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多发
  • 4篇多发性
  • 4篇多发性硬化
  • 4篇血管
  • 4篇血管炎
  • 4篇症状
  • 4篇肉芽肿
  • 4篇肉芽肿性
  • 4篇肉芽肿性血管...
  • 4篇神经系
  • 4篇神经系统
  • 4篇神经系统症状
  • 4篇系统症状
  • 4篇变应性
  • 4篇变应性肉芽肿...
  • 4篇变应性肉芽肿...
  • 3篇神经功能
  • 3篇自主神经
  • 3篇自主神经功能
  • 3篇综合征

机构

  • 17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7篇程晓娟
  • 15篇赵玉武
  • 4篇项静燕
  • 3篇陈静炯
  • 3篇姚继国
  • 3篇王枫
  • 2篇耿直
  • 1篇张婷
  • 1篇付剑亮
  • 1篇陈浩
  • 1篇薛丽霞

传媒

  • 4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山东省201...
  • 1篇中国免疫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研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形态学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58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脑梗塞组)和100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PLT,MPV,PDW和PCT 4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塞组和合对照组两组4项参数检测结果比较:腔隙性脑梗塞组PL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脑梗塞组MPV和PDW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0.05);脑梗塞组PCT较对照组增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脑梗塞组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小板4项参数随时间动态变化情况:腔隙性脑梗塞后PLT呈逐渐下降趋势,3~4d时最低,以后又逐渐回升,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后MPV、PDW和PCT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血小板平均体积增高是腔隙性脑梗塞的独立危险指标,观察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对脑梗塞的预防有指导意义。
吴雪华程晓娟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
一种穿戴式癫痫监测设备
本发明涉及癫痫监测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穿戴式癫痫监测设备,包括:当患者进行佩戴时,患者手腕上的皮肤与环带内部的电极片进行接触,电极片可透过皮肤传导微弱电流,然后测量汗腺受刺激情况,结合起来检测癫痫发作;且表盘可显示时间...
薛丽霞陈浩程晓娟黄立刚姚继国谈嘉路陈静炯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患者神经系统症状的临床分析
目的: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 syndrome,Css)是一种少见原发性系统性的脉管炎,临床表现多样,病变除了累及肺、心脏、胃肠道及皮肤等部位,神经系统病变是其常见的临床症状,以周围神经病变较多...
程晓娟项静燕陈静炯赵玉武
关键词:神经系统症状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患者神经系统症状的临床分析
目的: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 syndrome,CSS)是一种少见原发性系统性的脉管炎,临床表现多样,病变除了累及肺、心脏、胃肠道及皮肤等部位,神经系统病变是其常见的临床症状,以周围神经病变较多...
程晓娟项静燕陈静炯赵玉武
关键词:神经系统症状
文献传递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患者神经系统症状的临床分析
目的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 rg-Strauss syndrome,CSS)是一种少见原发性系统性的脉管炎,临床表现多样,病变除了累及肺、心脏、胃肠道及皮肤等部位,神经系统病变是其常见的临床症状,以周围神经病变较多...
程晓娟项静燕赵玉武
文献传递
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995年3月到2012年5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的36例NMO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其出院时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进行评...
赵玉武程晓娟
文献传递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GBS患者20例,9例接受DFPP治疗(DFPP组),其中女5例,男4例;11例接受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IVIG组),其中女7例,男4例。采用GBS残障量表(GBS-DS)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MBI)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2个月的神经功能变化。对于严重GBS患者,以GBS-DS评分<3分或MBI>70分定义为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DFPP组和IVIG组GBS患者治疗后2周及2个月GBS-DS评分下降,MBI评分上升(均P<0.01),而两组治疗后2周与治疗后2个月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IVIG组与DFPP组患者间比较,治疗后2周及2个月GBS-DS评分和MBI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对于重症GBS患者,DFPP组4例重症患者治疗后2周时2例恢复良好,2例恢复不良,治疗后2个月时4例均恢复良好;IVIG组3例重症患者治疗后2周时均恢复不良,其中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治疗后2个月时1例恢复良好,1例恢复不良。结论DFPP治疗GBS疗效显著,其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与IVIG相当,可作为GBS急性期的治疗选择;DFPP治疗重症GBS患者的疗效可能较IVIG更佳。
程晓娟赵玉武
关键词:双重滤过血浆置换丙种球蛋白吉兰-巴雷综合征
我国多发性硬化的诊断现状被引量:2
2011年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多灶性静脉周围炎性反应及白质脱髓鞘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虽然普遍认为我国MS发病率比西方国家低,但近年来我国MS病例报道日益增多。由于对MS的诊断需要病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多发的证据,
程晓娟赵玉武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
干燥综合征伴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伴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例以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症状的干燥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过。结果均以突发性或发作性四肢进行性无力发病,血清钾和氯离子水平显著降低并伴碱性尿;临床免疫学检测抗SS-A抗体、抗SS-B抗体阳性,同时可伴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血清游离T3、T4水平降低),或肾功能衰竭;唇腺活检提示小唾液腺组织多灶性淋巴细胞浸润或自然唾液流率测定阳性。经枸橼酸钾、氯化钾,以及碳酸氢钠和左甲状腺素(优甲乐)等药物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对干燥综合征并发低钾血症患者的诊断,依赖于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早期确诊、及时治疗有利于预后。治疗原则以补钾、纠正酸中毒、改善甲状腺功能及对症营养支持治疗为主。
程晓娟王枫赵玉武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病例报告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患者神经系统症状的临床分析
<正>目的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 syndrome,CSS)是一种少见原发性系统性的脉管炎,临床表现多样,病变除了累及肺、心脏、胃肠道及皮肤等部位,神经系统病变是其常见的临床症状,以周围神经病变...
程晓娟赵玉武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