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蹊
- 作品数:55 被引量:666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民委科研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农民工维权组织的建立和作用效率的经济学分析——兼论工会的改革走向被引量:18
- 2005年
- 农民工维权的有效组织应是工会。工会维权效率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 ,涉及到农民工、工会、雇主和政府四个方面 ,其中关键的是工会改革问题。工会要真正成为农民工的维权组织 ,必须转变工作重心 ,重新定位经济职能 ,提升社会地位 ,改变工作方式 ,加强区域 /行业联合。
- 程蹊陈全功
- 关键词:农民工维权组织经济学分析工会改革
- 长期贫困为什么难以消除?——来自扶贫重点县教育发展的证据被引量:19
- 2006年
- 教育是农民摆脱长期贫困的重要力量和工具。但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长期发展相对滞后,并且因为教育体系和培养目标与农村实际不符,以及教育投资不足和当前愈来愈严重的“教育不公”,促使教育的减贫作用无法发挥或者正在减弱。因此,教育改革是消除长期贫困的内在要求,它必须在培养目标、学级构成、投入体制和扶助体系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
- 陈全功程蹊
- 关键词:长期贫困教育发展教育投资农村教育
- 农村贫困孩子教育利益的保障与支持——来自湖北长阳的调研
- 本文以对长阳的考察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农村贫困孩子因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等种种原因而致使教育利益受损情况,并总结了该县政府保障和支持贫寒学子实现教育利益的五大政策措施,指出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弱势群体教育利益实现的关键。本文...
- 陈全功程蹊
- 关键词:贫困孩子教育利益
- 子女教育、代际支持与家庭贫困的变动——基于14省区农村住户调查数据的分析被引量:10
- 2007年
- 子女教育是影响农村家庭贫困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14省区609户农村家庭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子女教育有加深父代家庭贫困状况的迹象,子女接受教育程度越高,自身一代家庭摆脱贫困的比例越高,并且能传承下代家庭使其免受贫困;家庭贫困代际变动的断裂点为15年(大专教育)。
- 陈全功程蹊
- 关键词:子女教育代际支持代际传承贫困变动
- 以一流城市标准推进重振武汉经济
- 2020年
- 当前武汉正处于疫后重振的关键时期,虽受疫情重创,但武汉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实现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武汉经济重振,要牢牢把握治理之“基”,坚决把推动高质量发展贯穿超大城市治理全过程,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厚植发展优势、提升发展能级。
- 程蹊
- 关键词:疫情防控基本面常态化
- 和谐教学模式及其运用——以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学为例
- 2010年
- 本文提出了一种和谐教学的模式,主要内容包括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和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和谐,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在具体运用时,还要求老师注意课堂时间的分配、教学内容的选择、考试形式和分值构成等问题。
- 陈全功程蹊
- 关键词:和谐教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学效果
-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被引量:65
- 2004年
- 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表现和原因及相应的对策。笔者认为 ,农民工的就业歧视表现为工资歧视、雇用歧视、职业歧视三方面 ,其深层原因是 :市场失灵和个人偏见导致对农民工的工资歧视 ,长久以来对农民的歧视性就业制度和政策导致对农民工的雇用歧视和职业歧视 。
- 程蹊尹宁波
-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歧视政治经济学分析劳动力市场工资歧视职业歧视
- 工业化引致生态贫困的基本过程与形式浅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生态贫困的产生有自然和人为两种原因。近20年来,生态贫困的人为原因主要是政府和企业的工业化行动。工业化引致生态贫困有三个基本过程和形式,一是工业化造成土地占用和退化,二是工业化导致地质灾害发生,三是工业化导致污染源扩大。这三个过程和形式均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导致收入降低、生活质量下降,从而使其陷入贫困状态。在我国中西部生态保护区,各级政府应提高认识、加强监管,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纾解工业化与生态贫困的紧张关系。
- 程蹊陈全功程兵
- 关键词:工业化生态贫困
- 当堂对分在公选课“推开经济学之窗”中的应用
- 2019年
- 对分课堂自2014年在复旦大学初试成功,逐步覆盖至高等教育多学科.本文在158位学生选修的全校公选课"推开经济学之窗"中尝试当堂对分教学,通过当堂对分的分组讨论、小组学习总结等教学环节,让出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掌控、主导,形成师生"对分"课堂的格局.
- 程蹊
- 关键词:教学实践教学经验
- 精准扶贫的四个重点问题及对策探究被引量:18
- 2016年
- 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没有很好坚持和把握重点原则、重点考核标准、重点对象、重点内容,导致精准扶贫的部分环节出现问题,扶贫效果不理想,群众满意度不高。因此,建议各级政府针对"四个重点问题"采取相应对策予以纠正和完善:一是坚持维护公平公正和增加透明度的重点工作原则;二是把调动群众主动积极性、还权于民作为重点工作标准纳入考核体系之中;三是抓好贫困村组干部和带动人这一重点工作对象;四是制定和实施一些重点、关键性政策措施,切实提高扶贫实效。
- 陈全功程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