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宁
-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哈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皮肤致敏试验替代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6年
- 皮肤致敏(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接触某些小分子化合物而引起的迟发性超敏反应。经典的检测化学物接触致敏性的方法是通过动物试验来检测,鉴于欧盟于2013年颁布全面禁止化妆品动物试验的规定,替代试验将来是化学品/化妆品致敏研究的主要趋势,本文综合近年的国内外文献,对现行的通过OECD认证的和正在开展研究的皮肤致敏替代试验,如LLNA、DPRA、Keratino SensTM、h-CLAT试验等进行综合论述和评估,为未来体外替代试验能够客观、公正的对致敏结果评估提供参考。
- 陈宁王平冼静雯谢天柱秦美容李俊鹏鲁艺王晓炜石海宁龙绍蓉
- 关键词: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 多形螺旋线虫对T细胞诱导的小鼠肠炎CD4+T细胞分泌和浸润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 研究多形螺旋线虫对T细胞诱导的小鼠肠炎CD4+T细胞分泌和浸润情况的影响.方法 用卵清蛋白(OVA)特异性的CD4+辅助性T细胞(Th)转入SCID小鼠中制作小鼠实验性肠炎模型.将实验模型小鼠分为多形螺旋线虫感染组和无感染组,观察感染14 d小鼠结肠炎性反应的组织学病理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14 d 小鼠结肠组织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以免疫荧光法观察感染3、5、7、14d小鼠结肠组织中CD4+T细胞的数量.结果 与无感染组比较,感染组小鼠结肠炎性反应明显加重,病理评分升高(5.41±0.53比2.12±0.69,P<0.05).感染组小鼠IL-4、TNF-α较无感染组明显增高,IFN-γ则明显减低(IL-4:10.70±4.85比1.00±1.07,TNF-α:6.54+2.88比1.00±0.48,IFN-γ:0.21±0.10比1.00±0.28,均P<0.05).各时间点感染组SCID小鼠结肠组织中CD4+T细胞均比同时间点的无感染组明显增多,CD4+T细胞浸润明显增强.结论 多形螺旋线虫感染在CD4+T细胞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的早期阶段促进了炎性反应的加重,可能与促进CD4+T细胞浸润、诱导Th2和抑制Th1的分泌有关.
- 李旺林兰平吴小剑饶本强何晓生吴现瑞邹一丰石海宁
- 关键词:肠炎CD4阳性T淋巴细胞炎性反应因子
- H.polygyrus感染对T细胞介导的炎症性肠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多形螺旋线虫(H.polygyrus)感染对CD4^+辅助性T细胞介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IBD)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卵清蛋白(OVA)特异性的CD4^+辅助性T细胞转入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中制作IBD模型。将IBD小鼠感染H.polygyrus,14d后处死小鼠,观察结肠的组织学变化,用ELISA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中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另外,对感染H.polygyrus的IBD小鼠注射IL-4单克隆抗体以阻断IL-4的分泌,9d后处死小鼠,观察相同的指标。结果:与无感染组相比,感染H.polygyrus的IBD小鼠结肠病损明显加重,肠系膜淋巴结中IL-4水平明显增高,IFN-γ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在IL-4阻断实验中,与无IL-4阻断组相比,IL-4阻断组结肠病损明显减轻,IL-4水平明显降低,IFN-γ水平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H.polygyrus感染在CD4^+ T细胞介导的IBD模型早期加重了炎症反应,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Th2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Th1细胞因子的分泌来实现的,提示用蠕虫治疗IBD时需谨慎。
- 李旺林兰平吴小剑饶本强何晓生吴现瑞邹一丰WALKER Allan石海宁
- 关键词:炎性肠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