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松波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诱导分化
  • 2篇人骨髓
  • 2篇人骨髓间充质...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生长
  • 2篇细胞生长因子
  • 2篇纤维细胞
  • 2篇纤维细胞生长...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细胞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碱性成纤维
  • 2篇碱性成纤维细...
  • 2篇碱性成纤维细...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分化

机构

  • 3篇郑州大学第三...

作者

  • 3篇范顺阳
  • 3篇董松波
  • 2篇袁心刚
  • 2篇范太兵
  • 2篇刘会琼
  • 2篇石磊
  • 1篇裴宇
  • 1篇李斌
  • 1篇杨玉齐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3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外科治疗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003年2月-2008年7月本院共诊治TAPVC患儿30例。男17例,女13例;手术年龄31d~7岁[(11.31±16.22)个月];体质量2.5~21.0kg[(6.47±3.53)kg]。心上型11例(36.67%),心内型16例(53.33%),心下型1例(3.33%),混合型2例(6.67%)。并动脉导管未闭(PDA)5例,肺动脉瓣狭窄2例,PDA并部分性房室通道1例。手术分别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下进行。心上型均采用肺静脉共汇和左房顶部直接吻合法。结果手术早期死亡2例(病死率6.67%),远期死亡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1例(36.67%)。其中结性心律3例,房性期前收缩5例,肺部感染1例,拔管后再插管2例,均治愈出院。本组28例随访3个月~6a。2例死亡,其中1例心上型患儿于术后6个月死于肺炎,另1例心内型患儿6个月随访时已死亡。余患儿术后恢复均良好。结论 TAPVC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对于心上型TAPVC患儿,左房上吻合法操作简便,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保持吻合口畅通及完善的术后监护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董松波范顺阳李斌裴宇杨玉齐范太兵
关键词: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诱导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Cs)的体外培养和向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分化.方法 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HBMCs从人骨髓中分离出来,体外扩增.将第三代的细胞以含VEGF,bFGF的培养基定向诱导,使其向内皮细胞方向分化.利用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学检测诱导后的细胞表型.结果 原代未经诱导的骨髓干细胞,培养3周后细胞形态呈梭形,诱导后第7天的细胞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第14天细胞大致呈铺路石样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显示CD31、CD34、vWF因子呈阳性,流式细胞仪测定CD31、vWF因子阳性率分别为87.5%、82.6%,双阳性率为71.2%.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向血管内皮细胞方向分化.
袁心刚范顺阳石磊董松波刘会琼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分化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Cs)的体外培养及向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分化结果。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HBMCs从人骨髓中分离出来,体外扩增。将培养至第3代的HBMCs加入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培养基定向诱导,使其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用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诱导后的细胞表型。结果原代HBMCs培养3周后细胞呈梭形,诱导后第7天的细胞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第14天细胞大致呈"铺路石"样改变,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发现其CD31、CD34、vWF因子呈阳性,流式细胞仪测定CD31、vWF因子阳性细胞分别占87.5%、82.6%,CD31、vWF因子均阳性的细胞占71.2%。结论 HBMCs在VEGF、bFGF的诱导下向血管内皮细胞方向分化。
袁心刚范顺阳石磊董松波刘会琼范太兵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