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攀

作品数:27 被引量:11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地下水
  • 6篇浅层
  • 6篇浅层地下
  • 6篇浅层地下水
  • 5篇地质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岩溶
  • 4篇水化学
  • 4篇水资源
  • 4篇化学特征
  • 4篇长江
  • 3篇地面塌陷
  • 3篇地下水资源
  • 3篇岩溶地面塌陷
  • 3篇水化学特征
  • 3篇水文地球
  • 3篇水文地质
  • 3篇塌陷
  • 3篇江汉平原

机构

  • 24篇中国地质调查...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江西省地质调...
  • 1篇中国科学院武...
  • 1篇湖北省水文地...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7篇肖攀
  • 11篇彭轲
  • 9篇何军
  • 5篇黎义勇
  • 4篇万军伟
  • 2篇王新峰
  • 2篇邓必荣
  • 2篇黄琨
  • 2篇邵长生
  • 1篇李琦
  • 1篇武亚遵
  • 1篇何锦
  • 1篇张宏鑫
  • 1篇张永忠
  • 1篇龚磊
  • 1篇刘重芃
  • 1篇李雪平
  • 1篇潘欢迎
  • 1篇黄长生
  • 1篇曾敏

传媒

  • 3篇资源环境与工...
  • 3篇华南地质
  • 2篇人民长江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桂林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工业安全与环...
  • 1篇地球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工程勘察
  • 1篇中国岩溶
  • 1篇华南地质与矿...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采矿技术
  • 1篇地质调查与研...
  • 1篇现代测绘
  • 1篇绿色科技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西瑞昌-彭泽长江沿江段地质环境工程场地适宜性评价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在系统分析江西瑞昌-彭泽沿江段岸线稳定性与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的基础上,依据沿江岸线开发中不同类型的用地需求,运用层次模糊分析方法与理论,集成地质环境的评价因子,建立了针对每一类建设用地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等级量化(分为四级),具有可操作的数量等级标准。结果认为Ⅰ级赋值80,Ⅱ级赋值60,Ⅲ级赋值40,Ⅳ级赋值20。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对沿江岸线按5 km间隔进行评价单元的划分,沿江151.91 km岸线共划分了30个评价单元,运用模糊层次决策分析对港口码头场地、过江大桥场地等两类用地的场地适宜性进行了系统评价,取得了Ⅰ级适宜区段港口码头场地5个、过江大桥场地7个的基本结论。
张永忠肖攀邓必荣黄旭娟
马坑矿区生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研究
2013年
矿产资源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之一,而其不合理开发利用常常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与退化,引起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而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危害着人民的生存环境。如何有效恢复矿区生态地质环境降低危害,成为矿产资源开发所面临的首要问题。通过马坑矿区现场实地调查以及遥感技术的利用,分析了马坑矿区主要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及其现状分布特征,因地制宜,采用植被恢复技术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方案探讨,为马坑矿区生态地质环境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其他矿区生态地质环境治理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张鼎王曼肖攀
关键词:环境地质问题植被恢复技术
红层岩溶发育特征与地面塌陷形成机理——以咸宁地区为例被引量:5
2019年
通过收集整理前人研究资料、实地踏勘以及现场灰质砾岩取样、磨片及显微镜观测等方法手段,分析了红层岩溶发育特征与灰质砾岩溶蚀机理,同时,结合咸宁地区实际地质条件,建立了岩溶地面塌陷室内物理模型,通过监测抽(排)水与降雨两种情况下土压力、孔隙水压力以及土体位移变化情况,分析了抽(排)水和降雨对岩溶地面塌陷的影响机制。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溶地面塌陷形成机制主要为潜蚀作用,真空吸蚀作用次之。降雨对地表土体产生冲刷,地下水渗流作用造成土体潜蚀、运移;抽(排)水时水位发生骤变,水力梯度变大,加速了泥沙带出,导致含砂砾黏土层逐渐被潜蚀、掏空,加之真空负压的吸蚀叠加作用,促进土体破坏导致失稳,最终发生地面塌陷。由此可知,咸宁地区红层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机制主要是潜蚀作用与真空吸蚀作用交互反应,抽水是其诱发岩溶地面塌陷的主要外因。
肖攀彭轲李雪平吴丽清
关键词:岩溶地面塌陷溶蚀机理
基于Visual Modflow的矿坑涌水量模拟预测评价——以湖南道县后江桥铁锰铅锌矿为例被引量:7
2011年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矿坑突、涌水现象越来越频繁,严重制约着矿产资源开发,甚至威胁矿区周围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矿坑突、涌水现象也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目前对于矿坑涌水量的预测研究也相当深入。本文基于Visual Modflow软件平台,结合湖南道县后江桥铁锰铅锌矿区水文地质特点,利用地下水数值模拟方法,对矿区涌水量进行了预测评价,为矿区制定防排水方案提供依据,也为矿区安全开采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肖攀何凤潘欢迎陕硕纪汶龙
关键词:矿坑涌水量VISUALMODFLOW
咸宁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被引量:7
2017年
为查明湖北省咸宁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水化学过程,系统地采集了78件浅层地下水样和12件深层地下水样,对研究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种不同类型的地下水中主要阴、阳离子等化学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探讨了该地区地下水形成的水化学过程。结果表明:浅层孔隙水主要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型,岩溶水以HCO_3-Ca和HCO_3-Ca·Mg型为主,而裂隙水地下水化学类型复杂。Gibbs图显示岩石矿物的风化主导该区孔隙水和岩溶水水化学特征,而裂隙水主要受到了蒸发—沉淀作用的影响,裂隙水中还存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
何军彭轲肖攀
关键词: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落马洞暗河发育特征及其洪涝成因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根据区域岩溶发育史分析认为,湖北宣恩县落马洞暗河的形成总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白垩纪末至晚第三纪。在该阶段中,降水主要通过发育于卧西坪岩溶坡立谷地两侧的小型洼地、落水洞汇入地下管道,往卧西坪谷地排泄,在卧西坪一带形成一小型岩溶湖泊的同时,还在谷地西侧形成了下黑槽、铜锣坪、扁洞三个近东西向地下暗河系统。第二个阶段发生在晚第三纪至今。在这一期间,随着区域构造运动的振荡性抬升,岩溶侵蚀基准面不断下降,在谷地内形成了上、下黑槽、铜锣坪落水洞与卧西坪消水洞等垂向岩溶管道,贯通早期形成的东西向管道并袭夺卧西坪和铜锣坪一带的地表岩溶湖水,使得原分散的岩溶水系统通过南北向的主管道集中排泄,形成了多进口的树枝状复杂管道暗河系统。卧西坪岩溶坡立谷内常年遭受洪涝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落马洞地下暗河形成年代较晚,管道规模较小,且洞内坍塌淤积严重,排水能力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流域水土流失管理、疏通河道和新建排水隧洞等治理措施与防治对策。
黄琨武亚遵万军伟肖攀
关键词:洪涝灾害
湖南道县后江桥铁锰铅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涌水量预测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矿坑突涌水在矿体开采过程中经常出现,严重制约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时也威胁到矿区附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如何有效开展矿区涌水量预测成为保证矿区安全开采所面临的关键问题。通过对湖南道县铁锰铅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分析,采用解析法对矿区涌水量进行了预测评价,为矿区开采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张鼎肖攀何凤
关键词:涌水量预测
咸宁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及其保护措施探讨被引量:1
2017年
基于咸宁地区地下水开采现状、地下水环境地质问题及地下水需求情况,通过资料收集、野外调研、取样检测与室内分析等手段,分析评价了咸宁地区地下水类型、分布以及水质状况。依据水均衡原理计算求得咸宁地区地下水天然补给量为0.628亿m^3/a,可开采资源量约为0.067亿m^3/a。地下水整体质量为较差-较好级,水质一般。同时,鉴于咸宁地区地下水开采引发岩溶地面塌陷的现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划分出岩溶地面塌陷危险区、较高危险区和高危险区。最后,结合咸宁地区地下水资源特征与岩溶地面塌陷危险性分区结果,探讨了地下水开采与岩溶地面塌陷防治方案,以促进咸宁地区地下水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
肖攀彭轲何军赵幸悦子许珂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岩溶地面塌陷
咸宁地区浅层地下水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研究
咸宁是京广高铁沿线重要城镇,然而在官埠桥-北洪桥一带存在隐伏可岩溶,随着城镇化建设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加剧,地下水开采量急剧增大,在局部地段出现超量开采而诱发岩溶地面塌陷.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是岩溶地面塌陷的诱发因素,而岩溶洞...
何军肖攀彭轲许珂
关键词:浅层地下水水-岩相互作用
基于压力自动化采集的宽量程双环入渗设备研发
2020年
土壤入渗反映表层土壤渗透性能。双环入渗是规范推荐的土壤饱和入渗系数原位测试方法标定性方法,但传统设备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测试量程受限、测试精度不稳定、测试过程人工读数费时费力等技术问题。双环入渗技术于上世纪80年代发展成熟并作为标准方法推广。随后四十余年,技术发展的重难点已转移至如何实现设备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以及如何持续提高设备工作效率与关键性能指标。但目前尚没有适用于低渗介质的高精度自动化技术产品。鉴于此,详细阐述新型自动化双环入渗设备研发过程。基于真空压力传感器技术路线构建新型土壤饱和入渗系数原位测试方法,而后通过系统结构设计、最小可行性验证、样机场地验证等多种技术研发手段完成设备研发工作。测试结果表明,新型设备成功获取土壤入渗过程压力变化曲线,可实现测试量程拓宽两个数量级,测试精度稳定提高,测试过程实现全自动化。该设备可扩展应用于亚黏土、黏土等传统装置不适用的低渗场地,在生态水利、水资源与水文地质、污染场地调查、市政排水等领域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刘学浩黄长生黎义勇肖攀李琦
关键词:原位测试方法自动化监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