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花文峰

作品数:14 被引量:17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基因
  • 5篇无偿
  • 5篇无偿献血
  • 5篇献血
  • 5篇病毒
  • 4篇无偿献血人群
  • 4篇献血人群
  • 4篇肝炎
  • 4篇肝炎病毒
  • 4篇HCV
  • 4篇丙型
  • 4篇丙型肝炎
  • 4篇丙型肝炎病毒
  • 3篇基因分型
  • 3篇病理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肿瘤
  • 2篇榄香烯
  • 2篇无偿献血者

机构

  • 9篇中山大学
  • 7篇广州血液中心
  • 3篇暨南大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陕西省血液中...
  • 1篇太原市红十字...

作者

  • 14篇花文峰
  • 7篇付涌水
  • 6篇王敏
  • 6篇许茹
  • 5篇戎霞
  • 4篇叶欣
  • 4篇黄珂
  • 3篇熊华平
  • 3篇黄杰庭
  • 3篇罗广平
  • 3篇蔡绍晖
  • 2篇夏文杰
  • 2篇廖峭
  • 2篇王怡仲
  • 2篇谢丹
  • 2篇廖奕佶
  • 2篇聂咏梅
  • 1篇杜军
  • 1篇黄宇帆
  • 1篇买世娟

传媒

  • 4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中药材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地区吸毒人员HBV、HCV感染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吸毒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州地区吸毒人员的血液标本,采用ELISA检测HBsAg及HCV抗体,并对吸毒人员采取统一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375名吸毒者HBV、HCV的感染率分别为20.8%、39.2%,HBV/HCV合并感染率为7.7%(106/1375)。其中采用静脉吸毒者HBV、HCV的感染率分别24.5%、84.5%,均高于非静脉吸毒者的19.2%、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毒者年龄越大、吸毒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HBV或HCV感染。结论吸毒尤其是静脉吸毒是HBV、HCV感染的高危因素。吸毒者年龄、吸毒时间长短及吸毒方式与HBV、HCV感染相关。
熊华平花文峰王敏廖峭戎霞黄杰庭黄珂许茹付涌水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静脉吸毒
EIF-5A2基因在结直肠癌、卵巢癌和膀胱癌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及功能的初步研究
研究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发现,在人类头颈、食管、乳腺、肺、胃肠、卵巢、前列腺、和膀胱等众多恶性上皮性肿瘤中存在染色体3q或3q部分区段的高频扩增。提示在染色体3q的某些DNA扩增区存在一个或多个关键的癌基因...
花文峰
关键词:结直肠癌卵巢癌膀胱癌临床病理学细胞遗传学癌基因
文献传递
榄香烯诱导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观察榄香烯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榄香烯体外处理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及荧光染色等方法,检测榄香烯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榄香烯能抑制B16细胞增殖,使细胞停滞于G0/G1期,S期细胞明显减少,其作用呈明显浓度依赖性。形态学及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均提示:在本实验条件下,榄香烯可诱导B16细胞凋亡,其诱导作用亦显示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发现:榄香烯可诱导B16细胞原癌基因bcl-2表达降低,抑癌基因p53表达增强。结论:榄香烯在体外通过干扰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明显抑制B16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诱导癌基因bcl-2表达减少、p53表达增加有关。
花文峰李校堃谭毅桂飞蔡绍晖
关键词:榄香烯凋亡BEL-2P53
结直肠癌中P21-激活激酶1基因表达与扩增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P21-激活激酶1(PAK1)基因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与扩增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荧光原位杂交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缺口末端标记方法,检测PAK1基因在80例CRC和30例结直肠良性腺瘤组织芯片中的表达、扩增及其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6%的结直肠良性腺瘤和62%的CRC出现PAK1蛋白过度表达。CRC中PAK1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90%低分化(G3级)CRC中出现PAK1蛋白过度表达,显著高于中一高分化CRC(G1/2级)的51%;78%的临床晚期(Dukes C、D期)CRC组织呈PAK1蛋白过度表达,也显著高于临床早期(Dukes A、B期)的53%。PAK1蛋白在CRC中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呈显著负相关(P〈0.05)。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发现,只有3%的CRC出现PAKI基因扩增。结论PAK1蛋白过度表达可能在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CRC的组织学和临床浸润表型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CRC恶性程度与进展的新分子标记物之一。
黎志勋曾穗德刘泳冬廖奕佶花文峰林锋谢丹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基因PAK1临床病理学
云南和山西无偿献血人群HCV部分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测定及基因分型被引量:18
2009年
目的了解云南和山西2地无偿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基因型分布及其差异。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对所收集的203份ELISA检测抗-HCV阳性的无偿献血者标本(云南102份,山西101份)做核酸检测,对核酸阳性的标本做E1基因扩增和测序;E1基因阴性者,进一步做NS5B基因扩增;采用DNASTAR、Bi-oedit和Mega4等软件对E1、NS5B基因进行分析及分子进化研究。结果203份ELISA检测抗-HCV阳性的无偿献血者标本中,云南102份标本经Q-PCR检测出核酸阳性55份,从中扩增出E1基因43份,补做NS5B基因扩增获得阳性结果8份;山西省101份标本经Q-PCR检测出阳性46份,从中扩增出E1基因33份,补做NS5B基因扩增获得阳性结果6份。云南省献血者HCV基因型(亚型)可分为7种:1b[7.84%(4/51)]、2a[13.73%(7/51)]、3a[17.65%(9/51)]、3b[41.18%(21/51)]、6a[7.84%(4/51)]、6n[9.80%(5/51)]和6v[1.96%(1/51)];山西省献血者HCV基因型(亚型)较简单,可分为3种:1b[89.74%(35/39)]、2a[7.69%(3/39)]和3b[2.56%(1/39)]。结论我国云南和山西2地无偿献血人群中的HCV基因型(亚型)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
王敏周源陈帆王怡仲许茹夏文杰聂咏梅花文峰付涌水
关键词:HCV基因型基因测序基因分型
西北部分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C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西北部分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亚型)的分布。方法收集无偿献血人群中HCV RNA阳性标本,通过RT-PCR扩增NS5B基因,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后,与Genebank中已知序列进行分子进化分析,确定HCV基因型(亚型)。结果对西北部分地区(新疆、陕西、青海)137例HCV RNA阳性血清进行NS5B基因扩增,扩增阳性128例,其中1b占43.00%(55/128),2a占35.16%(45/128),3a占9.38%(12/128),3b占10.16%(13/128),6a占2.34%(3/128)。1b亚型之间同源性最高为99%,最低为93%,2a亚型之间同源性最高为98%,最低为91%,3a亚型之间同源性最高为98%,最低为91%,3b亚型之间同源性最高为98%,最低为93%。结论西北部分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CV基因分型以1b和2a为主,3a,3b,6a亚型占的比例较低,和中国内陆地区的基因型分布相似。
许茹房婕王敏王怡仲叶欣罗广平聂咏梅花文峰王憬惺付涌水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无偿献血人群进化分析
RBM24调控miR-25及MALAT1抑制鼻咽癌的机制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非编码RNA的表达异常是常见的分子事件,但其表达异常机制并未完全阐明。RNA结合蛋白是在转录或转录后水平上调控RNA生成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RNA-seq发现RBM24在鼻咽癌组织和细胞中下调最...
花文峰
关键词:鼻咽癌病理机制
2010~2011年广州地区输血传播HBV、HCV、HIV残余风险评估被引量:28
2013年
目的评估广州地区输血传播HBV、HCV、HIV的残余风险,建立适合广州地区献血人群残余风险评估的数学模型。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551 047人次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的基本资料及血液ELISA与核酸检测(NAT)的HBV、HCV、HIV数据,利用(WP/I)及WP/LTR模型分别评估重复献血者及初次献血者传播HBV、HCV、HIV的残余风险。结果 2010~2011年广州地区献血者HBV、HCV、HIV经ELISA后的残余风险分别为1/30 147、1/70 591、1/645 099;经NAT检测后的残余风险分别为1/46 643、1/723 526、1/1 254 770。结论广州地区重复献血者传播HBV、HCV、HIV的残余风险低于初次献血者;采用NAT检测后,献血者传播HBV、HCV、HIV的残余风险大大降低。
黄珂戎霞花文峰熊华平许茹王敏黄杰庭廖峭付涌水
关键词:HBVHCVHIV输血传播病毒无偿献血者
HLA-A*11:01-B*15:02单倍型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风险呈负相关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HLA—I类基因单倍型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核酸检测均为阳性的献血者426名和同时期献血的健康献血者709名作为实验对象,PCR—SBT法检测HLA-A、B位点等位基斟型.利用Helixtree软件计算HLA—A-B单倍型,保留频率〉1%的单倍型并对其在HCV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中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有22条频率〉1%的HLA-I类基因单倍型,5条单倍型在HCV感染组的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条单倍型在对照组的分布显著高于感染组,其中HLA-A*11:01-B*15:02在对照组和感染组的频率分别为8.04%和4.46%(P:0.019).OR=0.643,95%C10.430~0.962。其余几条低频率单倍型在感染组或对照组频数为0,无法计算OR值。结论:HLA-I类基因单倍型与HCV感染存在关联,其中HLA-A*11:01-B*15:02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风险呈负相关。
戎霞黄珂黄杰庭熊华平叶欣郑优荣花文峰汪传喜贝春花付涌水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单倍型丙型肝炎病毒
鼠抗人TCR/CD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初步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应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鼠抗人CD3单克隆抗体,并用于T淋巴细胞亚类检测。方法以本室纯化的CD3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成功地获得1株抗人CD3单克隆抗体。经间接ELISA测定,杂交瘤细胞培养腹水的抗体效价。结合SDS-PAGE实验考察单克隆抗体对CD3促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作用。结果杂交瘤细胞培养腹水的抗体含量为20 mg/mL,效价为10-7,并对T淋巴细胞有促增殖活性,检测正常人外周血阳性T细胞百分率为(73±7)%。结论制备的抗人CD3单克隆抗体具备较高的纯度和活性,可用于T细胞亚类的检测。
陈宏远芮雯花文峰杜军蔡绍晖
关键词:CD3单克隆抗体杂交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