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聂振斌

作品数:56 被引量:22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艺术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哲学宗教
  • 9篇艺术
  • 8篇文化科学
  • 5篇文学
  • 2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1篇美学
  • 14篇文化
  • 13篇艺术
  • 12篇审美
  • 9篇美育
  • 6篇现代美学
  • 6篇教育
  • 5篇哲学
  • 5篇中国美学
  • 5篇生态
  • 5篇生态美
  • 5篇马克思主义美...
  • 5篇美育思想
  • 4篇代文
  • 4篇中国现代美学
  • 4篇审美文化
  • 4篇文学
  • 4篇境界
  • 3篇中国古代文化
  • 3篇审美境界

机构

  • 47篇中国社会科学...
  • 6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浙江理工大学
  • 1篇辽宁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54篇聂振斌
  • 2篇金雅
  • 1篇徐碧辉
  • 1篇章建刚
  • 1篇滕守尧
  • 1篇王向峰

传媒

  • 3篇孔子研究
  • 3篇艺术百家
  • 3篇美与时代(美...
  • 2篇哲学动态
  • 2篇哲学研究
  • 2篇文艺研究
  • 2篇安徽大学学报...
  • 2篇江苏社会科学
  • 2篇北京社会科学
  • 2篇社会科学辑刊
  • 2篇中国哲学史
  • 2篇沈阳工程学院...
  • 2篇马克思主义美...
  • 1篇浙江学刊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求是学刊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江海学刊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3篇1999
  • 3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5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感性的艺术与艺术的理性
艺术活动无论是从创造方面看或是从审美方面看,都是一种感性实践活动,当然是一种精神性的实践活动,不同于物质生产劳动。艺术创造的成果即艺术作品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为了满足人的情感生活需要;艺术审美活动则是一种"对象化"的...
聂振斌
中国古代文化的生态美思想
本文探讨文化是人类走出自然界的桥梁。现在提出要回归自然,也必须通过文化这座桥梁。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情感交流以及历史传承、知识积累、技术进步,也是通过文化实现的。文化是研究自然、研究人、研究社会种种现象最直接最根本的参...
聂振斌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化生态美学天人合一生态平衡
文献传递
试论文艺的政治性与真实性的一致
1978年
(一)政治性、真实性的涵义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曾几次煞有介事地批判起“写真实”论来,他们“左”得出奇,似乎比谁都“革命”!他们的一些“批判”文章,把“写真实”这个命题的本身也打上了修正主义的“印记”。谁主张“写真实”,谁就有被打成修正主义的危险;谁写了真实,即使不戴上修正主义的帽子,也要被打成“自然主义”。总之,在他们看来,无产阶级的文艺不能“写真实”;写了真实就不是无产阶级的文艺。这样,一右一“左”的一搅混,
聂振斌
关键词:修正主义阶级性自然主义历史真实
新世纪中国美学三题被引量:1
2001年
自 2 0世纪初开始 ,中国美学在百年学术发展中 ,经历了自身艰辛曲折的现代建构历程。从向西方学习 ,到全面接受马克思主义 ,一直到努力于有中国特色美学理论和研究体系的创建 ,中国美学的现代发展既有着自己的辉煌 ,同时也存在着困惑和不足。今天 ,面临世纪之交 ,中国美学究竟应该如何继续深化自己的理论建设 ,才能在 2 1世纪得到新的、更大的发展 ,这是摆在每一个中国美学研究者面前的问题。而能不能找到真正意义上的研究课题 ,能不能在这些课题研究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建构 ,则是中国美学在新世纪里获得新的理论突破与发展的首要问题。为了推动这一方面的探讨 ,我们特地约请五位学者就此发表他们的看法 。
聂振斌
关键词:西方美学思想中国美学美学本体论马克思主义美学
《渴望》观后
1991年
为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建设的关系,本刊自这期起,开辟"古今谈"专栏。这个专栏将就现实存在的文化现象,开展广泛深入的探讨。最近电视连续剧《渴望》在广大电视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一文化现象--"《渴望》现象"值得学术界重视。为探讨《渴望》与中国传统伦理的关系,以及引起如此广泛效应的真正秘密,《孔子研究》于1991年1月21日在北京孔庙举行了"《渴望》伦理思想座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宫达非、副会长辛冠洁、著名诗人林之、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以及北京学术界和新闻界3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下面的一组笔谈是与会者为座谈会提供的发言稿,也有的是会后组织与会学者写的。这组笔谈反映了北京学术界部分人士对《渴望》的思考。
聂振斌
关键词:渴望文化现象现代文化建设中国传统伦理伦理思想
蔡元培与新文化被引量:1
1998年
蔡元培是近代中国新文化的伟大建设者,毛泽东说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这一评价精到而公允.在“西学东浙”的历史潮流中,尤其在新文化运动中,有的人认为西方文化什么都先进,而中国传统文化一无是处,因而主张“全盘西化”,有的人则恰恰相反,据守固有的传统文化,拒斥西方文化,但多数人反对以上两个极端而赞成中西融合,吸收西方文化新营养,改造传统文化,建设适合现代化需要的新文化.蔡元培始终站在这一潮流的前头。
聂振斌
关键词:西方文化以美育代宗教新式教育文化运动教育救国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历史贡献被引量:19
2013年
教育是否以人为目的,是古代专制主义教育与现代民主主义教育的根本分歧之点。蔡元培就任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时,发表了《对于新教育之意见》的演说,同时还写了一份《对教育宗旨案之说明》。在出任北大校长时期,曾向军阀政府提出《教育独立议》的提案。蔡元培反复强调"以美育代宗教",突出地表现了他对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刻体认。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充分说明了中国文化的理想境界是艺术—审美而非宗教;中国人的道德人格培养是靠内省的,完全是自由自觉的,毫无外在的强迫。这两个方面都是靠艺术-审美教育来完成的。本文从美育方针与美育的实施、美育的性能及价值、美育与德育、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美育与宗教等方面的关系,论述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历史贡献。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受教育者自身的全面发展,因而最突出地体现现代教育"以人为目的"的宗旨,也是教育现代性的集中表现。
聂振斌
关键词:美育美育思想艺术教育审美历史贡献
生态环境与审美境界被引量:4
2008年
本文分三部分:一是论述了建立生态美学的可能。生态环境是生态系统的架构和外观,生态之美附丽其上,因而与人类形成了审美关系。二是论述了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生命精神体验的客观条件,美的生态环境可以涵养、健全人性。三是论述了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最直接相关的是居住环境,而现代居住环境不仅要宜居,更要乐美,宜居与乐美的统一。
聂振斌
关键词:生态环境生命精神生态美宜居乐美
什么是审美文化?被引量:28
1997年
什么是审美文化?聂振斌什么是审美文化?现阶段大概谁也没有能力给它下一个精确的、科学的、大家都能接受的定义,但不等于这一问题不需要追问,不需要研究。事实上,如果真的把这一问题悬置起来不闻不问,我们研究的范围、对象将是漫无边际的,研究的目的、方向也将是模...
聂振斌
关键词:审美文化理性主义西方后现代主义后工业社会象牙塔人类中心主义
古代生命哲学与中国艺术生命论被引量:2
2016年
中国古代生命哲学的三大范畴——和、气、易象,构成了中国艺术的生命本体,是中国艺术精神表现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中国艺术风格形成的本源。中国把人的生命意识作为根本内容,其表现形式也不是认识论那种纯粹抽象形式,而是美感形式即生命形式。
聂振斌
关键词:中国美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艺术生命论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