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志刚

作品数:313 被引量:3,194H指数:3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6篇期刊文章
  • 47篇会议论文
  • 8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219篇生物学
  • 47篇农业科学
  • 20篇文化科学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经济管理
  • 7篇政治法律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9篇动物
  • 52篇物种
  • 35篇野生动物
  • 34篇濒危
  • 32篇普氏原羚
  • 31篇生物学
  • 30篇生物多样性
  • 27篇麋鹿
  • 26篇国际生物学奥...
  • 26篇奥林匹克
  • 26篇奥林匹克竞赛
  • 25篇种群
  • 24篇试题
  • 18篇生境
  • 16篇青藏
  • 16篇青藏高原
  • 16篇自然保护
  • 16篇保护区
  • 14篇动物保护
  • 14篇自然保护区

机构

  • 302篇中国科学院
  • 4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5篇北京大学
  • 20篇北京师范大学
  • 14篇中南林业科技...
  • 1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0篇华南濒危动物...
  • 10篇中国科学院成...
  • 8篇新疆大学
  • 7篇北京林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中国科学院植...
  • 6篇广东省生物资...
  • 5篇东北林业大学
  • 5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安徽大学
  • 4篇广州大学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四川省林业科...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303篇蒋志刚
  • 57篇李春旺
  • 30篇曾岩
  • 25篇王祖望
  • 19篇杨道德
  • 18篇胡慧建
  • 14篇胡军华
  • 13篇刘恩山
  • 12篇许崇任
  • 11篇崔绍朋
  • 11篇吴光耀
  • 11篇程红
  • 11篇刘剑秋
  • 10篇平晓鸽
  • 10篇初红军
  • 9篇赵晋东
  • 9篇阎彩娥
  • 8篇李迪强
  • 8篇汤宋华
  • 8篇刘丙万

传媒

  • 59篇生物多样性
  • 30篇生物学通报
  • 27篇兽类学报
  • 21篇动物学杂志
  • 16篇Curren...
  • 14篇生态学报
  • 12篇Zoolog...
  • 9篇科学中国人
  • 9篇知识就是力量
  • 7篇科学通报
  • 4篇生命世界
  • 3篇野生动物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人与生物圈
  • 2篇四川动物
  • 2篇人与自然
  • 2篇野生动物学报
  • 2篇新疆动物学会...
  • 2篇野生动物生态...
  • 1篇林业科学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9篇2020
  • 5篇2019
  • 16篇2018
  • 6篇2017
  • 12篇2016
  • 8篇2015
  • 8篇2014
  • 12篇2013
  • 7篇2012
  • 9篇2011
  • 5篇2010
  • 9篇2009
  • 10篇2008
  • 16篇2007
  • 18篇2006
  • 29篇2005
  • 24篇2004
3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普氏原羚的采食对策被引量:26
2002年
从 1998年 8月到 2 0 0 0年 6月 ,我们在青海省共和县和海晏县利用系统取样法测定了植物的地上生物量 ,利用粪样显微组织学分析法、目标动物记录法研究了约 2 0 0只普氏原羚的食物组成和采食时间 ,同时研究了普氏原羚对采食生境的选择。我们发现 :(1)采食是普氏原羚的主要活动之一 ,占其活动时间的 40 0 %~6 5 6 %。普氏原羚晨昏采食时间超过总采食时间 82 9% ;(2 )普氏原羚在人为干扰小、食物丰富度高的地方采食 ,人为干扰与食物丰富度对普氏原羚的采食活动影响显著 (P <0 0 1) ;(3)普氏原羚是广食性物种 ,共取食16科 5 0种植物 ,其食物组成季节性差异极为显著 (P <0 0 1) ;(4 )食物资源影响普氏原羚的食物组成。普氏原羚的食物中从 11月份到第二年 5月会出现替代性食物狼毒和马蔺 ,食物中狼毒和马蔺的比例随食物资源的下降而上升 ;在 5月份 ,偶吃性食物沙蒿所占比例最大 ,为 13 8% ;(5 )普氏原羚选择芨芨草草原以及其它食物丰富度高、隐蔽条件好和人类干扰少的生境作为采食区 ;几乎不在围栏内采食 ,但常在距离围栏 1km内的生境中采食 ,对距离围栏 1km以上的采食生境的选择为随机选择 ;普氏原羚不在沙丘中采食 ,而在沙丘边缘的生态交错带采食。基于以上结果 ,我们认为
刘丙万蒋志刚
关键词:普氏原羚
笼养雌性果子狸同性数量对发情状态的影响及繁殖季节尿液雌激素浓度的变化被引量:2
2002年
本研究试图揭示 (1)社会环境影响雌性果子狸 (Pagumalarvata)的交配日期 ,(2 )哺乳期母兽有雌二醇浓度升高的现象。通过检查是否排出交配栓并结合交配行为的发生与否确定开始交配的日期 ,使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尿中雌二醇浓度。结果表明 (1)一雄两雌组中优势雌兽开始交配的日期显著早于劣势雌兽和单雌组雌兽 ,劣势雌兽和单雌组雌兽之间无差异 ;交配期优势雌兽尿液中雌二醇浓度明显高于劣势雌兽 ,而与单雌组中的雌兽无差异 ,但单雌组中雌兽尿液中雌二醇的浓度明显高于劣势雌兽雌二醇的浓度 ;(2 ) 5头母兽产后第二天雌二醇浓度开始上升 ,在第 5天时达到高峰 ,其中 4头母兽的雌二醇浓度共出现了两个峰值 ,其间隔为 16 75± 4 4 6 (4)天。上述结果说明 :(1)社会影响仅对优势雌性个体的繁殖有促进作用 ;(2 )哺乳期雌二醇水平的升高是季节性多次发情的基础。
贾志云段恩奎蒋志刚王祖望
关键词:繁殖季节繁殖期
利用尿液中的雌二醇、孕酮含量监测雌性川金丝猴的月经周期和妊娠被引量:22
2003年
During two consecutive mating seasons from August 2001 to December 2002,we observed the sexual behavior of Sichuan golden monkeys in the Chengdu Zoo and the Shanghai Wild Animal Park. We collected urine samples from females in the early morning. We also measured urinary estradiol and progesterone levels using radioimmunoassay. Based on the estradiol concentration during the menstrual cycle, we discovered that the length of the menstrual cycle was 286 33±1 67 days. The length of pregnancy was about 200 days. The level of estradiol after impregnation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ith the level during the same period in the non receptive part of the cycle. Thus we could diagnose early pregnancy in female Sichuan golden monkeys by checking their urinary estradiol level .
阎彩娥蒋志刚李春旺曾岩谭妮妮夏述忠
关键词:川金丝猴孕酮放射免疫月经周期妊娠
探索长江流域物种濒危机制与保护对策被引量:32
2005年
蒋志刚葛颂
关键词:濒危机制长江流域高等植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针叶树种
麋鹿夜间卧息地选择的季节变化被引量:10
2016年
卧息地选择是野生动物对生态环境的行为适应。为了探讨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夜间卧息地选择的季节变化,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跟踪调查法与直接观察法,对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麋鹿184个夜间卧息样方和184个对照样方的生态因子信息进行了观测记录。结果表明:麋鹿春、秋、冬3个季节夜间卧息时均选择隐蔽度较高、草本盖度较高、食物丰富度较高、距隐蔽物(芦苇或树林)较近的林地生境(P<0.05),并且春、秋季夜间选择在距道路距离与距居民点距离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夏季夜间选择在草本盖度较低、食物丰富度较低、隐蔽度较低、距隐蔽物较近、距道路与居民点距离较远、距水源较近的滩涂生境卧息(P<0.05);冬季夜间选择在风速较小、距道路与居民点较近的生境卧息。判别分析表明:草本盖度、食物丰富度、距道路距离、隐蔽度、风速、距水源距离以及距隐蔽物距离这7个因子组成的判别函数可区分不同季节麋鹿的夜间卧息地,且麋鹿在不同季节的夜间卧息地特征存在部分重叠,这可能与不同季节间食物、水、温度与人为干扰等因子的差异性有关。建议该保护区扩大饲料基地面积、保留麋鹿卧息隐蔽环境、减少人为干扰、控制长江故道水位。
李弛杨道德张玉铭宋玉成李鹏飞蒋志刚
关键词:麋鹿生境选择
西藏墨脱县孟加拉虎种群数量调查被引量:6
2019年
孟加拉虎曾在西藏墨脱县各乡镇均有分布记录,但自2002年后该地区未见确认报道。2013—2018年间,我们利用红外相机技术、信息网络收集法和足迹鉴定法调查了墨脱县孟加拉虎的9个潜在分布区域。结果显示,墨脱县仅存1~3只孟加拉虎非定居个体,仅在旱季(每年10月至来年3月)游荡活动于背崩乡、墨脱镇雅鲁藏布江南岸区,以及格当乡金珠藏布南岸区。该区域内孟加拉虎的保护前景不容乐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提出如下建议以加强针对野生孟加拉虎的保护:(1)继续加强虎的基础性监测;(2)加强针对偷盗猎活动的野外巡护与执法管理;(3)加强对原始森林的保护;(4)改善原住民生计,加强宣传教育,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5)恢复与建立景观廊道,改善栖息地连通性,以促进虎的自然扩散;(6)加强不同机构与参与方之间的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
王渊刘务林刘锋李晟朱雪林蒋志刚冯利民李炳章
关键词:孟加拉虎
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种群的偏性扩散行为被引量:2
2015年
大多数鹿科动物表现出偏向雄性的扩散行为。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于20世纪初在中国灭绝,1985年被重引入中国。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导致部分麋鹿个体从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外逸,最终在洞庭湖区形成自然野化种群。野化麋鹿是否也存在偏性扩散行为?1995—2012年,采用样带调查法、分区直数法、特殊个体识别法和访问调查法,按性别组成将扩散群分为雄性群、混合群和雌性群,对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种群的扩散行为进行了研究,共记录到118次扩散。其中,有65次扩散可确认扩散群的类型;60次可确认扩散群准确的个体数。结果显示:(1)雄性麋鹿较雌性更倾向于扩散。雄性群的扩散频次高于雌性群和混合群;50%的雄性扩散群仅由单一成年雄体组成。(2)雄性麋鹿的扩散能力最强,雄性群、混合群和雌性群的平均扩散距离分别为(13.73±8.74)km、(11.05±4.16)km和(8.95±2.16)km,但三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χ2=1.896,df=2,P=0.387)。雌性群和混合群的扩散距离均短于25km,而5.88%的雄性群扩散距离长于25 km。(3)雄性群的平均个体数与混合群的差异显著(F=5.324,df=24,P=0.00<0.05),与雌性群的差异不显著(F=9.830,df=35,P=0.813),而混合群与雌性群之间的差异显著(F=48.085,df=55,P=0.00<0.05)。(4)50.00%的雄性群和53.57%的混合群选择芦苇草地作为扩散目的地的生境。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种群与其他野生鹿科动物一样,也存在"雄鹿较雌鹿更倾向于扩散"的现象,雄性的扩散能力比雌性强,雌性的扩散可能依赖于雄性。以上结果对麋鹿的野外放归和自然野化种群的管理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宋玉成杨道德邹师杰李鹏飞张鸿温华军蒋志刚
关键词:麋鹿
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与持续利用被引量:32
1995年
本文从非洲南部的大象、澳大利亚的大袋鼠到北美的野生动物管理体制、欧洲的野生动物狩猎、新西兰草地牧业的转轨,回顾了世界野生动物利用与保护的历史。并追溯了我国古代野生动物管理思想,以黄羊、虎两个实例,分析了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濒危的原因与现状。最后,探讨了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提出了野生动物利用分为开发初期、过度开发期、保护恢复期及持续利用期,目前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正处于保护恢复期。
蒋志刚
关键词: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动物资源
活跃在都市的精灵——城市野生动物与城市规划被引量:2
2007年
在一些国家的公园中与城市绿地上,野生动物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到过纽约的人会发现,城市绿地和城市公园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只只活蹦乱跳、惹人喜爱的松鼠。它们摇着大尾巴,在大树上奔跑跳跃,在草地上寻寻觅觅,给公园和绿地增添了无限生机。松鼠还会跑到人们的脚边,甚至会亲吻人们的手掌。人与松鼠和睦相处,体现了一种新的人与动物的关系。
蒋志刚方红霞
关键词:城市规划都市城市公园城市绿地松鼠
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种群动态被引量:33
2007年
为实现麋鹿回归大自然的目标,1993年和1994年,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石首麋鹿保护区)分别从北京麋鹿苑引入麋鹿30头(8♂,22♀)和34头(10♂,24♀)建立了繁殖种群。自2000年6月开始,作者每月一次(7-10d)实地监测石首麋鹿保护区内、外的麋鹿种群动态。到2006年产仔季节结束后,该保护区内的麋鹿种群达522头,2006年产仔前性比为1∶1.22。用指数增长模型拟合种群增长曲线,1998年后石首麋鹿保护区内的麋鹿种群呈指数增长(Nt=84e0.226t),其瞬时增长率为0.226;1998年夏季长江暴发特大洪灾,石首麋鹿保护区内的部分麋鹿逃逸到长江南岸,形成了自然野化麋鹿种群。该自然野化种群比保护区内麋鹿种群增长快,其瞬时增长率达到0.267。湖北石首和江苏大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麋鹿种群的出生率和增长率差异显著,而两地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石首麋鹿保护区内的麋鹿种群年均出生率(26.8%,P=0.010)和年均增长率(21.7%,P=0.038)均显著地高于江苏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麋鹿种群的年均出生率(21.6%)和年均增长率(17.0%)。由于生境退化和人为干扰,当前石首麋鹿保护区内的麋鹿种群增长已开始出现密度制约迹象,亟待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麋鹿的生存繁衍条件。
杨道德马建章何振李鹏飞温华军蒋志刚
关键词:麋鹿生境种群动态野生动物保护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