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凯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心脏
  • 7篇心脏再同步
  • 7篇心脏再同步治...
  • 7篇再同步
  • 7篇再同步治疗
  • 4篇心力衰竭
  • 4篇衰竭
  • 2篇心室
  • 2篇左心
  • 2篇左心室
  • 2篇慢性
  • 2篇慢性心力衰竭
  • 1篇导线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标测
  • 1篇电图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阵发
  • 1篇阵发性

机构

  • 4篇安徽省立医院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省心血管...
  • 1篇安徽省宁国市...

作者

  • 7篇胡凯
  • 6篇陈康玉
  • 6篇严激
  • 4篇苏浩
  • 4篇徐健
  • 2篇安春生
  • 2篇王齐
  • 1篇宇霏
  • 1篇孙贤林
  • 1篇杨冬妹
  • 1篇吕钢
  • 1篇刘志泉
  • 1篇谢翠平

传媒

  • 3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左心室扭转运动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价值
2014年
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力衰竭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1-2],已成为合并心脏不同步者的一线治疗手段.在CRT的发展过程中,超声心动检查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虽然在传统超声的基础上,组织多普勒、三维超声等新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指标来预测CRT疗效.超声检测心脏扭转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因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可能优于现有的超声指标,在不同步判定、心功能评价和CRT有效性预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评价左心室运动功能的综合性指标,未来有望在再同步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现就其在再同步治疗中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胡凯陈康玉严激
关键词:心力衰竭左心室扭转心脏再同步治疗
电生理标测技术指导心脏再同步治疗无反应治疗一例
2018年
患者男,60岁,主诉“活动时胸闷气促4年,再发加重1周”。患者2008年开始出现活动时胸闷、气促症状,近1年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此次患者系胸闷、气促症状加重1周入住我科。入院查体:心率93次/min,体温36.5℃,呼吸21次/min,血压98/60mmHg(1mmHg=0.133kPa),心律齐,可闻及早搏,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胡凯苏浩徐健严激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标测技术阵发性呼吸困难电生理凹陷性水肿
肾功能对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通过观察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前后肾功能的变化情况,旨在探讨肾功能对CRT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1年12月至2012年11月间202例在安徽省立医院植入CRT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和6个月检测患者的肾功能,通过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来评价肾功能水平.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情况以及与CRT疗效的关系.结果 共入选202例CRT患者,有40例(19.8%)患者符合慢性肾功能不良(CKD)标准,与非CKD组相比,CKD组患者的年龄大、缺血性心肌病多.术后有146例(72.3%,有反应组)CRT有效,有反应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肾功能显著改善.根据术前eGFR水平的不同,将CRT患者分为肾功能中重度损害组、轻度损害组和正常组,各组患者的CRT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随着肾功能的下降,CRT疗效逐渐变差.结论 术前eGFR水平与CRT的疗效显著相关,随着肾功能的下降,CRT疗效逐渐变差.同时,CRT亦可改善肾功能,在术后6个月时更为显著.
陈康玉严激徐健孙贤林安春生苏浩胡凯章超惠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肾功能不良慢性肾脏疾病
左室扭转运动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价值
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衰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已成为合并心脏不同步者的一线治疗手段.在CRT的发展过程中,超声心动检查发挥着不可或缺的...
胡凯陈康玉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治疗左室扭转运动
文献传递
碎裂QRS波对心脏再同步治疗无反应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 QRS)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无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50例患者,按心电图是否有f QRS分为f QRS组和无f QRS组。CRT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纽约心功能分级,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术后6个月时心功能分级改善Ⅰ级以上或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5%作为CRT有反应的标准,未达到该标准或患者心源性死亡定义为CRT无反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 QRS对CRT无反应的预测价值。结果1 f QRS组较无f QRS组CRT无反应发生率高(52.6%vs18.7%,P<0.01)。2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提示f QRS是CRT无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f QRS对CRT无反应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吕钢陈康玉严激胡凯
关键词:心力衰竭碎裂QRS波心脏再同步治疗心电图
QRS时限和形态对心脏再同步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时限和形态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效果的影响。方法:入选植入CRT/D装置的患者272例,依据术前心电图QRS时限将其分为轻度延长(120-149ms)组、中度延长(150-179ms)组和重度延长(≥180ms)组,比较3组患者CRT反应情况;依据左束支阻滞(LBBB)诊断新标准,将患者分为真性LBBB组和假性LBBB组,比较两组患者CRT反应情况。结果:QRS时限中度(62.8%)、重度(54.3%)延长组CRT反应率优于轻度(49.6%)延长组;真性LBBB组CRT反应率优于假性LBBB组(64.3%︰52.9%)。多因素分析显示宽QRS波和真性LBBB与CRT反应率增加有关。结论:QRS时限中、重度延长组患者CRT反应率优于轻度延长组,而中度和重度延长组患者间CRT反应率无明显差别;真性LBBB组CRT反应率优于假性LBBB组。
刘志泉陈康玉严激徐健苏浩杨冬妹陈娟胡凯章超惠王齐谢翠平
关键词:QRS时限左束支阻滞心脏再同步治疗
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初步疗效评价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旨在评价左心室4极导线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的疗效。方法纳入安徽省立医院心内科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113例CRT患者,根据左心室导线的类型,分为4极导线组(37例)和双极导线组(76例),随访6个月,超声心动图评价两组患者急性血流动力学、心脏结构及同步性指标,比较两组术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服用药物、心功能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CRT术后每搏量(SV)、主动脉速度时间积分(VTI)、Qrts时限、左心室12节段的收缩速度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均有明显改善,且4极导线组较双极导线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3个月时4极导线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高于双极导线组(0.33±0.11对0.30±0.0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6个月,4极导线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174.2±93.5)ml对(210.0±81.4)ml]、LVEF(0.39±0.13对0.34±0.09)、短轴缩短率(FS,19.8%±7.8%对16.5%±44%)均优于双极导线组(P〈0.05)。至术后6个月,4极导线组超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双极导线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4%对26.3%,P=0.498),而无反应发生率虽然低于双极导线组(21.6%对3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结论与传统双极导线相比,左心室4极导线在获得更好的急性血流动力学和同步性的同时,可进一步逆转左心室重构。
胡凯陈康玉严激徐健苏浩安春生宇霏王齐杨冬妹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