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翁俊

作品数:28 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肝癌
  • 9篇切除
  • 8篇细胞
  • 5篇手术
  • 5篇腹腔
  • 4篇原发性
  • 4篇切除术
  • 4篇肿瘤
  • 4篇外科
  • 4篇肝切除
  • 4篇肝细胞
  • 3篇胰腺
  • 3篇原发性肝癌
  • 3篇增殖
  • 3篇淋巴
  • 3篇腹腔镜
  • 3篇B超
  • 3篇B超引导
  • 2篇胆管
  • 2篇胆囊

机构

  • 28篇桂林医学院附...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桂林医学院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28篇翁俊
  • 16篇喻亚群
  • 15篇陈谦
  • 12篇莫庆荣
  • 11篇杨景红
  • 10篇袁晟光
  • 9篇李淑群
  • 8篇刘杰
  • 7篇梅铭惠
  • 4篇余水平
  • 4篇何松青
  • 3篇李铂
  • 3篇农卡特
  • 3篇廖维甲
  • 3篇郭威
  • 2篇吕军
  • 2篇唐建华
  • 2篇刘红
  • 2篇谭李军
  • 2篇彭一峰

传媒

  • 5篇华夏医学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重庆医学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普理灵连续肝门空肠吻合术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癌
2011年
目的探讨普理灵连续肝门空肠吻合内引流术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可行性。方法对2006~2009年9例行普理灵连续肝肠吻合内引流术的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疗效及近期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引流有效率100%,9例术后均无胆漏发生。结论对晚期肝门部胆管癌应持积极的手术态度,普理灵连续肝门空肠吻合内引流术能有效引流胆汁,术后近期并发症低,可作为晚期肝门部胆管癌姑息性治疗的一种手术。
袁晟光农卡特刘杰吕军翁俊杨景红陈谦梅铭惠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肝门空肠吻合术
原发性肝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4
2008年
肝癌的淋巴结转移( lymphatic metastasis LM ) 相对罕见,但预后极差。黄志强指出:“肝癌手术时,很少做肝外淋巴结清扫。肝门部淋巴外科尚存在很大的神秘性和挑战性,有许多对立的主张至今仍悬而未决”。我们对肝癌合并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和治疗作一探讨。
梅铭惠陈谦杨景红邱维加袁晟光喻亚群翁俊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原发性肝癌淋巴结清扫肝癌手术肝门部
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肝胆外科手术后出现胆漏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方法 100例肝胆外科术后胆漏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其进行积极治疗。对其在术后出现胆漏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胆漏控制率、感染率以及开腹手术治疗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肝胆外科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时,在术后对患者给予适当的禁食、营养支持、抗感染等非手术治疗,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出现胆漏的几率,而且还可以降低患者的开腹手术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翁俊
关键词:肝胆外科腹腔镜手术胆漏
预灌注条件下腹腔灌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B超引导预灌注条件下腹腔灌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3例接受B超引导预灌注条件下腹腔灌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例患者中,治愈好转21例,死亡2例,治愈好转率为91.3%。全组患者能按计划完成腹腔灌洗疗程,且均无腹腔脏器损伤等穿刺并发症。结论:B超引导预灌注条件下腹腔灌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安全有效,为通畅灌洗提供了保障,且能有效避免穿刺损伤。
喻亚群莫庆荣陈谦翁俊李淑群
关键词:B超引导腹腔灌洗重症急性胰腺炎
超声刀生物夹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201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应用超声刀及生物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对203例患者行LC术中采用超声刀生物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3例患者胆囊管均一次结扎、凝断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所有患者术后无胆囊管残端胆漏及出血等并发症,术后无需止痛处理,住院时间3~4d,均痊愈出院。结论 LC术中生物夹结扎胆囊管,继以超声刀凝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安全、可靠,能避免体内金属异物残留。
喻亚群李淑群陈谦翁俊廖维甲莫庆荣郭威彭一峰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超声刀
肝癌淋巴结转移——外科治疗面临的挑战之一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肝癌淋巴转移的相关因素、转移规律、治疗方法,以及对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21例肝癌合并肝外淋巴结转移的病理类型、转移部位、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和生存率。结果21例中原发性肝癌19例:肝细胞癌(HCC)12例、胆管细胞癌5例、混合型肝癌2例,转移性肝癌2例。肿瘤位于I段(尾状叶右段),V段,V、VIII段,VII、VIII段和V、VI段各1例,II、III段3例,II-IV段6例,VI、VII段5例,肿瘤侵及全肝2例。肿瘤直径最小4.5cm,最大15cm,平均直径7.5cm。术前诊断肝外淋巴结转移7例(33.4%,7/21),其余均为术中探查所发现,术前漏诊率66.6%(14/21)。肿瘤单侵犯第8组淋巴结10例(47.61%),第8、12组4例(19.04%),累计淋巴侵犯超过3组以上,即7~9组和(或)8、11~13组5例(23.80%),单纯侵犯第13组和14组各1例(9.52%)。此外,同时合并胆囊、肝外胆管、廉状韧带或肝十二指肠韧带脂肪组织转移3例。3组淋巴结以上被侵犯或合并远处淋巴结及组织转移的10例中,HCC3例,占HCC组的25%(3/12);胆管细胞癌3例,占该组的60%(3/5);混合型肝癌、转移性肝癌各2例,100%(4/4)。2例HCC术后肝内或远处淋巴转移再次手术。21例术后平均生存时间7.8月,最短3个月,最长34个月。5例存活超过12个月的患者术后均接受了TACE或肝脏局部化疗。结论肝癌淋巴结侵犯以第8组淋巴结受累的几率最高,达91%(19/21),而淋巴结转移的严重程度与肝癌的病理类型有关。由于术前漏诊率较高,应重视术前临床资料的分析和术中的仔细探查,尤其是第8组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的清扫和术后综合治疗对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有积极意义。淋巴结的清除相对肝癌的切除更困难,熟练掌握肝门淋巴外科的技术和要点是关键。
梅铭惠陈谦杨景红邱维家袁晟光吕军喻亚群翁俊刘杰
关键词:肝癌淋巴结外科治疗
外伤性肝破裂的非手术治疗(附7例报告)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非手术治疗指征。方法对7例肝破裂患者,依据ASST标准1~4级不等均以非手术治疗。结果7例患者均痊愈。结论肝破裂患者若循环系统稳定或治疗后可稳定者均可考虑采用非手术治疗,常可获满意效果。
刘杰梅铭惠杨景红陈谦袁晟光喻亚群翁俊莫庆荣刘红
关键词:肝破裂外伤性保守治疗
膈肌切除在肝癌合并膈肌侵犯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介绍膈肌整块切除在肝细胞癌合并膈肌侵犯手术中的应用,评估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08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3例肝细胞癌合并膈肌侵犯患者,行手术切除整块受累膈肌及癌组织,膈肌缺损处采用鼓肺排气一期缝合。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80~220 min,术中出血量85~450ml,术后病理均提示手术切缘阴性,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中11例术后出现少量胸腔积液,2例中等量积液,经B超引导胸腔穿刺引流术后治愈,术后平均住院10.1 d。所有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平均随访15.2(4~30)个月,其中6例于术后复发死亡,4例术后复发但仍在治疗中,余3例至今未复发。结论膈肌整块切除在肝癌合并膈肌侵犯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其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远期疗效确切。
陈谦喻亚群李淑群廖维甲翁俊莫庆荣
关键词:肝细胞癌手术
B超引导下经皮端冷射频治疗不可切除肝癌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评价端冷射频消融在 HCC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3例患者均为男性 ,HBV(+) ,平均年龄 5 2 .3岁 ,Child's分级 A级 11例 ,B级 2例 ,无门静脉癌栓及肝外转移 ,肿瘤总数为 2 1个 ,其中直径 >3cm 7个 ,<3cm 14个 ,平均为3.6 cm,范围 1.8~ 10 .8cm,共穿刺 35次。RFA治疗前患者肌注度冷丁 5 0 mg,穿刺部位局部浸润麻醉 ,将端冷电极或集束电极在 B超引导下穿刺 ,直接到达肿瘤 ,同时端冷系统开始灌注 3~ 5℃冷凝生理盐水以保证 RFA治疗过程中电极端的持续冷却。 RFA治疗后 2周 B超检查 ,有条件者行螺旋 CT检查 ,以判断 RFA的治疗效果。结果 :13例患者RFA治疗后无术后死亡及并发症。以 12 0 0 m A,每次 12 min RFA治疗后 ,经 B超检查 ,肿瘤结节小于 3cm的 14个中有11个完全坏死 ,占 79% ,在直径大于 3cm的 7个肿瘤结节中有 3个经螺旋 CT检查完全坏死 ,占 43%。结论 :端冷射频消融治疗不可切除肝癌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 ,特别是在肿瘤小于 3cm时 。
陈谦梅铭惠唐建华杨景红杨华伟翁俊
关键词:射频消融肝细胞性肝癌B超
GP73在肝癌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的异常表达及其相关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异常表达及其对Th1/Th2/Th17亚型分化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住院的肝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采集外周血并分离CD4^+T淋巴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4^+T淋巴细胞中GP73表达水平;另将分选的20例健康者CD4^+T淋巴细胞分别转染GP73小干扰RNA或过表达载体,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D4^+T淋巴细胞中GP73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ELISA检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分泌水平。结果肝癌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GP73mRNA的表达与健康者相比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73过表达组NF-κB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GP73干扰组NF-κ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过表达GP73导致CD4^+T淋巴细胞中IL-4、IL-17水平明显升高,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5);沉默GP73导致CD4^+T淋巴细胞IL-4、IL-17水平明显降低,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GP73在肝癌患者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过表达,而GP73很有可能通过激活NF-κB参与炎症反应,导致患者体内Th1/Th2/T17失衡,促进肝癌的发生与发展。
李淑群翁俊莫庆荣喻亚群
关键词:肝肿瘤GP73肿瘤免疫CD4+T淋巴细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