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世荣

作品数:287 被引量:1,781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8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8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4篇肿瘤
  • 118篇胃癌
  • 63篇预后
  • 61篇胃肿瘤
  • 57篇病理
  • 55篇直肠
  • 54篇淋巴
  • 49篇手术
  • 46篇临床病理
  • 44篇肠癌
  • 43篇淋巴结
  • 42篇结直肠
  • 36篇直肠癌
  • 35篇肠肿瘤
  • 34篇外科
  • 32篇切除
  • 32篇细胞
  • 29篇结直肠癌
  • 28篇基因
  • 24篇术后

机构

  • 261篇中山大学附属...
  • 31篇中山大学
  • 17篇中山医科大学...
  • 8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医学院
  • 2篇中国广州分析...
  • 2篇佛山市顺德区...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Charit...

作者

  • 287篇蔡世荣
  • 218篇何裕隆
  • 201篇詹文华
  • 108篇陈创奇
  • 99篇马晋平
  • 66篇吴晖
  • 59篇张常华
  • 45篇汪建平
  • 41篇彭俊生
  • 41篇彭建军
  • 38篇宋武
  • 38篇张信华
  • 31篇王昭
  • 28篇徐建波
  • 28篇陈剑辉
  • 28篇韩方海
  • 27篇黄美近
  • 27篇王亮
  • 26篇杨东杰
  • 25篇黄奕华

传媒

  • 44篇消化肿瘤杂志...
  • 39篇中华胃肠外科...
  • 31篇中华实验外科...
  • 26篇中华普通外科...
  • 17篇中华外科杂志
  • 15篇中国实用外科...
  • 14篇中华普通外科...
  • 1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0篇中国病理生理...
  • 4篇中华肿瘤杂志
  • 3篇中国普通外科...
  • 3篇中华消化杂志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岭南现代临床...
  • 3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胃肠外科...
  • 2篇Chines...

年份

  • 5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9篇2014
  • 15篇2013
  • 17篇2012
  • 15篇2011
  • 30篇2010
  • 38篇2009
  • 30篇2008
  • 15篇2007
  • 24篇2006
  • 19篇2005
  • 9篇2004
  • 12篇2003
2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肠间质瘤135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38
2007年
目的 探讨胃肠道平滑肌肿瘤与胃肠间质瘤(GIST)的关系及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重新调出1993.2003年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86例胃肠道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患者的病理组织重新病理复检,结合2000年1月至2005年7月确诊GIST的71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完成随访。结果86例原诊断胃肠道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的患者共有78例完成免疫组化检测.有64例(82.1%)被纠正诊断为GIST。共计135例GIST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70例;平均发病年龄53岁。均接受手术治疗,130例(96.3%)为完全切除;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为79.7%。完全切除者术后总体生存率与首诊转移、肿瘤大小、核分裂和术后复发转移有关(P〈0.01);无病生存率的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发现,完全切除术后无病生存率与首诊已有转移和核分裂数有关(P〈0.01)。结论既往胃肠道平滑肌肿瘤大部分应纠正诊断为GIST。GIST以外科治疗为主,完全切除很重要。首诊肿瘤转移和核分裂数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张信华何裕隆詹文华蔡世荣张常华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外科治疗预后
结直肠癌侵袭性与脾酪氨酸激酶基因Syk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被引量:46
2005年
目的 探讨脾酪氨酸激酶 (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双重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MSP)和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的方法检测Syk基因在 12 0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甲基化和表达情况。 结果  12 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 ,48例未检测到SykmRNA的表达 ,而癌旁正常组织均有表达。癌旁正常组织未检测到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 ,3 7例肿瘤组织发生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3 0 .8% ) ,癌组织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增高 (P <0 .0 0 0 5 )。在淋巴结转移的 5 6例中 ,2 4例发生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 ,而无淋巴结转移的 64例中 ,13例发生甲基化 ,有淋巴结转移的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0 8)。发生甲基化的肿瘤组织中 ,均无SykmRNA的表达。结论 结直肠癌中 ,SYK基因启动子过甲基化导致其mRNA的失表达 ,从而引起结直肠癌的侵袭性增强 ,它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侵袭转移的又一种机制。
杨祖立汪建平元云飞蔡世荣黄美近
关键词:结直肠癌甲基化癌旁正常组织癌侵袭酪氨酸激酶
Fas配体阳性睾丸细胞对共移植的胰岛细胞存活起全身和/或局部的免疫豁免作用
2007年
目的探讨Fas配体阳性睾丸细胞对共移植的胰岛细胞存活起全身和/或局部的免疫豁免作用。方法将同种大鼠胰岛细胞与不同数量的睾丸细胞同侧或两侧共移植于糖尿病受体肾包膜下,观察移植物功能和存活情况,以及移植物内淋巴细胞凋亡。结果单纯移植胰岛组(对照组)平均存活期为(4.6±1.1)天。睾丸细胞和胰岛细胞同侧共移植时,当睾丸细胞数为1×106(A组)时,胰岛细胞平均存活期为(23.8±4.6)天;睾丸细胞数增至1×107时(B组),胰岛细胞存活期大于(57.5±4.0)天,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两侧共移植时,当睾丸细胞数为1×105(C组),胰岛细胞平均存活期为(6.0±1.4)天,与对照组相似(P>0.05);睾丸细胞数增至1×106(D组),胰岛细胞存活期(11.5±3.1)天较对照组或C组延长(P<0.01);睾丸细胞数增至1×107(E组)时,胰岛细胞存活期(31.2±15.9)天延长更加明显(P<0.01)。相同剂量的睾丸细胞与胰岛细胞分别同侧和两侧共移植时发生移植排斥反应各自的病理表现是不同的,前者移植物内有淋巴细胞浸润,部分胰岛玻璃样变,抗胰岛素抗体染色仅见少量阳性细胞,而后者胰岛细胞移植物内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少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抗胰岛素抗体阳性细胞较少,未见胰岛玻璃样变。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发现同侧共移植后的移植物与肾实质交界处有淋巴细胞凋亡。电镜检查发现胰岛移植物存活超过60d的标本可见大量存活的胰岛细胞团和睾丸Sertoli细胞,有散在的凋亡淋巴细胞。结论睾丸细胞与同种胰岛细胞移植后不仅可诱导局部免疫豁免,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全身免疫保护作用,但较局部免疫豁免作用弱;这些作用可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期,并具有剂量依赖性。
陈创奇董文广彭俊生马晋平蔡世荣张常华何裕隆詹文华
关键词:胰岛移植FAS配体免疫豁免
结直肠癌肝转移与门静脉血K-ras基因突变的关系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液、原发癌组织及肝转移灶中K-ras基因突变,探讨K-ras突变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48例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液、原发肿瘤组织、相应的癌旁肠黏膜以及8例肝转移灶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结果 4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17例(35.4%)发现K-ras基因突变,48例癌旁黏膜中4例(8.3%)发现K-ras基因突变,明显低于癌组织的基因突变率(P<0.05).48例结直肠癌患者中16例(33.3%)门静脉血中发现K-ras基因突变,与癌组织的基因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肝转移患者门静脉血中K-ras基因突变率(7/10,70.0%)明显高于无肝转移者(9/38,23.7%,P<0.05).16例门静脉血存在K-ras基因突变者,其相应的肿瘤组织中均发现K-ras突变.而结直肠癌组织中无K-ras基因突变者,患者门静脉血及癌旁黏膜无基因突变.8例同时性肝转移患者中5例门静脉血发现K-ras基因突变,且其相应的肝转移灶组织也发现相同的K-ras突变.2例异时性肝转移患者门静脉血检测到K-ras基因突变,手术时无肝转移,但分别于术后第6个月和第9个月经CT检查证实有肝转移.原发肿瘤组织K-ras基因突变类型与门静脉血、肝脏转移灶的K-ras基因突变一致,即K-ras基因12密码子GGT突变为GAT或GTT.结论 结直肠原发癌组织和患者门静脉血有K-ras基因的突变,预示着肿瘤可能有肝脏转移.
吴文辉汤友珍肖隆斌蔡世荣何裕隆詹文华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肝转移
大鼠胰岛与睾丸细胞共移植诱导同种胰岛移植免疫豁免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 探究大鼠胰岛与睾丸细胞共移植后睾丸细胞Fas配体表达能否对胰岛移植物提供免疫豁免作用。方法 将同种大鼠胰岛及睾丸细胞移植于糖尿病受体 ,观察移植物存活情况 ,并体外检测睾丸Sertoli细胞对活化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及移植物内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单纯移植胰岛组移植胰岛平均存活期为 (6± 1)天。睾丸细胞和胰岛细胞共移植 ,当睾丸细胞数量为 5×10 6,移植胰岛平均存活期为 (10± 1)天 ;移植睾丸细胞数量增加至 1× 10 7时 ,移植胰岛存活期大于 5 0天。表达Fas配体的睾丸细胞在移植物内诱导浸润淋巴细胞凋亡 ,共移植后排斥延迟 ,胰岛具有功能活性。结论 表达Fas配体的睾丸细胞诱导活化的淋巴细胞凋亡 ,共移植时使胰岛移植物获得某种程度的免疫豁免从而使存活期延长。
蔡世荣詹文华马晋平彭俊生吴伍林汪建平
关键词:胰岛移植FAS配体免疫豁免睾丸细胞
残胃癌与近端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比较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比较分析残胃癌与同期近端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并资料齐全的残胃癌62例(溃疡术后38例,胃癌术后24例)、近端癌组4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同时比较根治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创伤程度(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分析根治术对残胃癌的预后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Borrmann分型、血清CEA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残胃癌与近端癌患者中位年龄分别为64和60岁,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0.6%和17.7%,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比例分别29%和12%,低分化癌比例67.7%和56.4%,根治切除率79.0%、89.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回归分析表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为根治术的独立影响因素,而残胃癌不是根治术的独立影响因素(P=0.227)。在根治前提下,残胃癌组与近端癌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残胃癌组与近端癌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31个月(P<0.05),根治切除后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40个月(P>0.05)。对残胃癌患者,接受根治术和非根治术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7个月(P<0.05)。结论残胃癌较近端胃癌容易发生远处转移,导致根治率降低,预后不良。根治性切除能显著改善残胃癌预后,较近端癌根治术相比,残胃癌根治术并不增加患者的手术创伤。
缪锦超张庆元吴晖刘赞伟吴文辉王亮杨东杰蔡世荣何裕隆
关键词:残胃癌近端胃癌临床病理预后
胃癌同时性肝转移手术治疗12例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确定胃癌肝转移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我们回顾性研究了具有同时性肝脏转移而没有腹膜播散的接受根治性胃切除+肝转移灶切除(根治性胃切除)和非根治性胃切除治疗的26例患者. 结果:根治性胃切除组和非根治性胃切除组患者的中数生存期分别是398 d和202 d,两组生存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72).根治性胃切除组1 a,2 a和3 a生存率分别为51.2%,44.9%和18.2%,而非根治性胃切除组1 a, 2 a和3 a生存率分别为14.6%,0%和0%. 结论:单个或局限于一侧肝叶的孤立性肝转移灶的肝切除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生存时间.
陈俊强詹文华何裕隆彭俊生黄奕华陈正煊蔡世荣
关键词:胃癌同时性肝转移外科手术根治性胃切除
一种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菌群标志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菌群标志物及其应用。本发明菌群标志物为肠杆菌目(Enterobacteriales)耶尔森氏菌属(Yersinia)。本发明的菌群标志物可用于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
陈剑辉蔡世荣翟二涛张天豪赵日升钱焱黄志鑫戴伟钢叶锦宁陈斯乐李广华刘剑秋徐翔陈俊廷柳逸楠马艳李子康李嘉淇梁婉素
文献传递
蛋白质组学检测β-原肌球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通过比较结肠腺癌与正常结肠黏膜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寻找与结肠腺癌发生相关的蛋白质,筛选结肠癌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方法: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8例结肠腺癌组织和8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进行胶内差异双向电泳(2-D),选择差异表达超过2倍的蛋白质进行MALDI-TOF/TOF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下调的蛋白β-原肌球蛋白(TMβ)进行Western blotting验证。结果:成功建立结肠腺癌和正常结肠黏膜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结肠腺癌和正常黏膜组织凝胶电泳图谱中平均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3289和3066,其中表达差异超过2倍的斑点共有31个,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共鉴定出18种蛋白质,包括cytoker-atin8、cytokeratin10、S100A6、TMβ、proteindisulfide isomerase等。从功能分析,这些差异蛋白与癌细胞的发生、增殖、分化、转移等相关;TMβ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结果与电泳结果一致。结论:蛋白质组学能有效地分离和鉴定结肠腺癌组织与正常结肠组织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下降的TMβ,可能成为结肠癌诊断的分子标记物。
崔冀康玉博黄帅马晋平蔡世荣刘伟黄奕华
关键词:结肠肿瘤蛋白质组原肌球蛋白
长期生存多原发癌患者1例报告
2008年
李明哲宋新明陈志辉何裕隆黄奕华蔡世荣詹文华
关键词:癌患者多原发大便习惯管状腺瘤肠镜检查局部癌变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