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代姝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6篇进气道
  • 4篇埋入式进气道
  • 3篇总压
  • 3篇进气
  • 2篇飞行
  • 2篇飞行器
  • 2篇超声速
  • 2篇超声速进气道
  • 1篇定常
  • 1篇旋涡
  • 1篇增强型
  • 1篇射流推力矢量
  • 1篇射流推力矢量...
  • 1篇矢量喷管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推力
  • 1篇推力矢量
  • 1篇推力矢量喷管
  • 1篇排泄
  • 1篇喷管

机构

  • 7篇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7篇程代姝
  • 6篇谭慧俊
  • 4篇张启帆
  • 4篇孙姝
  • 3篇温玉芬
  • 2篇张悦
  • 2篇童悦
  • 1篇周唯阳
  • 1篇周慧晨

传媒

  • 3篇航空动力学报
  • 1篇宇航学报

年份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二次流控制的高性能埋入式进气道研究
埋入式进气道因其在飞行器表面不呈现任何突起部分而具有独一无二的一体化优势,不仅能够显著降低飞行器的迎风阻力和雷达散射截面积,具有较好的隐身性能,而且有利于飞行器的携带、安装及箱式发射。但是,由于其进口完全埋入机身或弹身的...
程代姝
文献传递
一种进气道内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的新方法及其流动机理被引量:18
2012年
针对高超声速进气道内经常存在的激波/边界层干扰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变形壁面鼓包的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概念,并对相关流动机理及参数影响规律进行了细致研究,结果表明:可变形鼓包通过其迎风侧的预增压作用,外凸段膨胀波束对反射激波的削弱作用,以及膨胀波束对边界层气流的加速作用来对激波/边界层干扰现象进行抑制;当激波入射点位于鼓包背风侧膨胀波区时,鼓包对边界层分离的抑制效果明显,并且适当增加鼓包高度可增加其抑制效果;对于鼓包迎风侧型线,在设计时应尽量采用较小的内凹段曲率,同时在外凸段上其最大曲率点应尽量与激波入射点靠拢,而对于背风侧型线的设计则应选择相近的外凸段和内凹段曲率较为合适。
张悦谭慧俊张启帆程代姝
关键词:高超声速进气道数值模拟
爆震发动机超声速进气道的非定常耦合流场数值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带化学反应的非定常数值仿真方法,对爆震发动机(PDE)内进气道、燃烧室、尾喷管的耦合流场进行了分析,并着重研究了爆震压力波及其反射波对超声速进气道内流动结构的非定常干扰过程,对比了3种进气道/燃烧室耦合方式下进气道流动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通过在燃烧室内填充以化学恰当比预混的燃料和氧化剂,数值仿真可获得稳定自持的爆震波.在爆震波压强作用下所产生的结尾波系和反射激波会发生耦合干扰作用,它们在流道内的运动传播影响了结尾波系的前传幅度.通过对比不同进气道/燃烧室耦合方式的流场特征发现:采用突扩式进气道/燃烧室连接段可利用燃烧室头部固壁的阻碍以及其对爆震高压波的反射作用将大部分的压缩气体存储于燃烧室内,进而减弱进气道与燃烧室之间的耦合干扰作用,对提高进气道的工作稳定性有利.另外,内凹式燃烧室头部段的引入还为压缩气体提供了额外的存储空间,故可以进一步缓冲爆震高压,提高进气道的稳定工作裕度.
温玉芬谭慧俊张启帆程代姝
关键词:超声速进气道脉冲爆震发动机
基于弹体表面吹气的埋入式进气道性能改善被引量:6
2012年
针对埋入式进气道进口处吸入了大量的弹身边界层低能流而导致的总压恢复系数较低,出口流场畸变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弹体表面吹气的埋入式进气道流场控制概念,并采用数值仿真先对不带进气道的纯弹身模型进行了边界层控制研究,而后进一步对完整的进气道/弹身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获得了吹气控制措施对埋入式进气道流动结构和工作性能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合适的吹气方案确实能够有效地吹除部分弹身边界层,改善埋入式进气道进口前的边界层状况及内通道流态,提高其总压恢复系数并降低出口流场畸变.设计状态下埋入式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提高了1.5%,畸变指数降低了6.6%.
程代姝孙姝温玉芬谭慧俊
关键词:埋入式进气道边界层吹气总压恢复系数
基于旋涡排泄的埋入式进气道及使用该进气道的飞行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旋涡排泄的埋入式进气道及使用该埋入式进气道的飞行器,通过在该埋入式进气道内通道侧壁开设一对放气槽,将进口侧棱产生的旋涡及其卷吸的边界层低能流通过该放气槽排出内通道,从而在充分利用口面旋涡卷吸进气的同时...
孙姝程代姝谭慧俊张悦张启帆周唯阳童悦
文献传递
一种矢量增强型双喉道射流推力矢量喷管的数值模拟被引量:7
2010年
为克服双喉道射流矢量喷管矢量角偏小的缺点,提出了一种矢量增强型双喉道矢量喷管的设计概念:在喷管尾部增加一扩张段,利用流体的附壁效应使主流在扩张段中进一步偏转,从而获取更大的矢量角.首先对设计概念的可行性进行了仿真分析,而后对扩张段的设计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喷管尾部附加扩张段可显著强化其推力矢量性能,使矢量角达到20°以上,但也导致了一定的推力损失.在研究范围内,扩张段扩张角、扩张段长度、扩张段型线等设计参数对喷管的矢量效率、推力系数以及内部流态均有着显著影响,而在扩张段开缝则可以作为一种抑制尾喷流过膨胀的有效措施.若将内凹型扩张段与开缝方案相结合,仅需消耗2.8%的次流便可获得24.12°的推力矢量角和0.929的推力系数.
周慧晨谭慧俊孙姝程代姝
关键词:射流推力矢量推力矢量喷管扩张段
使用埋入式进气道的飞行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埋入式进气道的飞行器,在使用该埋入式进气道的弹体表面开设若干对吹气槽,通过高压射流将弹体表面的边界层吹除,有效的改善了埋入式进气道进口前的边界层特性,提高了进入进气道的气流品质,因而较大程度的提高了埋...
谭慧俊孙姝程代姝温玉芬童悦张启帆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