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国强
- 作品数:38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试论白寿彝先生对中国古代优良史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 白寿彝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在史学研究中十分注意对中国传统优良的史学遗产与史学传统进行整理与研究,其成果体现在他所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与《中国史学史》以及其个人的《中国史学史论集...
- 范国强
- 关键词:中国古代史学史学传统继承发扬
- 文献传递
- 种业竞争国际视野下品种权法律保护的中国策略被引量:3
- 2014年
- 全球种子贸易持续增长并趋于集中化,既表现在产品结构上,也表现在进出口地域,以及跨国种业集团垄断地位上。我国暂处国际市场劣势,但蔬菜种子仍具潜在相对优势,种业面临外资巨大挑战却仍具有希望。相比种业发展已进入跨国公司竞争阶段的发达国家,我国农作物种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为激励育种创新、振兴民族种业,我国对品种权的保护力度亟待加强。在保护模式上,可由单一的专门法保护模式过渡到发达国家多数执行的"专利法+专门法"双重保护体制,为执行1991文本做好准备,但也应该清醒认识到国际现行知识产权机制的立场和我国国情,采取较灵活和平衡的保护策略。
- 刘春花范国强
- 关键词:植物新品种权种业
- 自媒体时代中国法制史教学中的情境教育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情境教育是欧美教育界十分流行的一种教育模式与教育理论。对于中国法制史这一在法学专业中处于边缘且被学生日渐冷落的课程,在自媒体时代的今天,将情境教育的模式及相关理论加以引入,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情境中学生微法史场域的自我展现,让学习者积极快乐地参与进来,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终掌握中国法制史的相关教学内容。
- 范国强刘春花
-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中国法制史情境教育
- 史家器局与通史家风——白寿彝史学通识观论析被引量:1
- 2010年
- 通史家风是中国古代一种十分优良的治史传统。白寿彝是我国当代史学名家,他不但很好地将古代求"通"的史学传统加以继承和总结,还赋予了其新的时代精神和科学含义,并在具体的史学实践中加以运用,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史学的进步和发展。
- 范国强管祥久
- 工科院校国学课堂情境化教学探讨——以家训教育为例被引量:1
- 2017年
- 本文在分析当前工科院校国学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提升教育质量的途径,认为以情境化教育为教育方法,以传统家训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改革尝试,应是提升国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 范国强
- 关键词:工科院校国学教育情境化
- 传承创新 继往开来——“改革开放新时期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成就与学科建设”座谈会综述
- 2009年
- 白雪松范国强
- 关键词:史学史研究学科建设史学理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张良不入汉初十八元功之臣原因探析被引量:2
- 2007年
- 张良字子房,汉初名臣,被刘邦誉为“汉初三杰”之一。西汉政权建立以后,汉高祖刘邦大封功臣,获侯功者凡一百四十三人,并列以次序,以彰元功之臣,凡最著者一十八人。而张良虽获侯功,却不在十八功臣之列。这与汉初实行的军功爵制,功次制度,汉高祖刘邦的用人观及其与丰沛集团的密切关系等诸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 范国强
- 关键词:军功爵制
- 阐释·考证·书写——马克思主义史家与新时期中国史学思潮的嬗变和发展
- 1976年,动荡不安的十年“文革”终于结束。此时的中国史学界与中国社会一般,支离破碎,百废待兴,反省与重建成为历史和时代对的新要求。但在的马克思主义史家群体内部,由于长期“左”的错误影响以及史家个体之间在学术根基、治学理...
- 范国强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史学思潮
- 历史记载与传说想象对人物形象的构建——以三国之孙夫人形象的历史流变为例被引量:4
- 2015年
-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流传下来了无数动人的历史故事与人物传说。特别是经过历代史家的历史书写、民间百姓的口头传说以及后世文人依据一定历史记忆所形成的历史想象,使得这些历史故事与人物传说变得更加具体,更加形象、深刻。当然,历史的真实性也在这种传说与想象中变得越发模糊。三国时代刘备之孙夫人形象的历史流变即为此例。其最初是以一种没有被正史立传的模糊形象出现的,魏晋以后关于其成为蟂矶娘娘的历史传说逐渐流传并日渐放大。年深日久,由于史书的散佚、文人雅士的艺术创造等原因,孙夫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便为历史记忆基础上所形成的孙安、孙仁、孙尚香等新的人物形象所代替。
- 范国强
- 关键词:孙夫人历史流变历史书写历史传说历史想象
- 唯物史观与史学创新——白寿彝先生史学创新精神析论
- 2013年
- 唯物史观与史学创新的结合是当今学术界非常关心的一个热点话题。在此方面,白寿彝先生大加提倡并身体力行,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他对历史学理论的研究、对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对"史家三长"论的全新诠释以及对多卷本《中国通史》的编撰等四个方面。
- 范国强刘春花
- 关键词:唯物史观史学创新史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