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峰

作品数:10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空军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肾移植
  • 4篇细胞
  • 3篇肾移植患者
  • 3篇细胞生成素
  • 3篇红细胞生成
  • 3篇红细胞生成素
  • 3篇促红细胞生成...
  • 2篇预后
  • 2篇增多症
  • 2篇细胞增多
  • 2篇红细胞增多
  • 2篇红细胞增多症
  • 1篇新型隐球菌
  • 1篇新型隐球菌脑...
  • 1篇移植后
  • 1篇隐球菌
  • 1篇隐球菌脑膜炎
  • 1篇隐球菌性
  • 1篇源性
  • 1篇增生

机构

  • 10篇空军总医院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石峰
  • 5篇洪泉
  • 4篇李贤初
  • 4篇石孝民
  • 3篇袁之敏
  • 3篇马麟麟
  • 3篇苏士平
  • 3篇冯富川
  • 2篇周高标
  • 2篇孙斌
  • 1篇余佑斌
  • 1篇任成元
  • 1篇郭和清
  • 1篇王晓平
  • 1篇吴国荃
  • 1篇刘庆元
  • 1篇刘永胜
  • 1篇张玉海
  • 1篇蔡庆
  • 1篇杜孝元

传媒

  • 5篇空军总医院学...
  • 2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友谊医学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3
  • 2篇199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嗜铬细胞瘤引起库欣综合征探讨(附1例报告)被引量:3
2001年
石峰赵广洪泉孙斌刘庆元李贤初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CUSHING综合征
肾移植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监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0年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的动态变化与康复的关系。 方法 分别测定血透析和肾移植病例32 例。将移植病人按术前是否接受EPO 治疗,分为EPO 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动态观察手术前后EPO变化过程。比较治疗和非治疗组的差异与血象变化。 结果 两组各观察点EPO 实测值差异无显著性。EPO 治疗组术后可见两次EPO 升高高峰,分别为32mIU/ml 和21mIU/ml。贫血的改善不受EPO 变化的影响,呈稳定上升趋势,第21 天两组血红蛋白平均达到90g/L,平均术后8 天肾功能恢复正常。肾功能延迟恢复病例,欠缺二次EPO 水平升高过程。 结论 肾移植术后监测EPO水平,有助于预测和判断移植肾功能的康复和发生移植术后红细胞增多症(PTE)的可能性。
马麟麟石峰吴国荃汤勇张玉海
关键词:肾移植促红细胞生长素预后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几个问题
1992年
1989年1月至1991年1月,我院采用北京国营建中机械厂生产的ESWL-ⅡZM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共治疗上尿路结石610例。其中较大结石29例;需多次碎石者22例,占8.4%。现就其中几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石孝民任成元洪泉袁之敏石峰余佑斌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上尿路结石较大结石
应用IPSS对一组人群排尿症状的动态观察
1998年
李贤初苏士平石孝民冯富川洪泉张志超石峰周高标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排尿症状IPSS
高危肾病患者的肾移植(附5例报告)
2004年
目的 :探讨高危险性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肾移植。方法 :回顾性分析 5例高危险性肾病患者肾移植的临床资料 ,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1例肾移植术后 9年患右肾癌患者行右肾癌根治术 ,术后随访肿瘤未复发及转移 ,肾癌根治术后 2年 ,移植肾失功能 ,再次行肾移植 ;2例因尿路梗阻致尿毒症 ,经去除感染病灶等术前准备后再行肾移植 ;另 2例高龄 (>70岁 )尿毒症患者肾移植 ,1例失败 ,1例成功。结论 :高危险性肾病患者经充分术前准备可行肾移植并取得满意效果 ,但对高龄大于 70岁患者应慎重行肾移植术。
汪泽厚周高标郭和清石峰孙斌洪泉刘永胜石孝民冯富川李贤初
关键词:肾肿瘤尿毒症肾移植
肾移植后发生红细胞增多症与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肾移植术后发生红细胞增多症 (PTE)与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动态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 :分别测定血透析和肾移植病例 5 5名。将病人按移植前是否接受 EPO治疗 ,分为 EPO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动态观察手术前后 EPO变化过程。比较治疗组和非治疗组的差异与血象变化。 结果 :两组各观察点 EPO实测值差异无显著性。 EPO治疗组术后可见两次 EPO升高高峰 ,分别为 32 IU / L和 2 1IU / L。贫血的不受 EPO变化的影响 ,呈稳定上升趋势 ,第 2 1天两组血红蛋白平均达到 90 g/ L ,平均术后 8d肾功能达到正常。肾功能延迟恢复病例 ,二次 EPO水平升高过程欠缺。用与未用 EPO组血象变化相同。术后监测 EPO水平 ,有助于预测和判断发生 PTE的相关性。
石峰马麟麟汤勇吴国权张玉海袁之敏
关键词:肾移植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生成素术后
全文增补中
肾移植患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一例
1997年
李贤初冯富川石峰苏士平宋东林
关键词:肾移植隐球菌性脑膜炎
肾移植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监测的临床意义
2001年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动态变化与康复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血透析和肾移植病例32例。将移植病人按术前是否接受EPO治疗,分为EPO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动态观察手术前后EPO变化过程。比较治疗和非治疗组的差异与血象变化。结果 两组各观察点EPO实测值差异无显著性。EPO治疗组术后可见两次EPO升高高峰,分别为32mIU/ml和21mIU/ml。贫血的改善不受EPO变化的影响,呈稳定上升趋势,第21天两组血红蛋白平均达到90g/L,平均术后8天肾功能恢复正常。肾功能延迟恢复病例,欠缺二次EPO水平升高过程。结论 肾移植术后监测EPO水平,有助于预测和判断移植肾功能的康复和发生移植术后红细胞增多症(PTE)的可能性。
马麟麟石峰
关键词:肾移植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后红细胞增多症
回肠可控膀胱及输尿管、回盲肠、乙状结肠吻合术临床应用体会
1992年
膀胱全切或因某种病变不能沿正常解剖途径排出尿液时相继而来的问题就是尿流改道。其中需行尿流改道的疾病中,以膀胱癌为数最多,占64%。我院自1989年以来对膀胱全切患者施行回肠可控膀胱(5例),输尿管、回盲肠、乙状结肠吻合(6例)两种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式,获得满意效果。
苏士平袁之敏洪泉石孝民石峰
关键词:手术方式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巨细胞病毒的方法及临床应用
1993年
在人巨细胞病毒(HCMV)高度保守区IEA基因内设计一对引物,建立了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CMV DNA的方法,经实验证明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其它疱疹病毒和正常人DNA无交叉反应,HCMV AD169株DNA EcoRI酶切J片段的最小检出量为0.1fg,相当于6个基因拷贝。对PCR反应体系中的有关实验条件如Mg^(2+)浓度、引物浓度、Taq DNA多聚酶的浓度、循环程序等及尿标本的处理方法进行优化选择。用PGR检测20例肾移植受者尿标本中HCMV DNA,结果11例(55%)阳性。表明PGR是一种快速、特异、敏感的检测方法,适用于肾移植等病人的HGMV感染监测。
蔡庆杜孝元王晓平石峰袁之敏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巨细胞病毒肾移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