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祯
-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北极海域优势种微单胞藻(Micromonas sp.)与其关联菌群的相互作用被引量:2
- 2016年
- 以夏季北极海域的优势微藻-微单胞藻(Micromonas sp.,CMPP2099)及其关联菌群为切入点,对这两个重要生态学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索研究。实验选择两种不同生长状态的微单胞藻(指数生长期和稳定生长期);并针对微单胞藻的这两种生长状态,添加外源细菌(单一外源细菌和自然外源细菌)作为实验组。研究发现,无论添加细菌与否,都不会对微单胞藻的生长产生影响,微单胞藻均保持着正常稳定的生长状态,且微单胞藻能够促进细菌的增长。稳定生长期实验组的细菌数量明显高于指数生长期的细菌数量。微单胞藻由于其不具胶体形成的细胞特性,在藻菌共生中并没有发现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transparent exopolymer particles,TEP)大量存在。添加外源细菌对培养液中的微单胞藻生长、细菌的数量、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TEP)和溶解游离氨基酸(dissovled free amino acid,DFAA)的浓度并无影响,而仅仅由于其所在状态不同存在着差异。该研究初次开展的北极中心海域优势藻种及关联菌群之间关系研究,对极地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微食物环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为在极地海域中的微食物环-优势浮游植物-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生态协作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 苗祯罗玮杜宗军李会荣楼妍颖
- 关键词:浮游细菌
- 5株北极微藻藻际环境的细菌多样性被引量:17
- 2015年
- 对5株北极微藻,如脆杆藻(Fragilariopsis sp.)、微单胞藻(Micromonas sp.)、四棘藻(Attheya septentrionalis)、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和小球藻(Chlorella sp.)的不同生长时期的粘附细菌和游离细菌的16S rRNA基因进行PCR-DGGE分析,研究藻际环境的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5株微藻具有不同的藻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其中微单胞藻、脆杆藻、四棘藻和海链藻的藻际细菌主要由Cyanobacteria(藻蓝细菌)、α-Proteobacteria(α-变形菌纲)和γ-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组成,仅微单胞藻和脆杆藻检测出CFB(Cytophaga-Flexibacter-Bacteroides,噬纤维菌-屈挠杆菌-拟杆菌)。小球藻由Cyanobacteria、CFB、α-Proteobacteria和β-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组成。微单胞藻的藻际菌群结构稳定,不同生长时期的游离细菌和粘附细菌组成差异不明显。3株硅藻-脆杆藻、四棘藻和海链藻的游离细菌主要由γ-Proteobacteria组成,小球藻的游离细菌主要为β-Proteobacteria,而5株微藻的粘附细菌主要由Cyanobacteria组成。从DGGE图谱来看,在脆杆藻生长的延滞期、指数期和稳定期,其藻际游离细菌和粘附细菌的16S rRNA基因扩增条带数量和位置均有明显差异,但优势扩增条带较稳定;其他4株藻粘附细菌和游离细菌的扩增条带比较稳定,说明藻际关联菌群结构较稳定。藻菌种间特异性关系为不同微藻藻株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同时也带来更多的隐藏在藻际环境中的信息。
- 苗祯杜宗军李会荣楼妍颖罗玮
- 关键词:RRNADGGE
- 北极Ny-lesund地区真菌多样性分析及龙胆苦苷转化菌株的筛选被引量:9
- 2012年
- 采用多种培养基对北极高纬地区(土壤及海洋沉积物)的真菌进行分离纯化,获得真菌65株。18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多样性表明,65株真菌分属25个属,其中数量上最丰富的是青霉属(Penicillium),有菌株20株,其次为丛赤壳属(Nectria)和节枝孢属(Articulospora),各有菌株6株。同时以β-葡萄糖苷酶作为标志酶筛选可以转化龙胆苦苷的菌株,得到阳性菌株28株,对于产酶能力强的9株菌以龙胆苦苷为底物进行转化研究,通过对转化粗提物进行TLC及HPLC分析,确定将C-5作为转化龙胆苦苷的目标活性菌株。根据菌株形态特征和核酸序列分析结果,初步鉴定菌株C-5为青霉属真菌,暂定名为Penicillium sp.C-5。
- 许丹马吉飞苗祯李会荣陈波
- 关键词:真菌
- 北极微藻藻际细菌类群结构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 浮游微藻与细菌是构成极区海洋浮游生态系统极为重要的一环,对极地微食物环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五株北极微藻:脆杆藻(Fragilariopsis_cfsp.)、微单胞藻(Micromonassp.)、四棘藻(Atthey...
- 苗祯
- 文献传递
- 赤霉素对吊兰吸收甲醛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究赤霉素对吊兰吸收甲醛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在赤霉素梯度溶液的作用下吊兰叶片对溶液中甲醛的吸收量来探究赤霉素对吊兰的作用。[结果]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赤霉素对吊兰吸收甲醛能力的促进作用有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结论]通过合适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可以提高吊兰吸收甲醛的能力。
- 孟少帅乔羽宋琳苗祯韩晓弟
- 关键词:赤霉素吊兰甲醛
- 北极海域五种优势微藻种群藻际细菌的多样性分析
- 脆杆藻(Fragilariopsis_cf sp.)、微单胞藻(Micromonas sp.)、四棘藻(Attheya septentrionalis)、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和小球藻为(Chlor...
- 苗祯杜宗军李会荣罗玮
- 关键词:微藻细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