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本斡博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医学部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皮肤原发性CD30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被引量:8
- 2001年
- 目的 探讨皮肤原发性CD30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CL)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 ,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的白细胞共同抗原、CD2 0、CD30、CD45RO、CD6 8、上皮膜抗原、细胞角蛋白和HMB45染色对 9例皮肤原发性CD30阳性ALCL进行观察。结果 患者年龄 31~ 84岁 (平均 5 8.2岁 ) ,男女之比 2∶1,均以皮肤丘疹或皮下包块就诊。组织形态 :瘤细胞体积大 ,呈多形性、圆形或椭圆形 ,胞质丰富。核大 ,核仁明显 ,核分裂象多 ,常见R S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CD30阳性 ,其中 6例同时表达CD45RO ,非T非B型 3例表达。随访 :2例因肿瘤转移而死亡 ,2例肿瘤复发 ,5例无复发 ,健在。结论 皮肤原发性CD30阳性ALCL是具有独特形态特点及预后较好的肿瘤。根据组织病理特征及CD30阳性 ,可与其他恶性肿瘤鉴别。
- 石群立徐新宇印洪林周晓军张彤孙桂勤社本斡博钱斌
- 关键词:皮肤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 淋巴瘤样丘疹病被引量:5
- 2000年
- 目的 研究淋巴瘤样丘疹病 (LyP)的临床与病理特征 ,以提高LyP的临床早期诊断率。方法 运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标记 (SP或ABC)法对 7例LyP进行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化 (CD2 0、CD45RO、CD30、CD6 8及HTLV 1抗体 )观察。结果 临床表现为患者的躯干和 /或四肢皮肤多发性、复发性、小于 1cm的斑丘疹。临床上是一个慢性、良性经过 ,而病理组织学LyP是由多量小或大的异型淋巴样细胞组成 ,淋巴样细胞浸润小血管周围和真皮层皮肤附件周围 ,免疫组化标记CD45RO +。随访两例病人分别于 10年和 17年后死亡。结论 LyP是一类潜在恶性 (交界性病变 )
- 陈慧金行藻印洪林周晓军社本斡博钱斌石群立
- 关键词:淋巴瘤样丘疹病T细胞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
- 淋巴瘤样丘疹病
- 1999年
- 目的研究淋巴瘤样丘疹病(LyP)的临床与病理特征,以提高LyP的临床早期诊断率。方法运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标记(SP或ABC)法对7例LyP进行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化(CD20、CD45RO、CD30、CD68及HTLV-1抗体)观察。结果临床表现为患者的躯干和/或四肢皮肤多发性、复发性、小于1cm的斑丘疹。临床上是一个慢性、良性经过,而病理组织学LyP是由多量小或大的异型淋巴样细胞组成,淋巴样细胞浸润小血管周围和真皮层皮肤附件周围,免疫组化标记CD45RO+。随访:两例病人分别于10年和17年后死亡。结论LyP是一类潜在恶性(交界性病变)的外周T细胞病变。
- 石群立金行藻印洪林周晓军社本斡博钱斌
- 关键词:皮肤淋巴瘤样丘疹病T细胞淋巴瘤
- 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10例临床病理研究
- 1999年
- 目的:研究10 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形态和生物学行为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10 例原发于皮下脂肪组织中的T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及EB 病毒的检测。结果:组织学上以肿瘤细胞(CD45RO阳性)浸润脂肪小叶之间及可见豆袋细胞(CD68 阳性) 为特征,部分患者肿瘤细胞EBV- DNA阳性。2 例患者分别于首诊1 年6 个月和2 年后死亡。结论: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多为高度恶性。
- 石群立张泰和社本斡博印洪林钱斌陈亚莉张建民车敦发
- 关键词:脂膜炎T细胞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