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管冰清

作品数:36 被引量:210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中华医学基金会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9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儿童
  • 14篇多动障碍
  • 14篇注意缺陷多动...
  • 10篇患儿
  • 9篇对立违抗性障...
  • 9篇自我
  • 8篇自我意识
  • 8篇焦虑
  • 7篇养育
  • 6篇养育方式
  • 6篇障碍儿童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6篇流行病学调查
  • 5篇焦虑障碍
  • 4篇环境因素
  • 4篇家庭环境因素
  • 4篇儿童行为
  • 3篇对立违抗障碍
  • 3篇心理

机构

  • 29篇中南大学湘雅...
  • 26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济宁医学院
  • 2篇中南大学
  • 2篇深圳市妇幼保...
  • 1篇湖南商学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济宁市精神病...
  • 1篇湖南省脑科医...
  • 1篇天津市肿瘤医...

作者

  • 36篇管冰清
  • 28篇罗学荣
  • 27篇韦臻
  • 25篇袁秀洪
  • 20篇叶海森
  • 19篇丁军
  • 10篇邓云龙
  • 9篇宁志军
  • 6篇张跃兵
  • 5篇杨伟
  • 3篇沈玲
  • 3篇陈雷音
  • 2篇唐秋萍
  • 2篇杨绪娜
  • 2篇刘霞
  • 2篇朱峰
  • 1篇舒二利
  • 1篇王昆
  • 1篇袁洪
  • 1篇潘辰

传媒

  • 7篇中国临床心理...
  • 3篇中国儿童保健...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2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上海教育科研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精...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9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不同亚型男性患儿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与养育方式调查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了解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与养育方式特点。方法对湖南省9495名儿童及其家长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部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ADHD诊断标准的患儿采用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注意缺陷型40例,多动冲动型52例,混合型39例;对照组58例)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注意缺陷型48例,多动冲动型42例,混合型56例;对照组6例)进行调查。结果(1)ADHD3个亚型的现实亲密度、亲密满意度、适应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检验,P均〉0.05);理想亲密度、现实适应性和理想适应性各分项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事后(Post Hoc)检验,P均〈0.05],尤以多动冲动型更为明显。(2)ADHD 3个亚型父亲情感温暖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st Hoc检验,P均〈0.05);注意缺陷型父亲惩罚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st Hoc检验,P=0.011);ADHD3个亚型母亲惩罚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st Hoc检验,P均〈0.05);注意缺陷型和混合型母亲情感温暖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st Hoc检验,P均〈0.05)。结论ADHD男性患儿不同亚型在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和养育方式特点不尽一致,应针对性地进行家庭干预。
丁军罗学荣韦臻叶海森袁秀洪管冰清宁志军杨伟
关键词: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家庭关系
咨询就诊者的自觉躯体症状与述情障碍
2009年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咨询就诊者的自觉躯体症状与述情障碍的关系。方法:对来院就诊的心理咨询患者144人进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自编症状清单及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中疑病(Hs)、抑郁(D)的测量。结果:①述情障碍组的D分明显高于非述情障碍组,Hs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以躯体症状为主伴有心理症状的就诊者,其TAS总分、辨认情感困难(DIF)因子分明显高于心理症状组就诊者;③Hs高分组的DIF因子分明显高于Hs低分组;TAS总分、DIF与Hs的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分别为0.17、0.22)。结论:述情障碍与个体自觉症状或疑病倾向呈现一定程度的相关;DIF可能是一个较述情障碍总分更为敏感的预示躯体症状的指标。
江琛唐秋萍管冰清
关键词:述情障碍躯体症状MMPI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不同亚型男性儿童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与养育方式调查
丁军罗学荣韦臻叶海森袁秀洪管冰清宁志军杨伟
焦虑性障碍儿童行为问题与自我意识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焦虑性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与自我意识特点。方法:对湖南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全部研究对象进行DSM-IV临床诊断,最后选出单纯儿童焦虑性障碍组(n1=110人)、正常对照组(n2=113人),入组儿童由父母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其本人(三年级及其以上学生)填写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SCS)。结果:①焦虑障碍组的行为问题总分高于对照组,除性问题外其余各因子得分焦虑障碍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社会能力各因子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各分量表得分及总分焦虑障碍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虑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较其行为问题比较多,自我评价低。
沈玲罗学荣韦臻管冰清袁秀洪宁志军丁军杨伟
关键词:自我意识
湖南省中小学生焦虑障碍的行为问题与自我意识特征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湖南省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的行为问题与自我意识特征。【方法】2005年9月至2005年12调查湖南省小学1年级至初三的242名中小学生,年龄为6~17岁。凡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诊断标准的学生和正常对照组学生由学生本人填写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hildren’Sself-conceptScale,CSCS),由父母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chChildBehaviorChecklist,CBCL)。【结果】对CBCL各分量表及总分进行比较,在社会能力方面病例组的社会分、学校分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行为问题方面,病例组在退缩、躯体主诉、焦虑忧郁、社交问题、思维问题、注意问题、违纪问题、攻击行为、性问题、内向性问题、外向性问题、行为问题部分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CSCS各分量表及总分,病例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焦虑障碍对儿童学习、行为、自我意识造成不良影响,应予以积极干预。
胡卫群罗学荣管冰清叶海森袁秀洪宁志军杨伟韦臻丁军邓云龙
关键词:焦虑
破坏性行为障碍儿童的自我意识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破坏性行为障碍(disruptive behaviour disorder,DBD)儿童自我意识水平的特点。方法对湖南省六个地区5~17岁中小学生采用分层随机的抽样方法,共抽样9495名儿童,使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由符合标准的DBD及对照组儿童自己填写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CSCS),最后收集CSCS资料完整的共1572人(对照组798人、单纯DBD组404人、DBD共病组370人)。结果单纯DBD组及DBD共病组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DBD共病组与单纯DBD组相比,行为、智力、焦虑、合群因子分及总分均小于单纯DBD组(P<0.05~0.01),而躯体情况和幸福因子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D儿童较正常儿童的自我意识差,而DBD共病的儿童又比单纯DBD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更低。
朱峰罗学荣韦臻管冰清叶海森袁秀洪宁志军杨绪娜
关键词:破坏性行为障碍自我意识
长沙市中小学生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对立违抗性障碍在长沙市中小学生中的疾病分布特征、患病情况。探讨影响ODD 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有关病因学模式,为今后开展ODD及其它儿童行为问题综合防治提供线索及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及二阶段流行...
韦臻罗学荣叶海森袁秀洪管冰清宁志军
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对立违抗性障碍患病率
文献传递
有受虐经历的广泛焦虑障碍患儿的行为及自我意识特点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调查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儿的心理虐待及忽视现状,探讨遭受心理虐待、忽视的GAD患儿行为及自我意识的特点。方法:在湖南省六个地区5~17岁中小学生中抽取9 495名儿童,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由对照组及符合诊断标准的GAD组儿童填写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两组家长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最后收集资料完整共409人(对照组206人,GAD非受虐组99人,GAD受虐组104人)。结果:GAD组受虐阳性率、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六个维度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GAD受虐组儿童的内化性行为、外化性行为得分高于GAD非受虐组(P=0.000),自我意识总分及行为、焦虑、合群、幸福等四个因子分比GAD非受虐组低(P=0.000)。结论:心理虐待及忽视在GAD患儿中更普遍、更严重;当心理虐待、忽视与GAD同时存在时,儿童青少年的行为问题更严重,自我意识水平更低。
管冰清邓云龙罗学荣
关键词:广泛性焦虑障碍心理虐待自我意识
肿瘤专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调查
目的 本研究调查肿瘤专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及职业倦怠情况。方法 愿意配合完成问卷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在职医护人员接受了本次调查。包括年龄、学历、职称、有无夜班等信息的一般情况调查表、一般健康问卷(GHQ-12)及马...
管冰清韩冬梅李艳王昆
关键词:肿瘤职业倦怠医护人员
父母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对伴或不伴对立违抗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从心理控制源的角度探讨父母教育对伴或不伴对立违抗障碍(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影响。方法对湖南省长沙、益阳、娄底、郴州、永州、怀化6个城市5~17岁中小学生采用分层、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进行抽样调查,共抽样9495例儿童。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第一阶段筛查,即由调查儿童的父母、教师或抚养者填写儿童精神障碍调查筛查表(自编),凡父母或教师所填的症状筛查表有一条为"是"或ADHD、ODD诊断量表中任一个达到该疾病的诊断条目数者为筛查阳性;第二阶段为临床诊断,调查者对筛查阳性的中小学生用半定式诊断检查表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4版进行临床诊断。确定单纯ADHD组247例,ADHD加ODD组138例,健康对照组217例。凡符合诊断标准的ADHD儿童和随机抽取的健康对照组儿童由父母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LOC)。结果1.健康对照组与单纯ADHD组比较,母亲教育方式和父母教养态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a<0.01)。健康对照组与ADHD加ODD组比较,父母亲教育方式和父母教养态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a<0.01)。2.单纯ADH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教育成效与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因子评分较高,而父母对命运或机遇信念因子评分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a<0.05)。3.ADHD加OD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教育成效因子评分与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因子评分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a<0.01)。4.单纯ADHD组与ADHD加ODD组比较,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因子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父母负性心理控制源与伴或不伴ODD的ADHD患儿的不良行为发生、发展有一定联系,应改变父母对孩子教育认知的偏差。
张跃兵罗学荣韦臻管冰清袁秀洪叶海森宁志军杨伟丁军邓云龙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