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放

作品数:5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栽培
  • 4篇栽培模式
  • 3篇施氮
  • 3篇土壤
  • 3篇旱地
  • 3篇不同栽培
  • 3篇不同栽培模式
  • 2篇氮素
  • 2篇氮素矿化
  • 2篇水分
  • 2篇硝态氮
  • 2篇覆草
  • 1篇氮肥
  • 1篇氮肥用量
  • 1篇氮累积
  • 1篇氮量
  • 1篇冬小麦
  • 1篇冬小麦-夏玉...
  • 1篇玉米
  • 1篇施氮量

机构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5篇董放
  • 4篇周建斌
  • 2篇李生秀
  • 2篇张宏
  • 2篇关维刚
  • 2篇王春阳
  • 1篇郑险峰
  • 1篇王媛
  • 1篇李凤娟

传媒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旱地不同栽培模式和施氮对土壤水分、温度及氮素矿化的影响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为旱地土壤的水肥调控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7-03~05利用田间原位培养方法,研究了旱地不同栽培模式(常规对照(不覆盖无灌溉)、覆膜(覆盖地膜)和覆草(覆盖秸秆,4500kg/hm。))和施用氮肥(施用纯N0,120kg/hm^2)对土壤水分、温度及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结果】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覆盖秸秆和地膜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覆盖地膜明显地提高了0~20cm土层的土壤温度,而覆盖秸秆后,土壤温度一直处在较低水平。同一栽培模式下,施用氮肥提高了0~2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硝态氮淋溶量及土壤氮素矿化量。施用氮肥后,3种栽培模式相比,覆草模式土壤氮素矿化量最低;与常规模式相比,覆膜增加了土壤温度,但其土壤氮素矿化量并未增加。【结论】有必要进一步采用田间原位培养方法,研究旱地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
董放王媛关维刚周建斌
关键词:栽培模式温度氮素矿化旱地
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对玉米-小麦轮作体系土壤肥力及硝态氮累积的影响被引量:18
2010年
以在陕西关中土垫旱耕人为土区进行的连续6年定位试验为对象,研究了长期覆盖栽培及施氮量对玉米?小麦轮作体系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量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影响为覆草>垄沟>常规>节水,其中覆草模式影响达显著水平。增施氮肥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经过12季玉米-小麦的轮作,不同栽培模式0~200cm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量为垄沟>节水>覆草>常规,垄沟和节水栽培模式与常规栽培硝态氮累积量差异达显著水平。随种植年限和施氮量增加,0~200cm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明显增加,施240kg·hm-2N(N240)处理0~200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显著高于施120kg·hm-2N(N120)处理。不同施氮量下硝态氮在0~200cm土壤剖面的分布存在差异,与不施氮(N0)和N120处理相比,N240处理下各栽培模式在120cm以下的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深度增加而显著增加。
张宏周建斌王春阳董放李凤娟
关键词:栽培模式施氮量硝态氮残留土壤剖面
栽培模式及施氮对冬小麦-夏玉米体系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2
2010年
通过位于陕西杨凌的为期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覆盖栽培(常规、垄沟、覆草及控水)及施氮量(N0、120、240 kg/hm2)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模式相比,垄沟和覆草模式均显著增加了玉米子粒产量,对小麦子粒产量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控水模式降低了玉米和小麦的产量。4种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小麦6年总产量的贡献大小顺序为:垄沟>覆草>常规>控水,差异达显著水平。垄沟模式显著提高了玉米和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覆草和控水模式显著提高了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对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未达显著水平。不同栽培模式下,玉米和小麦的总水分利用效率的大小顺序为:垄沟>覆草>控水>常规,差异达显著水平。与未施氮肥相比,施氮N 120和240 kg/hm2显著提高了玉米、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但两施肥处理间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
张宏周建斌王春阳董放郑险峰李生秀
关键词:栽培模式小麦-玉米轮作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栽培模式及氮肥用量对旱地及半旱地土壤氮素矿化及水分利用的研究
氮素和水分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两个关键因素。因此,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水、氮素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我国北方一些水资源缺乏,又缺乏灌溉条件的地区,多实施了旱地栽培方式;而在一些灌溉条件的地区,多采用“大水大肥”的种植方式...
董放
关键词:氮肥用量半旱地土壤氮素矿化施用氮肥覆草贮水量
文献传递
旱地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水分和矿质氮含量的时空变化被引量:7
2007年
以田间试验为研究手段连续两年研究了旱地不同栽培模式和施用氮肥对冬小麦生长期间土壤水分、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相比,覆膜和覆草均显著增加了0-5、5-10和10-20cm土层水分含量,而施用氮肥却是0-20 cm各土层水分含量均有所降低。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贮水量的影响因作物各生育时期的不同而不同,返青期覆膜和覆草模式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常规对照,拔节期覆草模式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覆膜模式,灌浆期各模式之间土壤贮水量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冬小麦生长期间不同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均较低,时空变化较小;而不同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的时空变化较大,其含量的时空变化与施氮量、栽培模式和不同时期有密切关系。增加氮肥用量明显提高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和矿质氮的累积量,随着生长时期的推进,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明显。0-100 cm土层中硝态氮的累积量为覆草〉常规〉覆膜。
关维刚周建斌董放李生秀
关键词:覆草土壤水分硝态氮铵态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