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凯 作品数:34 被引量:92 H指数:5 供职机构: 西安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 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经济管理 更多>>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高眼压兔眼视网膜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急性高眼压兔眼视网膜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国产rhEPO保护视网膜神经功能的机制。方法在设立正常对照、模型对照的情况下,日本大耳白兔皮下注射国产rhEPO,分别于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前房灌注法造成急性高眼压)后第1、3、7、14天免疫组化法观察视网膜HIF-1α基因表达。结果正常兔眼视网膜无HIF-1α表达。模型组兔眼视网膜HIF-1α表达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EPO组兔眼视网膜HIF-1α表达阳性细胞数变化与模型组相似,但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国产rhEPO能够下调视网膜HIF-1α的表达。下调视网膜HIF-1α的表达可能是rhEPO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之一。 王建明 宋艳萍 孙乃学 惠娜 赵世平 胡凯关键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视网膜 缺氧诱导因子-1Α 高眼压 序贯治疗对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序贯治疗对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ADVK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有21例、23例.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及序贯治疗,对治疗后凝血常规、凝血因子、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PT、INR、APTT、FⅡ、FⅦ、FⅨ、FX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T、INR、APTT、FⅡ、FⅦ、FX较对照组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IVKA-Ⅱ较治疗前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维生素K4治疗后3周T2时较对照组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维生素K序贯疗法可有效治疗ADVKCF,对PIVKA-II及凝血常规、凝血因子进行监测有助于明确患者的病情变化. 王浩 郭丽英 宋艳萍 胡凯 李冬民关键词: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凝血因子 PIVKA-II 序贯治疗 三氧化二砷诱导人骨髓瘤细胞RPMI8226发生Caspase非依赖性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012年 本研究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作用于骨髓瘤细胞RPMI8226引起非Caspase依赖性细胞凋亡。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RPMI8226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BCL-2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s2O3(0.1-20μmol/L)作用于人骨髓瘤细胞RPMI8226 24,48,72 h显示出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与As2O3(10μmol/L)单独处理组相比,zVAD-fmk(20μmol/L)与As2O3联合处理组的凋亡率未见明显变化。与As2O3(10μmol/L)单独处理组比较,zVAD-fmk与As2O3联合处理组Caspase-3、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结论:As2O3对RPMI8226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s2O3可诱导RPMI8226细胞发生凋亡,其凋亡过程中可能存在Caspase非依赖性细胞凋亡程序。 谢佳 张梅 宋艳萍 胡凯 任婧婧 张韵洁关键词:三氧化二砷 多发性骨髓瘤 凋亡 CASPASE 急性颅脑损伤后血凝障碍的临床与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血凝障碍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75例急性脑外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分别测定八项血凝指标 ,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伤后 2 4h内血凝指标检测结果与伤后 7d、1 4d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按伤情轻重以及有无迟发出血进行分组比较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脑损伤后血凝障碍主要发生在伤后 2 4h内 ,与脑实质损伤程度及迟发颅内出血密切相关。检测结果出现三项以上异常 ,对预测迟发出血有重要价值 ;D dimer血浆水平≥ 8mg/L时 ,可作为预后险恶的可靠指标。 李迎山 王安生 胡凯 周春兰 王健 韩建林关键词:头外伤 D-二聚体 预后 含G-CSF的预激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含G-CSF的预激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用GAD方案及GMD方案进行了治疗,监测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及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完全缓解率70%,感染发生率60%,2例发生严重感染,外周血白细胞最低中位计数为1.12(0.48~2.38)×109/L,低于1.0的中位时间为7(0~13)d,血小板最低中位计数为12.5(8~24.00)×109/L。结论:该方案对正常造血抑制轻,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小,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时间短,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疗效肯定。 宋艳萍 张梅 胡凯 杜明珠 李罡灿 王浩 谢佳关键词:预激方案 G-CSF 急性髓系白血病 缓解率 白细胞介素-2联合小柴胡汤治疗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联合小柴胡汤治疗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1例急性白血病AHSCT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造血功能恢复后应用IL-2联合小柴胡汤治疗18个月,对照组移植后不再进行任何治疗。分别于移植前及造血功能恢复后18个月内每月检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CD4+、CD8+细胞和Th1、Th2,并观察比较2组的3 a、5 a、7 a无病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对照组移植后1~18个月CD4+、Th1值均低于移植前(P<0.05);观察组的CD4+、Th1值移植后1~2个月低于移植前(P<0.05),3个月开始恢复正常;从第3个月开始观察组的CD4+、Th1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CD8+值仅在移植后2个月内均低于移植前(P<0.05),2组间无差异(P>0.05)。对照组的Th2移植后第2个月开始明显高于移植前水平(P<0.05),且高于观察组同时段值(P<0.05)。观察组5 a和7 a无病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 a、5 a和7 a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L-2联合小柴胡汤治疗能使ASHCT后患者免疫功能早期得以恢复,无病生存时间延长,复发率明显降低。 李罡灿 王浩 胡凯 宋艳萍 蔡正文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 小柴胡汤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功能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视网膜结构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兔眼缺血再灌注损伤视网膜结构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任选一眼造成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模型组,共24眼),对侧眼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24眼)。另24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任选一眼造模(EPO组,共24眼),于造模前第3天及造模结束时每只兔皮下注射rhEPO100 I U/kg各1次。于造模后第1、3、7、14天分别摘除每组各6只兔眼,观察视网膜组织结构形态、测量内层视网膜(inner retina layer,IRL)厚度并计数视网膜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cell,RGC)。结果自造模后第3天开始,模型组较对照组RGC数量减少、IRL厚度变薄(P<0.05,P<0.01)。自造模后第3天开始EPO组IRL较模型组厚(P<0.05,P<0.01),自造模后第7天开始EPO组RGC数量较模型组多(P<0.05)。结论rhEPO可以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兔眼视网膜结构,可能成为一种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剂。 王建明 宋艳萍 孙乃学 冯海晓 惠娜 范雅稚 胡凯关键词:红细胞生成素 视网膜 缺血再灌注 神经保护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细胞治疗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免疫细胞治疗再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3例再障患者接受静脉输注自体或供者提供经体外激活的免疫细胞,每周一二次,观察症状是否改善,输血依赖、血象、骨髓像、骨髓活检、存活状态来评价疗效。结果:33例患者中,27例(82%)有效,其中完全缓解12例(36%),部分缓解15例(45%),无反应6例(18%)。3年存活率为90%。结论:免疫细胞治疗方法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安全和有效的。 王浩 胡凯 陈嘉榆 张韵洁 任婧婧 谢永富 蔡春风 杨德懋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细胞治疗 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判定不稳定性心绞痛血栓成分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探讨 D-二聚体检测在判定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血栓成分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住院按亚型诊断、分组的 UAP患者 5 6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16例 ,稳定性心绞痛 (SAP)患者 2 3例 ,采用胶体金方法动态检测患者静脉血中的 D-二聚体含量。结果 :UAP亚组中 D-二聚体含量 :初发型 0 .73± 0 .31mg/ L ;恶化型 1.0 8± 0 .36 mg/ L ;混合型 0 .49± 0 .10 mg/ L ;梗死后 0 .76± 0 .2 1mg/ L ;AMI组 1.83± 0 .6 4m g/ L。与 SAP组 D-二聚体含量 0 .38± 0 .16 m g/ L比较 ,均存在显著差异 (P<0 .0 5 )。恶化组、AMI组与 SAP组比较 ,差异最为显著 (P<0 .0 1)。结论 :D-二聚体定量检测是判定 U AP血栓形成、血栓成分相对特异的敏感指标。 孟涛 张晋兰 周春兰 马文英 蔡芙莉 贾莉慧 胡凯 王健 闫峻关键词:D-二聚体 心绞痛 心肌梗死 血栓 病理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分析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诊断、治疗、监测特点。方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纠正试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纠正试验、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确诊后用维生素K1治疗。结果应用维生素K1治疗后,PT、APTT较初入院结果显著缩短(P<0.01)。APTT异常率较低,PT异常率较高(95.5%)。PT与APTT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PT显著延长是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诊断的敏感指标。检测PT、APTT对于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诊断及疗效监测具有一定价值。应用维生素K120mg2次/日静滴1月治疗安全有效。 王浩 郭丽英 李罡灿 宋艳萍 胡凯关键词: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