可达64.5%±12.1%(N=36),人工自交结实率显著低于异交结实率,有明显的自交不亲和现象;花序上产生少量珠芽[每花序产珠芽2.24±1.41(平均值±标准差,N=184)]。此外,3种舞花姜属植物还具有通过地下茎进行克隆繁殖的能力。3种舞花姜属植物的拜访昆虫均为蜂类,毛舞花姜的拜访昆虫只有排蜂(Megapisdorstata)。双翅舞花姜拜访昆虫主要为排蜂、黄绿彩带蜂(Nomiastrigata)及木蜂(Xylocopasp.);澜沧舞花姜的拜访昆虫主要为排蜂和黄绿彩带蜂。
刘志秋陈进白智林
关键词:珠芽繁殖生物学
西双版纳尚勇亚洲象的食物组成与取食生态(英文)被引量:28
2006年
于1998~2000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子保护区的自然生境中,通过对亚洲象取食植物调查和粪便分析,了解亚洲象的食物组成与取食习性。结果显示,野外跟踪调查共记录有106种植物被亚洲象所取食,其中有83种出现在象的粪便中,这些种类分别属于:禾本科8种(10.0%)、桑科7种(9.9%)、蝶形花科4种(8.4%)、五加科3种(6.6%)、葡萄科3种(5.7%)、夹竹桃科3种(4.6%)、芭蕉科1种(4.2%)、姜科3种(3.7%)、紫金牛科3种(3.6%)、蔷薇科3种(3.6%)、大戟科5种(3.3%)、榆科2种(3.0%)、含羞草科4种(2.9%)13个植物科。根据食物中所占的比率,桑科的榕属(Ficus)、禾本科的竹类(Bambusoideae)、小果野芭蕉(Musaacuminate)和莠竹(Microstegiumciliatum)是亚洲象的主要食物资源。在觅食过程中,亚洲象取食包括乔木、藤本灌木和草本等各种生活型的植物,其中先锋种所占比率(59%)高于后续种;选择性啃食枝条的植物种类(77种)高于牧草式取食的种类(6种)。亚洲象取食植物种类的月变化与月平均温度和月降雨量成负相关,旱季取食植物种类高于雨季。本研究对制定保护区野生动物管理策略,以及解决保护区周边日趋恶化的人象矛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陈进邓晓保张玲白智林
关键词:亚洲象食物结构取食方式
蚂蚁对澜沧舞花姜种子散布及种苗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被引量:12
2004年
在野外系统观测了澜沧舞花姜 (Globbalancangensis) 1 8个果实共 2 1 6粒种子的散布过程。共有 1 0种蚂蚁参与了澜沧舞花姜的种子散布 ,距离为 0 .0 1~ 3.35m ,平均距离 (0 .4 7± 0 .0 3)m(平均值±SE ,n =2 1 6 )。其中最重要的 3种蚂蚁是横纹齿猛蚁 (Odontoponeratransversa)、大头蚁 (Pheidolesp .)和黄足厚结猛蚁 (Pachycondylaluteipes) ,其出现频率分别为 6 1 %、5 0 %和 2 8% ,散布的平均距离分别为 (0 .6 0± 0 .0 9)m、(0 .2 0± 0 .0 1 )m和 (0 .32± 0 .0 5 )m。从总体上看 ,蚂蚁促进了种子的分散 ,降低了种子的聚集程度。横纹齿猛蚁对于种子上的油质体最为敏感 ,对人工去除了油质体的种子不搬运 ,对种子散布距离较远 ,暗示了其与澜沧舞花姜之间可能存在更紧密的互惠关系。野外样方调查结果表明 ,在 3种舞花姜属植物中 ,以种子繁殖为主的澜沧舞花姜种苗之间的平均最近距离为 (36 .8± 1 .4 5 )cm(平均值±SE ,n =74 ) ,显著大于以珠芽繁殖为主的毛舞花姜 (Globbabarthiri)的 (2 9.8± 2 .70 )m(n =34) (t73 ,3 3 =2 .1 1 ,p =0 .0 37)和异果舞花姜 (Globbaracemosa)的 (2 8.7± 3.1 6 )cm(n =32 ) (t73 ,3 1 =2 .33,p =0 .0 2 2 ) ;澜沧舞花姜的种苗聚集程度 (Z =- 1 .70± 0 .1 9)显著小?
陈帆陈进刘志秋张玲刘勇白智林
关键词:蚂蚁种子散布种苗互惠关系
勐腊林区农民参与森林管理探讨被引量:3
2001年
勐腊县在 1980~ 1985年实行农民参与式森林代管。代管期间 ,全县乱砍滥伐、毁林开荒面积由 1978年的2 973 3hm2 下降到 1985年的 2 71 3hm2 ;森林火灾次数和受害面积降低 ,分别是实行代管前的 11 9%和 39 4%。农民的造林积极性提高 ,造林面积年平均为 1110 7hm2 ,是代管前的 2 72倍 ,集体或农户造林面积占 96 3% ;妇女从事林业生产活动时间增加 ,由 1980年每人的 40天增加到 1985年的 10 0天。农户采集和销售的非木质林产品数量增加 ,1984年全县干竹笋采集量为 86t,分别是 1978年的 3 5 5倍和 1988年的 1 72倍 ,全县收购的紫胶、竹笋、木耳和藤篾分别是是代管前的 1 86、 2 6 7、 2 2 1和 2 85倍 ;销售森林产品和代管森林所获得的收入由1980年的 110元增加到 1985年的 32 0元 ,提高 2 91%。说明农民参与森林管理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此对勐腊县森林管理实行农民代管的原因、方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
杨清陈进白智林邓晓保刘志秋陶永祥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的影响被引量:73
2003年
以自然林为对照 ,研究了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地区刀耕火种农业 (旱稻 )和林下种植砂仁 ( Amomumvillosum) 2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弹尾、螨和线虫 3类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的影响。通过 2 4个月的取样分离 ,获得土壤动物个体 49,91 2个。结果表明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导致了土壤理化性质不同程度的改变 ,例如土壤容重的增加、肥力下降、土壤水分蒸发加快等 ,这些土壤指标的变化是影响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的决定性因素。动物的个体数量在 3个样地中以自然林最多 ,砂仁地次之 ,刀耕火种地最少 ;在季节分布上以雾冷季最多 ,干热季最少。各样地的动物个体数量以刀耕火种与自然林之间的差异最显著 ,刀耕火种样地与砂仁样地或砂仁样地与自然林样地之间的差异有时达到显著水平 ,但在不同季节中各类型样地间的差异有所不同。土壤动物的季节变化不但受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 ,同时受到人类土地利用活动的影响 ,在人为干扰样地中高峰与低谷之间的变化幅度较大。某些土地利用的行为不但杀死了动物本身 ,而且破坏了动物的营养源 ,因此土壤动物个体数量随着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加而下降。
邓晓保邹寿青付先惠姚天全盛才余白智林
关键词:热带雨林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动物刀耕火种
小叶藤黄(Garcinia cowa)种子传播、种子被捕食及幼苗空间分布被引量:12
2002年
1999年 8月至 2 0 0 1年 2月 ,对热带雨林树种小叶藤黄 (Garciniacowa)种子的初级传播、二次传播、种子被取食及幼苗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林上拜访动物主要有猕猴 (Macacamulatta)、花面狸 (Pagumalarvata)、赤腹松鼠 (Callosciuruserythraeus)、蓝腹松鼠 (C .pygertthrus)、小花鼠 (Tamiopsmacclellandi)等 5种。有 86 .5 %± 4.9%(1999年 )和 91.4%± 8.2 % (2 0 0 0年 )的成熟果实被林上动物所取食 ,使得 36 .0 %± 15 .0 % (1999年 )和 2 2 .8%± 10 .4% (2 0 0 0年 )的种子被林上动物转移 ,猕猴可能对种子的远距离传播起着重要作用。中华姬鼠 (Apodemysdracoorestes)对落到地面的种子进行分散埋藏 ,平均转移距离为 3.6± 2 .9m ,埋藏深度为 0 .82± 0 .5 8cm。地面和埋藏种子还受到材小蠹 (Xyleborussp .)的危害 ,离母树 10m以内的埋藏种子受危害程度明显高于 15m及其以外的种子。幼苗距母树 5~ 7m处分布最多 ,Morisita指数Iδ=1.34,呈弱聚集分布。幼苗分布格局受种子雨、中华姬鼠转移及材小蠹危害等综合影响。小叶藤黄可能形成了以果肉吸引猕猴类动物及以种子来吸引鼠类动物搬运两种策略来实现种子的传播。
刘勇陈进白智林邓晓保张玲
关键词:种子传播食果动物
西双版纳不同山地长果桑及食果动物被引量:4
2000年
热带雨林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资源宝库 ,有着久远的发展历史 ;认识其间的动植物关系以及人类影响下的动态变化 ,不仅有重要学术意义 ,而且对热带山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 ,山区的持续发展有现实指导作用。我们在长果桑果期研究了西双版纳不同强度人为影响的热带山林摄食动物种群结构 ,对地区的发展和热带山地生态系统的维护有了新的认识。
王直军陈进邓晓保白智林杨清刘勇
关键词:热带森林长果桑食果动物
澜沧舞花姜繁殖生物学特性及其进化意义探讨被引量:22
2004年
舞花姜属(Globba)植物具有多样的繁殖策略。分布于西双版纳的澜沧舞花姜(Globbalancangensis)自然条件下既能结实,同时又能在花序下部产生珠芽。通过对澜沧舞花姜的花部性状、花粉活力、传粉昆虫的访花行为、结实状况、珠芽产量等多方面的观测,初步了解了澜沧舞花姜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澜沧舞花姜具有雄花及两性花同株的性表达特征。雄花及两性花的花粉在中午 12∶0 0以前活力很高,之后雄花的花粉活力急剧下降,而两性花的花粉到 16∶0 0仍有萌发能力。澜沧舞花姜在花序上产生雄花及两性花,每个花序每天仅开少量的花,其中 5 0 %的时间仅开雄花或两性花,在整个种群中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暂时性的雄花两性花异株现象,从而增加了异交的可能性。澜沧舞花姜雄花的存在为P/O低的两性花提供了花粉补贴,这使得它可以通过调节雄花与两性花比例来调节种群的P/O,从而保证一定的结实能力。人工自交与异交下结果率没有差异,但自交结实率显著低于异交结实率,表明澜沧舞花姜有明显的自交不亲和现象。排蜂(Megapisdorstata)和黄绿彩带蜂(Nomiastrigata)是澜沧舞花姜的主要访花昆虫,其中排蜂是它的有效传粉昆虫。
刘志秋陈进白智林
关键词:繁殖生物学进化珠芽
西双版纳地区鸟类与长果桑生态关系研究
我们研究了西双版纳不同强度人为影响的热带山林长果桑果期摄食鸟类种群结构,对地区的发展和热带山地生态系统的维护有了新的认识.鸟类对山地环境的变化敏感,对森林结构和食物资源的反应明显,一些地区特有的鸟类种和亚种、大中型非雀形...
王直军陈进邓晓保白智林刘志秋杨清
关键词:热带森林
西双版纳地区南酸枣与野生动物的关系被引量:22
2000年
研究了西双版纳地区的南酸枣与野生动物.特别是食果动物的关系、认识了其间的发展历史及人类影响下的动态变化。热带雨林中南酸枣为多种动物食用。其中鹿科动物和犀鸟是它的专食和种子传播者.它们使一部分南酸枣种子得以自然更新。然而.由于鹿科动物和犀鸟数量锐减.目前很多地区仅有赤麂能行使这一种子传播功能。研究认为、热带森林的种子传播系统、动植物之间的和谐关系需要保护。
王直军陈进邓晓保白智林杨清刘志秋刘勇
关键词:热带森林南酸枣种子传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