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川
- 作品数:26 被引量:105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十二指肠损伤13例的诊治体会被引量:1
- 2009年
- 十二指肠具有特殊的解剖位置,与肝、胆、胰等重要脏器毗邻,常合并多脏器损伤,而且其除第1、4两段外全部位于腹膜后,位置较深,损伤后的诊断及处理较困难,导致损伤后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1]。笔者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3例十二指肠损伤病例,现进行总结。
- 胡俊川杨谦冯强高聪
- 关键词:十二指肠损伤
- 创伤性结肠损伤52例诊治体会被引量:1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创伤性结肠损伤的诊断和最佳手术方式 ,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1~ 2 0 0 1年收治的 5 2例结肠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多发伤或多脏器伤 39例 (75 % ) ,合并休克 34例 (6 5 .4 % ) ,手术确诊 39例 (75 % ) ,术前确诊仅 13例 (2 5 % ) ,一期修补或切除吻合 5 1例 (98.1% ) ,死亡 2例 (3.8% ) ,切口感染 2例 ,肠瘘 1例。结论 单纯的闭合性结肠损伤早期易误诊 ,不能过分依赖腹穿和隔下游离气体的检查结果 ,一期修补或切除吻合对绝大多数结肠损伤是安全可靠的 ,值得应用。
- 王前清胡俊川潘华
- 关键词:创伤性结肠损伤创伤结肠损伤手术方式
- 抗菌薇乔缝线在预防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的探讨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在阑尾切除术中应用抗菌薇乔缝线以减少阑尾切口感染的可能性。方法:将我院2007年4月至2009年3月所有阑尾切除术病例1425例随机分为抗菌薇乔缝线组和丝线组,比较其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统计中按阑尾未穿孔、阑尾穿孔以及总计分别计算切口感染率,在抗菌微乔线组感染率分别为0.17%、0.72%、0.28%,丝线组分别为1.54%、7.81%、2.67%,两组间分别予以X2检验,其P值均小于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缝线是辅助产生切口感染的一个危险因素,在阑尾切除术中使用抗菌薇乔缝线可以显著降低切口感染率。
- 胡俊川潘华冯强陈康王前清
- 关键词: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三氯生
- 21例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治体会
- 2001年
- 胡俊川王前清
- 关键词:创伤性膈肌破裂膈肌修补诊治
- 普外科损伤控制术临床效果观察
- 2012年
-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应用于危重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急诊外科及草堂外科病区住院部收治的56例危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对满足条件的观察组28例患者行损伤控制术,未满足条件的对照组28例患者进行常规外科创伤治疗。3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数据,判断治疗效果。结果3个疗程后,观察组28例创伤患者治愈16例,占57.1%,显效7例,占25.0%,有效4例,占14.3%,无效1例,占3.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28例创伤患者治愈6例,占21.4%,显效5例,占17.9%,有效10例,占35.7%,无效7例,占比25.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损伤控制术对提高外科危重患者的治愈率、减少患者疼痛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 邓可郭璞胡俊川王前清胡卫建
- 关键词:危重病人医疗损伤控制性手术普通外科
- 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与术式选择
- 2002年
-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与术式选择.方法:回顾分析了27例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确诊3例,术中确诊22例,漏诊2例,行十二指肠修补或吻合(包括空肠十二指肠Roux-en-y吻合)加胃造瘘或胃空肠双管造瘘26例(96.3%),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367%).治愈26例(96.3%),死亡1例(3.7%).结论:修补或吻合加双管造瘘法是治疗十二指损伤的一种易于掌握、操作简单、符合生理、并发症少的术式.
- 王前清胡俊川潘华
- 胃癌组织中蛋白激酶B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12年
-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蛋白激酶B(PKB/AKT)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6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PKB/AKT和EGFR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PKB/AKT和EGFR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胃癌组织中PKB/AKT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T分期、TNM分期存在正相关(P<0.05);EGFR水平与TNM分期存在正相关(P<0.05)。出现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患者的胃癌组织中PKB/AKT、EGFR表达水平较无转移者高(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PKB/AKT和EGFR的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分期及转移情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胃癌的诊断、疾病的分期及生物学行为的判断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周晓刚陈宁波胡俊川
- 关键词:胃癌病理特征
- 结核性腹膜炎误行阑尾手术5例分析被引量:3
- 2001年
- 胡俊川王前清
- 关键词:误诊结核性腹膜炎
- 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手术与同期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手术效果比较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手术与同期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临床资料,探讨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将我中心2004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59例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手术病例分为A组,将同期226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病例分为B组,比较两组之间清除淋巴结数、术后进食时间、吻合口漏发生率、肺部感染率、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复发和转移率。结果:在上述观察指标中,在A组分别为(13.3±1.8)枚,(3.6±0.9)d,1/59(1.69%),4/59(6.78%),2/59(3.39%),(12.4±0.9)d,6/59(10.17%);B组分别为12.8±1.5,3.2±0.8,1/226(0.44%),8/226(3.54%),6/226(2.65%),11.7±1.5,23/226(10.6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术中合理应用结肠灌洗,良好的手术技巧,术后积极辅助治疗,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避免二次手术带给患者的痛苦,术后并发症也无明显增加。
- 胡俊川王前清冯强高聪郭璞
- 关键词: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手术结肠癌根治术
- 早期微创腹腔置管灌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炎性反应的影响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早期微创腹腔置管灌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治疗中,对减轻炎性反应的作用。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SAP患者56例,随机分为早期微创腹腔置管灌洗组(灌洗组,n=28)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28);两组同时给予生长抑素,抑酸,抗感染,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灌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予以微创腹腔置管灌洗。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5、7d C反应蛋白(C-reactrve protein,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IL-6)、IL-8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CRP、TNF-α、IL-6、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5、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创腹腔置管灌洗操作简便易行、创伤小、疗效佳,对减轻SAP所致的全身炎性反应具有较好效果,是治疗SAP有效方法之一。
- 胡俊川冯强高聪王前清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灌洗微创性炎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