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如斌

作品数:66 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气工程电子电信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专利
  • 24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 7篇电子电信
  • 7篇电气工程
  • 5篇核科学技术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文化科学
  • 4篇理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8篇闪电
  • 17篇雷电
  • 10篇电流
  • 9篇人工触发闪电
  • 9篇触发
  • 8篇雷暴
  • 7篇脉冲
  • 6篇雷暴云
  • 5篇电场
  • 5篇信号
  • 5篇探空
  • 5篇光纤
  • 5篇放电
  • 4篇地闪
  • 4篇电压
  • 4篇探空仪
  • 4篇雷电流
  • 4篇雷击
  • 4篇过电压
  • 4篇感应过电压

机构

  • 6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成都信息工程...
  • 8篇南通大学
  • 5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山东省气象局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北京信息科技...
  • 2篇北京城市气象...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国家电网公司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西藏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北...
  • 1篇国家卫星气象...

作者

  • 65篇蒋如斌
  • 37篇郄秀书
  • 31篇刘明远
  • 21篇张鸿波
  • 16篇王东方
  • 9篇杨静
  • 9篇王彩霞
  • 7篇陈志雄
  • 5篇樊艳峰
  • 5篇刘冬霞
  • 4篇刘昆
  • 3篇王志超
  • 3篇王俊芳
  • 3篇张其林
  • 2篇潘伦湘
  • 2篇宣越健
  • 2篇吕伟涛
  • 2篇杨静
  • 1篇杨璟
  • 1篇肖现

传媒

  • 5篇物理学报
  • 4篇大气科学
  • 2篇高电压技术
  • 2篇原子能科学技...
  • 2篇核电子学与探...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气象学报
  • 1篇科技成果管理...
  • 1篇北京信息科技...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海洋气象学报
  • 1篇第29届中国...
  • 1篇第一届中国大...
  • 1篇第32届中国...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14篇2023
  • 10篇2022
  • 8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8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生成闪电熔岩的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生成闪电熔岩的系统,包括引雷弹、与所述引雷弹通过钢丝连接的引流杆,引流杆分别与沙漠沙子层、海滩沙子层和矿区沙子层连接,并分别通过沙漠沙子层、海滩沙子层和矿区沙子层将雷电流泄放至地面;与引流杆连接的电流...
王东方郄秀书蒋如斌张鸿波袁善锋孙竹玲刘明远
新型人工引雷专用火箭及其首次引雷实验结果被引量:12
2010年
成功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人工引雷专用火箭,火箭箭体结构采用了新型复合材料,质量轻,并具有空中抛伞和放线功能。利用新型火箭和全新的雷电流及同步电磁场测量技术,在2009年的山东人工引雷实验(SHATLE2009)中成功引发负极性云对地放电过程3次,共包括6次大电流回击过程,采用0.5mΩ的大功率同轴分流器和宽带光纤传输技术测量到了0.1μs时间分辨率的雷电流波形、以及距雷电通道30m、60m和480m处的电磁场和6000f/s的高速摄像观测资料。6次回击的电流峰值分布范围为11.2~16.3kA,几何平均值12.8kA;半峰值宽度为7.4~34.9μs,几何平均值21.6μs;10%~90%峰值的上升时间为0.5~1.4μs,几何平均值1.0μs。成功的人工引发雷电实验证明新型引雷火箭安全性能好、可靠性高,其成功研制为雷电物理过程和效应的研究,以及雷电流波形资料的积累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对制定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雷电防护标准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郄秀书杨静蒋如斌王俊芳刘冬霞王彩霞宣越健
关键词:电流波形测量技术
北京地区雷电灾害天气系统的动力-微物理-电过程观测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在国家"973"项目"雷电重大灾害天气系统的动力-微物理-电过程和成灾机理"(简称:雷暴973)资助下,2014~2018年连续五年在北京组织开展了雷电(也称闪电)灾害天气系统的暖季综合协同观测实验,旨在获得对北京及周边城市群区域的雷电天气系统特征和规律的实际认识,探索雷电资料在数值预报模式中的同化方法,以期改进雷电重大灾害天气系统的预报效果.主要观测设备包括:由16个子站构成的雷电(全闪)三维定位系统、2台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和4台激光雨滴谱仪等,协同观测还充分利用了中国气象局在京津冀地区的中尺度气象观测网.观测结果表明,受地形和环境条件影响,飑线和多单体雷暴是影响北京地区的两类主要的雷电灾害天气系统,它们除产生频繁的雷电活动外,还常伴随突发性局地短时强降水和冰雹,造成城区突发洪涝灾害.雷电密度的高值区位于北京昌平区东部、顺义区的中部和东部以及中心城区.超强雷暴(占总雷暴数的5%)、强雷暴(占比35%)和弱雷暴(占比60%)对总雷电分布的贡献分别为37%、56%和7%.北京城区的热岛效应对过境雷暴增强产生了重要作用,超强雷暴在中心城区的雷电频数可以高达每分钟数百次.雷电活动与雷暴云的热动力、微物理特征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因此雷电频数可以作为冰雹、短时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的指示因子.在对流可分辨数值预报模式中,建立并引入雷电资料同化方案,通过调整或修正模式的热动力和微物理参量,可明显提高模式对强对流和降水的预报效果.
郄秀书袁善锋陈志雄陈志雄刘冬霞王东方刘冬霞Abhay SRIVASTAVA张鸿波卢晶雨张鸿波毕永恒肖辉田野毕永恒冯亮刘明远肖现蒋如斌刘明远孙成云肖现段树陆高鹏Da-Lin ZHANG银燕张义军
关键词: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短时强降水
人工引发雷电X射线爆发观测系统设计被引量:1
2018年
为开展闪电高能辐射观测研究,本文设计了人工引雷X射线爆发事件的观测系统,并完成电磁屏蔽性能测试以及能量刻度实验。基于放射性测量的统计学原理导出人工引雷X射线爆发信号的实时甄别算法。在国内首次观测到人工引雷产生的X射线爆发现象,四次成功的人工引雷实验中观测到三次X射线爆发信号。
李小强蒋如斌王尊刚李鹏张雄郑毅周红召邢斌
关键词:X射线爆发高速数据采集
峰值电流达几千安量级的闪电M分量放电特征及机理探讨被引量:27
2011年
利用2009年山东人工触发闪电实验获取的实测雷电流资料、近距离电场和高速摄像资料,分析了6次峰值电流达几千安量级的M分量.6次M分量均对应闪电通道中明显的发光亮度的脉冲式变化,持续时间小于1ms.M分量的电流波形和近距离电场波形均呈较为对称的V形,且波形的上升时间均为几十微秒,同步记录结果显示,电场先于通道底部电流发生变化且先达到峰值.这些M分量在发生前,闪电通道中存在一定的连续电流,通道的导电性优于先导-回击过程.M分量发生前的闪电通道状况是影响其电流幅值、上升时间等参数的重要因素.根据电流和电场同步波形判断,M分量起始于由上向下发展的过程,该过程在接地后仍继续发展增强,并在地面发生反射过程,下行过程和反射过程的相互作用可能随高度而变化.
蒋如斌郄秀书王彩霞杨静张其林刘明远王俊芳刘冬霞潘伦湘
关键词:闪电通道电流
基于双种群粒子群法的闪电三维定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双种群粒子群法的闪电三维定位方法,涉及闪电定位领域,包括S1获取各个测站的闪电电场信号;S2对闪电电场信号进行去噪过滤获得预处理后的电场信号;S3每个测站预处理后的电场信号与其他测站电场信号进行脉冲匹配获...
蒋如斌马子龙郄秀书
文献传递
北京闪电网的初步定位结果及定位精度检验
本文介绍了2013年夏季北京闪电网(Beijing Lightning NETwork,BLNET)的网络构成及定位算法,利用多站同步的快天线资料,对2013年7月7日至7月8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一次雷暴过程的地闪和云闪分...
王宇郄秀书王东方刘明远王志超蒋如斌
关键词:闪电定位雷达
文献传递
直接测量雷击产生大气痕量成分的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接测量雷击产生大气痕量成分的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分为雷电流测量系统和大气痕量成分测量系统;雷电流测量系统包括屏蔽房和引雷弹;屏蔽房内的电流测量设备用以对雷电流进行定量测量,并将测量结果通过光纤传输至控制室...
任渝帆王东方陈志雄郄秀书蒋如斌袁善锋张鸿波孙竹玲刘明远陈睿凌
基于人工引雷技术的沉香结香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人工引雷技术的沉香结香装置及方法,涉及沉香结香领域,装置包括人工引雷组件和导电体,方法包括S1将上述人工引雷装置安装在目标沉香树周围;S2实时获取天气数据;S3分析判断是否具备引雷条件,是则进S4,反之则...
蒋如斌任渝帆郄秀书邹峰吴林训陈智超王东方张廷龙陈睿凌吴鉴文
人工引发雷电中的电流脉冲——回击和M分量特征
<正>根据山东人工引雷实验(SHATLE)2009年获得的闪电通道底部电流、高速摄像和30m处地面电场变化资料,分析了一次传统人工触发闪电的电流和光脉冲。该闪电共包含31次电流脉冲,其中大电流回击脉冲4次,普通M分量18...
郄秀书杨静蒋如斌王彩霞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