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昉

作品数:41 被引量:107H指数:7
供职机构: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天文地球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理学
  • 1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天文地球
  • 9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电气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0篇声波
  • 10篇纳米
  • 10篇次声
  • 10篇次声波
  • 9篇离子
  • 9篇合金
  • 8篇地震
  • 8篇前兆
  • 8篇非晶
  • 7篇流体
  • 6篇地震前
  • 6篇地震前兆
  • 6篇震前
  • 6篇静压力
  • 5篇电导
  • 5篇电导率
  • 5篇锂离子
  • 5篇流体静压力
  • 5篇纳米晶
  • 5篇介电

机构

  • 23篇中国科学技术...
  • 11篇中国石油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北京信息工程...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石油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石油大学(北...

作者

  • 41篇苏昉
  • 12篇谢斌
  • 6篇许伟
  • 5篇苏骏
  • 4篇唐林波
  • 4篇孙为
  • 4篇田维
  • 3篇刘建新
  • 3篇金嗣炤
  • 3篇和雪松
  • 3篇吴希俊
  • 3篇李世愚
  • 2篇苏骁
  • 2篇车荣钲
  • 2篇吴昆裕
  • 2篇秦晓英
  • 1篇苏骁
  • 1篇苏骁
  • 1篇苏骁
  • 1篇侯碧辉

传媒

  • 14篇高压物理学报
  • 6篇物理学报
  • 4篇金属功能材料
  • 3篇科学通报
  • 2篇应用声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地震研究
  • 2篇石油大学学报...
  • 1篇波谱学杂志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03
  • 7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 8篇1995
  • 3篇1994
  • 7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 3篇1990
  • 1篇1989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晶锂离子电导率的压力效应
1990年
本文准确测量了在 0—2.21 GPa 流体静压力下整体片状非晶 B_2O_3-0.7 Li_2O-0.7 LiCl-0.10Al_2O_3 及其粉末样品的离子电导率和激活体积。对整片非晶锂离子电导率的压力效应用离子迁移通道的物理图象给出初步的微观解释。对非晶粉末样品离子电导率的压力效应,则发现是由体电导率、接触电导率及同相界面电导率变化的综合结果。高压实验表明,同相界面效应可使离子电导率提高2.5~16倍,该非晶材料还有潜力可进一步提高其离子电导率。
苏昉许伟苏骏
关键词:非晶态锂离子电导率压力效应
雷雨次声波的三维动态频谱测量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采用三台电容式次声接收器,在北京昌平安装次声三点阵,并测量到2000年7-8月15次强雷阵雨的次声波P-t曲线及其三维动态频谱。频谱分析结果表明:(1)雷阵雨的次声波主要来自雷次声。(2)雷次声的频谱有三大特点;其一是听到雷声越响时,雷次声振幅越强;其二是特强振幅持续时间很长;其三是周期范围时而连续、时而分布在周期较长和较短端,形成谱图上一个个空洞。据此可区别它与其它次声波。(3)初步探讨了雷次声的产生机理和传播特点。
苏昉田维
关键词:次声波雷阵雨
高聚物P(EO)_n-CuBr_2薄膜在流体静高压下离子电导率和介电常数的提高(Ⅱ)——添加增塑剂方法的应用(英文)被引量:1
2001年
选用分子量为 5 0 0万的聚氧化乙烯和无水溴化铜 ,通过混溶蒸发法制备出一系列高聚物P(EO) n CuBr2 (n =4 ,8,12 ,16,2 4 )薄膜 ,并在 0 1~ 2 4 4 3MPa范围不同的静水压下详细测量了它们的相对介电常数。分别探讨了增塑剂 (C4 H6O3)含量对室温常压下离子电导率和介电常数的影响 ,及其对高压下离子电导率和介电常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P(EO) 16 CuBr2 薄膜在添加介电常数较高和本体粘度较低的增塑剂C4 H6O3后 ,当其相对浓度nPC/ntotal=2 0 %时 ,不仅使该薄膜的室温常压离子电导率明显提高 6 8倍 ,而且使其在高压力下的离子电导率提高 1(0 1~ 10 0MPa)至 2 (35 0~80 0MPa)个数量级 ,非常有利于在高压环境中应用。
苏昉戴卫平苏骁
关键词:离子电导率介电常数增塑剂
流体静高压容器泄漏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被引量:1
1991年
根据流体静高压容器加载时下压杆爆炸前后的实验数据、检验结果,从材料选择、高压容器对中、上下缸载荷分配三方面分析了容器泄漏原因:(1)阳磨菇头选材有错、热处理不当导致Bridgman密封组件失效;(2)下压杆选材及热处理工艺有误导致加载时脆性断裂;(3)压杆导向和定位不良,球面垫块球半径过大均可严重导致压杆脆性断裂;(4)密封套圈无支承面太小,容易造成上下油缸压力差偏大,引起下压杆炸碎。由此,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苏昉车荣钲
关键词:流体预防措施
2000年4~5月强地震的前兆次声波测量研究
<正>为了能更仔细地分析研究强地震的前兆次声波,我们用三台电容式次声接收器在北京昌平安装了一个次声测量三点阵,并在1999年1~7月和2000年4~6月连续观测,先后测到40余次强地震的前兆次声波P-t曲线和波速波向图。...
苏昉田维
文献传递
高聚物(PEO)_n-CuBr_2薄膜在流体静高压下的介电常数研究
1995年
选用分子量500万的聚氧化乙烯,通过混溶蒸发法制备出一系列高聚物(PEO)_(?)-CuBr_2(n=4,8,12,16,24)薄膜,并在0.1—2443MPa范围不同的流体静压力下测量了它们的相对介电常数,分别探讨了高聚物薄膜在室温常压和高压下离子电导率与介电常数的关系。实验结果证实:添加介电常数较高及本体粘度较低的增塑剂C_4H_6O_3后,当其相对浓度npc/n_c=20%时,不仅该薄膜的室温常压离子电导率明显提高6.8倍,而且其压力下的离子电导率也提高1(0.1—100MPa)至2(350—800MPa)个数量级。
谢斌苏昉王文楼
关键词:高聚物薄膜介电常数高压力
纳米晶FeCuNbMSiB(M=Nb,V,Mo)合金的微结构及其电阻率与压力的关系
1995年
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的结果表明:非晶FeCuNbMSiB(M=Nb,V,Mo)合金在540℃退火20min,表面析出的纳米晶是α-FeSi固溶体,粒度为10~20nm。此外,在0.0001~2.4GPa范围内测量了它们的常压室温电阻率以及电阻率随静水压的变化,得到了电阻率与压力的线性关系式。最后探讨了热处理方式和温度对非晶Fe_(73.1)Cu_(1.2)Nb_(3.2)_Si_(12.5)B_(10)合金退火形成纳米晶的影响。
苏昉谢斌
关键词:非晶态合金电阻率
非晶态锂离子导体B_2O_3-0.7Li_2O-0.7LiCl-xAl_2O_3-0.1V_2O_5的电学性质和电子自旋共振研究
1992年
对两种非晶态B_2O_3-0.7Li_2O-0.7LiCl-xAl_2O_3-0.1V_2O_5(x=0.05和0.15),用差热分析、电导率测量、X射线衍射和电子自旋共振进行研究,发现:1)V_2O_5不仅作非晶网络形成剂,而且改变了晶化过程;2)对B_2O_3-Li_2O-LiCl-Al_2O_3-V_2O_5玻璃,与P_2O_5-Li_2O-LiCl-Al_2O_3玻璃类似,粉末压片的离子电导率比60目粉末大26倍,而整片非晶的离子电导率又比粉末压片大近二个数量级,而且激活能明显减小,更适合离子传输;3)添加少于3.9mol%的V_2O_5,对非晶态锂离子导体B_2O_3-0.7Li_2O-0.7LiCl-xAl_2O_3,未引起电子电导率显著增大,又可应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研究其微观结构和电子运动状态。
苏昉苏骏金嗣炤
关键词:非晶态离子导体电子性质
非晶锂离子导体B_2O_3-Li_2O—LiCl一Al_2O_3中VO^(2+)的电子自旋共振
1993年
两种非晶锂离子导体B_2O_3-0.7Li_2O-0.7LiCl-xAl_2O_3-0.1V_2O_5(x=0.05和0.15)的电子自旋共振谱研究表明:(i)ESR线型是高斯型,证实V_2O_5添加量适当;(ii)超精细结构来源于VO^(2+)络离子,具有四角对称性,属C_(4v)群。越精细耦合张量的平行分量平均值A_∥=0.0175cm^(-1),垂直分量A_⊥=0.0063cm^(-1)。由g_∥(g_⊥)求出其基态~2B_(2g)与第一激发态~2E_g的能级间距△_1=2.46×10~4cm^(-1),基态与第二激发态~2B_(1g)的能级间距△_2=3.03×10~4cm^(-1);(iii)变温实验证实:Al_2O_3组分较少(x=0.05)的非晶ESR强度比x=0.15的非晶高3倍至2倍,而Al_2O_3组分越多则ESR强度随温升下降越小。
苏昉侯碧辉金嗣炤
关键词:ESR导体锂离子非晶
非晶铁基合金中两类不同的压磁效应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详细介绍了在0.0001~2.3GPa流体静压力下测量三种非晶合金饱和磁感应强度B_(?)和最大磁导率μ_(max)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三种非晶合金受压后B_(?)和μ_(max)表现各异,可归为两大类。(ⅰ)第一类压磁效应:总趋势是B_(?)和μ_(max)都随压力增加而下降,但在几个压力区B_(?)反常增高。如Fe_(75)Ni_5Si_5B_(15)非晶合金B(?)随压力增加均匀下降,(Fe_(0.85)Co_(0.15))_(82)Cu_(0.4)Si_(4.4)·B_(13.2)非晶合金的B_(?)随压力增加降—升—再降。(ⅱ)第二类压磁效应,如Fe_(78.75)Cu_(1.25)Si_5B_(15)非晶合金的B_(?)和μ_(mzx)随压力增加都有未见报导过的微弱升高。分别结合局域电子模型的交换作用理论和巡游电子模型的刚带理论进行了讨论。
苏昉苏骏许伟
关键词:流体静压力压磁效应金属玻璃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