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3
- 供职机构:晋江市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单一中心多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提高术前诊断坏疽性胆囊炎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8月于晋江市医院肝胆胰外科被诊断为胆囊炎并行手术治疗的354例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包括52坏疽性胆囊炎与302例非坏疽胆囊炎,比较2组的各项资料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坏疽性胆囊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结果2组的性别、年龄、体温、糖尿病、右上腹肌紧张、腹部B超或影像学检查提示胆囊壁的厚度、胆囊颈结石嵌顿及胆囊周围积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存在差异的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得出年龄(P=0.007)、胆囊颈部结石嵌顿(P=0.016)、胆囊周围积液(P<0.001)是坏疽性胆囊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病程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高。临床需要加强对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认识,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尤为重要。年龄、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周围积液为坏疽性胆囊炎独立危险因素。
- 罗忠飞蔡思奕陈贸易胡林
- 关键词: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炎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安全性的探讨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的正常解剖及变异,旨在腔镜手术中选用恰当的手术方法正确处理,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方法对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500例患者手术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顺行或逆行法游离胆囊,沿胆囊壶腹部解剖并三维确认胆囊壶腹-胆囊管交界部,安全钳夹后剪断胆囊管。提高对变异胆囊动脉的处理水平,可减少意外的紧急出血。结果胆囊管解剖变异以及胆囊的病理性因素(萎缩性胆囊炎、胆囊颈部结石、急性胆囊炎、胆囊水肿、化脓或坏疽以及胆囊三角粘连严重)常常影响手术安全性。中转开腹48例,中转率占3.2%。本组无死亡病例,治愈率100%。结论规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安全性操作,有利于不断丰富医生经验,从而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副损伤率。
- 胡林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性手术操作
- 用腔内介入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分析用腔内介入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动脉旁路手术,为观察组患者实施腔内介入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采用传统动脉旁路手术相比,用腔内介入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易俊方黄高峰胡林
-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易程度评分标准的建立与应用
- 2008年
- 目的根据临床资料建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易程度的评分标准,并验证其效能。方法第一研究阶段(评分标准的建立)对我院已实施LC的1500例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对比分析,筛选引起手术困难的危险因素,然后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并对它们分别赋值,建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易程度的评分标准。第二研究阶段(评分标准的验证)应用评分标准对我院231例即将LC进行评分,判定接受LC手术的难易程度并与术者实际手术难度作比较以验证它的效能。结果第一研究阶段,通过对危险因素的筛选,得出导致手术困难乃至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易程度的评分标准。在第二研究阶段,应用该评分标准对我院连续行231例LC病例进行评分后,发现它评估手术难易程度与手术实际难度的总体相符率达到80%以上。结论建立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易程度的评分标准,有利于临床医生基于评估手术的难易程度选择LC或中转OC。
- 胡林邹书兵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评分标准
- 探究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腹部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腹部严重腹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腹部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为40例。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确定性方法进行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65%和3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2.5%和1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对腹部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急救和治疗效果显著,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胡林易俊方
- 关键词:损伤控制外科技术严重腹部创伤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