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海凤
- 作品数:16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肇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 论萧红小说的文体特征
- 2002年
- 萧红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打破了小说的传统写法,用散文化笔调代替小说的叙述话语,用场面来代替情节,她的小说包含大量东北文化意蕴。
- 肖海凤
- 关键词:小说文体特征散文化自传色彩写作手法
- 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的历史地位
- <正>一、民主救国——20世纪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元勋纵观世界各国政治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对民主的追求,既是
- 梁继超肖海凤
- 文献传递
- 东北地域文化创新的基本要素被引量:5
- 2009年
- 地域经济发展与地域文化创新是一种双向需要。经济发展需要文化提供精神动力,文化发展需要经济提供发展载体。转变思想观念、发展创业文化、加强竞争意识、培养科技人才是实现东北地域文化创新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 肖海凤梁继超
- 关键词:地域文化
- 大学生择业的公关意识被引量:1
- 2004年
-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高等教育由长期的“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的新时代。虽说大学生所特有的光环已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出,然而,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一个社会焦点日益凸现出来。做好大众化教育下的毕业生择业工作,对于个人、家庭及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梁继超肖海凤
-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观念公关意识
- 论肖红小说创作风格
- 2003年
- 肖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创作个性 ,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女作家。她的创作既有犀利的写实 ,对国民劣根性进行彻底的剥脱 ;又有优美的抒情 ,用相当的篇幅展现了生活中的亮点 ,呼唤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
- 肖海凤
- 关键词:小说创作写实抒情自然景物国民性
- 大学语文与理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被引量:1
- 2008年
-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诸多素养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养,是人类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品质,理科大学生长期以来偏重理性思维的锻炼,理科教育某种程度上会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所以大学语文是提高理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课程和重要途径之一。
- 肖海凤
- 关键词:大学语文大学生人文素养
- 萧军性格及其影响下的小说创作
- 2010年
- 萧军是东北作家群的重要小说家之一,他以《八月的乡村》为代表的一系列小说创作最早喊出了东北人民不愿做奴隶的抗日吼声,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民族灾难深重的历史背景下,把时代最紧迫的问题以文学的形式提了出来。用笔用嘴用行动,自觉自愿地投身到抗日救亡的大潮中。萧军一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
- 肖海凤
- 关键词:小说创作《八月的乡村》性格抗日救亡东北作家群东北人民
- 论萧红小说中的生命意识
- 2001年
- 萧红在其小说中关注人们普遍的精神病态和中国人最根本的生与死的问题,她的生命意识充分体现了她的人生价值观,并通过小说的形式呈现给人们对生命的热爱。 一、萧红对生命冷静而悲观的思考正是自己对生命爱到极点的一种背向表示 在她的作品中经常看到她对于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珍爱。萧红笔下的花草树木都有声响,虫蝶蜂鸟都会说话,风云雷电都有颜色。她感受着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自然。
- 肖海凤
- 关键词:小说《呼兰河传》国民性小城
- 国民灵魂改造的挽唱——论萧红的《呼兰河传》被引量:1
- 2006年
- 萧红用本真、素描的创作反映东北社会的现实,展现她对国民灵魂的思考,尤其是将东北地域文化的劣根性加以展示和批判,以此来挖掘东北人身上存在的弱点。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东北农民众生图,并为他们病态的灵魂唱着挽歌。
- 肖海凤
- 关键词:国民灵魂《呼兰河传》地域文化劣根性
- 试论大学生择业的公关意识
- 2004年
- 大学生择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以主动、积极的竞争心态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采取有效的沟通手段,最终实现理想的择业目标。
- 梁继超肖海凤
-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公关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