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妮苑
-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低剂量双能量CT成像与MRI成像在跟腱撕裂诊断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低剂量单源双能量CT在跟腱撕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怀疑跟腱撕裂患者行双能量CT和MRI检查,经查跟腱撕裂36例、正常6例。36例跟腱撕裂患者中,25例跟腱完全撕裂均经手术确诊;11例不完全性撕裂中,7例经MRI随访确诊,4例经手术及MRI确诊。6例跟腱正常患者,经查为跟骨粉碎性骨折,骨折线累及跟腱附着处,手术明确及MRI未见跟腱撕裂。行多平面重组(MPR)、肌腱3D容积再现(VR)等二维及三维图像后处理,用以显示跟腱;双能CT虚拟去钙质成像诊断踝关节骨质水肿;计算撕裂及正常跟腱80KeV图像与135KeV图像上的CT差,CT差=CT均值135-CT均值80。结果 99KeV软组织图像窗上横断面结合MPR均能诊断跟腱完全撕裂患者,诊断跟腱完全撕裂灵敏性100%、特异性100%,诊断跟腱部分撕裂的灵敏性81.8%、特异性100%;VR图像上,诊断跟腱完全撕裂的灵敏性100%、特异性100%,诊断跟腱部分撕裂的灵敏性63.6%、特异性100%;虚拟去钙图上,诊断骨质水肿患者灵敏性77.5%、特异性80%。MRI诊断完全及部分跟腱断裂和骨质肿患者的灵敏性100%、特异性100%,诊断骨折的灵敏性40%、特异性100%。结论双能CT成像能有效诊断跟腱完全撕裂和部分撕裂,发现骨折优于MRI、发现骨质水肿差于MRI。
- 肖梦强黄培楷罗妮苑张萌刘晓玲徐旺东刘金丰
- 关键词:双能量CT跟腱撕裂
- 64层CT仿真内镜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 目的:评价64层CT仿真内镜(computedtomographyvirtualendoscopy,CTVE)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33例拟诊冠心病,3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1例冠状动...
- 罗妮苑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成像处理
- 文献传递
- 不同心率对于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相关辐射剂量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不同心率在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CA中对血管图像质量的影响以及辐射剂量变化。方法选取91例患者,男性51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58岁。分成三组,A组30例,心率≤65次/分;B组30例,65次/分<心率≤80次/分;C组31例,心率>80次/分。扫描完成后选取最佳时相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进行血管重建,根据4分法对血管图像质量分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记录各组的辐射剂量程度乘积(DLP)。结果三组的血管图像质量在可评价比例及优良率无统计学意义,心率与血管图像质量等级呈负相关。A组DLP为(3.37±2.12)m Gy.cm,B组为(4.78±1.92)m Gy.cm,C组为(6.11±2.79)m Gy.cm,三组的辐射剂量有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心率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结论 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CA在高心率患者能较好的显示图像,同时辐射剂量也增加,应该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心率至65次/分以下,在获得优良血管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有利于冠状动脉CTCA的可持续发展,以便让更多患者从中获益。
- 黄乐生刘金丰刘海龙黄培楷罗妮苑刘天柱雷鸣彭广宇胡小露
- 关键词:心率
- CT仿真内镜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1年
- CT仿真内镜(computer tomography virtual endoscopy,CTVE)技术是先进的计算机科学与现代医学影像学结合产生的一种无创性虚拟现实的检查手段。CTVE发展十几年来,国内外有不少关于其临床方面的应用,主要涉及的领域有喉、气道、消化道、血管、中耳、鼻窦、膀胱、胰胆管等。目前随着后处理技术的逐渐成熟与完善,相关的报道不断积累。本文查新了国内外近10年文献,主要就CTVE在冠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罗妮苑刘金丰马树华尹晶晶黄锦粧李春梅李玉光
- 关键词:CT仿真内镜疾病诊断冠状动脉ENDOSCOPY现代医学影像学CTVE
- 正反化学位移成像在椎体压缩骨折病因分析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正反化学位移成像(chemical shift imaging,CSI)在椎体压缩骨折病因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超导核磁共振扫描仪(GE HDX 1.5T)对169例267个椎体进行常规扫描和CSI扫描,测量并计算相对信号强度(反相位信号强度/正相位信号强化,SIR)。根据临床表现、年龄、病理结果和影像学资料将267个椎体分为正常组33例33个椎体,良性压缩骨折组77例103个椎体(40个胸椎、63个腰椎),恶性压缩骨折组59例131个椎体(6个颈椎,50个胸椎,67个腰椎,8个骶椎)。对各组SIR值进行F检验统计学处理。结果 1.正常组相对强度平均值为(0.5117±0.1468)。良性压缩骨折组相对强度平均值为(0.7195±0.1475)。恶性压缩骨折组平均信号强度(0.8458±0.1231)。2.各组间进行独立样本F检验,三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1,P<0.05)。结论正常椎体组SIR最小,良性压缩骨折组SIR次之,恶性压缩骨折组SIR最大。正常组与良性组,良性组与恶性组相对信号强度有重叠。CSI成像对椎体压缩骨折的良恶性压缩骨折有鉴别意义。
- 肖梦强刘金丰沈梓璇罗妮苑彭广宇胡小露谭丽容
- 关键词:脊柱压缩骨折
- 640层螺旋CT结合心脏超声对冠状动脉迂曲的初步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迂曲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迂曲血管分布以及左心舒张功能受损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640层螺旋CT检查出47例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无明显狭窄而有冠状动脉迂曲患者,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47例冠状动脉迂曲患者,男22例,女25例,合并高血压有35例,共发现141段迂曲血管段,25例轻度,19例中度,3例重度,以前降支远段、回旋支远段、左室后支多见。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者38例,E/A<1的38例,E/A=1的7例,E/A>1的2例。结论:冠状动脉迂曲与高血压有一定关系,迂曲血管主要分布于左心室心肌供血动脉,冠状动脉迂曲患者多有左室舒张功能减退,两者共同作用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储备能力下降,是患者出现类似冠心病症状的重要原因。
- 黄乐生刘金丰刘海龙黄培楷罗妮苑刘天柱刘金丰
- 关键词:心室功能螺旋计算机超声心动描记术
- 跟腱损伤的MRI表现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MRI在跟腱撕裂中的诊断价值,包括部分撕裂、完全撕裂。方法分析25例有急性外伤病史的踝关节,经手术证实跟腱完全撕裂的14例,将其手术结果与MRI表现对照,手术结果与MRI表现一致。结果 25例患者MRI均有异常表现,18例诊断跟腱完全撕裂,7例部分撕裂,表现为跟腱内信号增高、增粗、腱束连续性完全中断或部分中断。结论 MRI能准确显示跟腱撕裂的部位和程度,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肖梦强刘金丰沈梓璇谭丽容胡小露彭广宇罗妮苑
- 关键词:跟腱撕裂伤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