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纪友亮

作品数:298 被引量:2,732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54篇期刊文章
  • 40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6篇天文地球
  • 114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2篇盆地
  • 97篇层序
  • 83篇地层
  • 78篇凹陷
  • 65篇层序地层
  • 62篇储层
  • 40篇地层学
  • 37篇层序地层学
  • 33篇油气
  • 26篇古近系
  • 23篇沉积相
  • 21篇三角洲
  • 21篇准噶尔盆地
  • 19篇饶阳凹陷
  • 18篇砂体
  • 18篇陆相
  • 17篇东濮凹陷
  • 17篇成岩作用
  • 16篇地质
  • 14篇序结构

机构

  • 117篇中国石油大学...
  • 92篇同济大学
  • 84篇中国石油大学...
  • 79篇中国石油大学...
  • 63篇中国石油天然...
  • 54篇中国石油化工...
  • 44篇中国石油
  • 15篇中国地质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中国石化
  • 1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0篇长江大学
  • 10篇东北石油大学
  • 9篇西安科技大学
  • 5篇兰州大学
  • 4篇华北油田
  • 4篇中海石油(中...
  • 4篇中海油能源发...
  • 3篇石油大学
  • 3篇江苏油田

作者

  • 298篇纪友亮
  • 26篇周勇
  • 20篇张世奇
  • 16篇张善文
  • 15篇赵俊青
  • 15篇单敬福
  • 14篇胡光明
  • 13篇陈贤良
  • 11篇张立强
  • 11篇刘大卫
  • 10篇杨克明
  • 10篇刘君龙
  • 9篇蒙启安
  • 9篇段小兵
  • 8篇王永诗
  • 8篇张大智
  • 7篇潘春孚
  • 7篇初丽兰
  • 7篇吴浩
  • 7篇王金友

传媒

  • 27篇古地理学报
  • 24篇沉积学报
  • 13篇石油大学学报...
  • 11篇石油学报
  • 11篇同济大学学报...
  • 9篇新疆石油地质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8篇高校地质学报
  • 8篇油气地质与采...
  • 7篇石油勘探与开...
  • 6篇断块油气田
  • 6篇上海地质
  • 5篇天然气工业
  • 5篇吉林大学学报...
  • 5篇石油实验地质
  • 5篇新疆地质
  • 5篇海洋地质动态
  • 5篇特种油气藏
  • 5篇2015年全...
  • 4篇地质论评

年份

  • 5篇2023
  • 9篇2022
  • 4篇2021
  • 11篇2020
  • 4篇2019
  • 10篇2018
  • 13篇2017
  • 13篇2016
  • 19篇2015
  • 9篇2014
  • 12篇2013
  • 7篇2012
  • 12篇2011
  • 10篇2010
  • 15篇2009
  • 13篇2008
  • 18篇2007
  • 13篇2006
  • 30篇2005
  • 15篇2004
2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濮凹陷陡坡带北部控凹断裂样式及砂体充填模式被引量:7
2005年
东濮凹陷东部陡坡带北部边界发育 3 种样式的控凹断裂:单断板状边界断裂、犁状边界断裂和同向断阶边界断裂。3种断裂边界分别控制着不同的砂体分布及层序地层模式,陡坡带板状断裂边界控制着扇体充填模式;犁状断裂边界控制沉积中心(或生油洼陷)的分布发育和演化,湖侵体系域发育,以湖底扇砂体为主;同向断阶的分布则控制着较大规模的低水位扇的发育。
张立强纪友亮王声朗江苗
关键词:东濮凹陷砂体分布层序地层模式
义东地区陡岸扇体沉积特征及相模式被引量:31
1997年
研究了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义东地区沙河街组三段陡岸碎屑岩沉积体系的岩性特征、电性特征及地震反射特征,划分出近岸水下扇、深水湖底扇两种类型,描述了每种扇体的微相特征和砂体展布特征。结合沉积背景和边界断层活动特征,总结了陡岸沉积扇体的两种沉积相模式。认为:该区沙三段沉积期徒岸断层的活动,为近岸水下扇和深水湖底扇的沉积提供了地形和物源条件。两种扇体形成机制不同,沉积规模和砂作展布规律不同,具有明显的识别标志。构造断裂活动控制着两种扇你沉积模式和砂体发育规律。
张善文王永诗纪友亮
关键词:沉积相水下扇油田
三角形油藏中探边测试的研究及应用被引量:4
2003年
提出了三角形油藏在不同边界条件下的试井理论模型 ,并用有限元方法对问题进行了求解 ,得到了不同情况下的试井理论曲线。用这些理论曲线对某油田的实际测试井例进行了分析 ,得到与地质资料吻合较好的分析结果。
刘曰武薛敬利纪友亮
关键词:探边测试试井数值解
祁连盆地木里坳陷上三叠统辫状三角洲沉积模式被引量:21
1998年
对青海祁连盆地木里坳陷上三叠统辫状三角洲进行剖析,从沉积学角度讨论了辫状三角洲的形成背景;从岩性、结构、构造、古生物、分布特征等方面总结了辫状三角洲的相标志及相层序;对辫状三角洲的亚相和微相进行了划分;提出了辫状三角洲的沉积模式;并对辫状三角洲砂体类型进行了探讨。辫状三角洲不具有重力流沉积特征,以牵引流沉积特征为主;由于辫状三角洲比三角洲更靠近物源,沉积物搬运距离短,沉积物粒度粗,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发育反映急水流的大型块状层理、平行层理和交错层理;主要发育辫状河道和水下辫状河道砂体;垂向为向上变粗层序;砂体类型对储集层物性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图3表2参1(邹冬平摘)
纪友亮张宏张宏
关键词:上三叠统三角洲盆地储层油气藏
渤海湾早第三纪断陷盆地含油气岩系沉积学及沉积相的基本特征被引量:13
1991年
本文总结了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的演化和发育特征,认为沉积物重力流沉积体系发育,湖泊风暴岩也可成为良好储层。叙述了新地层学原理(垂向加积作用和侧向加积作用)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讨论了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陆相碎屑岩的埋藏成岩作用,对储层空间的形成机理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砂体微相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着储层物性变化。并进一步指出了储层地质学在油气勘探中新的作用。
赵澂林刘孟慧姜在兴纪友亮王留奇
关键词:地质油气藏沉积相
改进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对储层渗透率的预测——以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为例被引量:14
2007年
人工神经网络的计算方法是一种非线性处理系统,是根据测井数据进行储层物性参数预测的方法。以往在利用遗传算法预测渗透率的时候,因为只考虑了单一的数据点,没有把临近层位的数据加入学习过程中来,故影响了预测模型的精度和可信度。为弥补这一不足,利用相临多个层位的数据点进行学习,进而建立储层渗透率的预测模型,并在岩心分析化验数据和相关测井曲线数据归一化的基础上,利用改进的开窗技术,借助反馈的神经网络方法对地层的渗透率进行逐点计算。通过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的实例实践表明,用该方法预测的渗透率与实测的渗透率的值符合较好。
单敬福纪友亮柳成志
关键词:渗透率预测涠西南凹陷北部湾盆地
南堡凹陷东二段储层特征差异性分析——以4号与2号构造带为例
南堡凹陷滩海地区东营组广泛发育优质烃源岩,具有寻找大中型油气藏的物质基础,南堡1号,2号和4号构造带是有利的储集空间发育部位。4号构造带勘探程度低,勘探潜力大,针对4号和2号构造带储层研究十分薄弱,且4号构造带东二段油气...
张艺楼纪友亮吴浩
文献传递
逆冲活动对准南前陆盆地层序构成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新近纪准噶尔盆地南缘是在北天山强烈逆冲构造背景下发育的前陆盆地.其新近系沙湾组-塔西河组可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2个三级层序,均由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或沉积环境转换面所分隔.整个二级层序的沉积构成反映了从前陆逆冲挠曲沉降到回弹隆升的演化过程,层序1沉积构成明显受逆冲构造活动控制,而回弹隆起影响了构造相对宁静期的层序2内部沉积构成.新近纪逆冲构造活动阶段的内部演化,制约了同期的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受逆冲构造活动影响,层序1(沙湾组)扇三角洲砂体不断向盆地推进,侧向连片,垂向上相互叠置形成厚度可观的储集体,其下伏前期深湖相烃源岩,离生烃中心近,上覆层序2(塔西河组)发育的大量细粒沉积物作为良好的盖层,易形成大型油气田.
纪友亮潘春孚高志勇朱如凯
关键词:前陆盆地层序
藏北羌塘盆地中上侏罗统碎屑岩储层成岩演化特征被引量:20
2001年
运用分析化验、储层测试等多种资料 ,对羌塘盆地中上侏罗统碎屑岩储层的成岩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将中上侏罗统地层划分为晚成岩期A亚期、B亚期和C亚期 3个成岩阶段 ,识别出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次生溶蚀作用、重结晶作用、沥青充填作用和破裂作用等 7种成岩作用 ,以及机械压实成岩相、碳酸盐胶结成岩相、强压实压溶成岩相、不稳定组分溶解溶蚀成岩相和沥青充填成岩相等 5种成岩相类型。探讨了各种成岩相的岩性、物性等微观特征及其与沉积相类型之间的关系 ,总结出 3种成岩演化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成岩作用类型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不同 ,次生溶蚀作用、破裂作用使物性变好 ;压实作用、压溶作用和沥青充填作用使物性变差 ;
许建华张世奇纪友亮
关键词:羌塘盆地中上侏罗统储层成岩作用成岩演化
内潮汐和内波沉积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8
2005年
根据国内外内潮汐、内波及其沉积的研究成果,概述了它们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内潮汐、内波沉积特征和沉积类型,探讨了内潮汐、内波沉积研究的油气勘探意义。虽然内潮汐、内波沉积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着较多问题,如内潮汐、内波沉积的识别是该领域研究的最大难题。因此,在其未来研究上,应注意运用地震波识别、遥感等现代科技调查手段,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识别标志,以促使其逐渐成为海洋沉积学中一个更为完善的研究领域。
刘成鑫纪友亮胡喜锋
关键词:内潮汐内波沉积深水牵引流沉积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