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云峰
- 作品数:47 被引量:243H指数:10
-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佛山市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髓源性肝干细胞的筛选、扩增和分化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采用含淤胆血清的培养体系直接从体外全骨髓细胞培养中筛选、扩增和分化骨髓源性肝于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制备含不同浓度淤胆血清的条件筛选培养液,常规培养大鼠全骨髓细胞,贴壁后换用条件筛选培养液,根据筛选的结果确定最佳的淤胆血清浓度。筛选到的骨髓源性肝干细胞分别采用扩增培养液和分化培养液进行扩增和诱导分化。传代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标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和电镜等方法对骨髓源性肝干细胞进行形态学以及表型特征的鉴定。以糖原染色和尿素分析的方法对诱导分化的细胞进行代谢功能的测定。结果筛选培养结果,含50ml/L的淤胆血清培养液的筛选效果最佳:骨髓源性肝干细胞能够生存,而其他非肝干细胞因不能适应而凋亡。纯化的肝干细胞能在扩增培养体系中传代6代并且维持稳定的细胞表面特征。更换为分化培养体系后,可形成肝细胞样集落形成单位。肝细胞样集落形成单位的细胞表达胎肝细胞的标志(AFP,白蛋白和细胞角蛋白8/18),胆管细胞的标志(细胞角蛋白19),肝细胞的功能蛋白(甲状腺素转运蛋白和细胞色素P450—2b1),以及肝细胞核因子(HNF—1α和HNF-3β)。同时具有糖原储存和尿素合成等肝细胞特有功能。结论含淤胆血清的筛选培养液能从全骨髓细胞培养中有效地筛选骨髓源性肝干细胞,并且纯化的肝干细胞能传代6代。肝干细胞分化后能形成具有肝细胞样的表型和功能。骨髓源性肝干细胞为解决临床肝细胞治疗的肝细胞来源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 蔡云峰陈积圣甄作均苏树英陈焕伟张健
- 关键词:肝干细胞骨髓细胞分离细胞分化
- 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4
- 2005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对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采用了包括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在内的多种非手术治疗手段,其中对6例腹腔渗液较多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和腹腔灌洗;对4例合并胰腺周围积液并感染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结果9例病人全部治愈,包括1例暴发性急性胰腺炎,无一例需手术治疗,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为5~7d,胰周引流管留置时间为7~60d(平均为30d),住院时间32~152d,平均68d。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积液较多者以及胰腺周围积液合并感染者能够进行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它的成功应用为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 陈焕伟崔伟珍王军华蔡云峰苏树英甄作均
- 关键词:介入性超声重症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
- 超声引导经皮细刀头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肝癌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经皮细刀头氩氯刀靶向冷冻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从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在超声引导下采用Cryo—Hit氩氦刀1.47mm细刀头对26例原发性肝癌、15例复发性肝癌和13例转移性肝癌总共105个瘤灶(直径0.8—12.0cm)经皮靶向冷冻治疗。每3—6个月复查血清肿瘤标记物、B超、CT或MR评价瘤灶坏死情况,采用Kaplan.Meier统计分析存活率。结果原发性肝癌组、复发性肝癌组以及转移性肝癌组术后1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81.82%、46.22%和80.21%。术后复查B超、CT或MR均提示瘤灶不同程度的缩小甚至消失,对于直径〈3cm的肿瘤完全坏死率达96.2%,直径3—5cm的肿瘤完全坏死率达90.6%,直径〉5cm的肿瘤完全坏死率达28.6%。无出血、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细刀头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肝癌是继射频、微波之后又一安全、有效的经皮局部消融治疗新方法,其远期疗效还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 陈焕伟崔伟珍张海雄蔡云峰杨少仪
- 关键词:冷冻疗法肝肿瘤超声检查
- 术中超声和超吸刀在解剖性肝切除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和超吸刀在解剖性肝切除中的作用。方法 2002年始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脏外科将术中超声和超吸刀应用于肝脏外科手术,先用术中超声进行扫查和定位,再用超吸刀离断肝脏实质,显露肝段的血管和胆管并予以结扎或缝扎。结果共完成165例解剖性肝切除,其中切除1个肝段24例,2个肝段55例,3个肝段31例,4个肝段40例,5个肝段15例。术中超声发现了更多新的病灶,对肝肿瘤诊断的敏感性达99%,对肝肿瘤和结石定位的准确性达100%。全组围手术期163例存活,2例死亡,病死率为0.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2%(35/165)。与对照组相比,尽管阻断肝门的时间稍增加,但整个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并未增加,术中出血量平均减少255mL,输血率从33%下降至11%。结论应用术中超声和超吸刀改进了肝脏外科技术,能够进行准确的术中定位,设计更为合理的手术方案,并实施精准的解剖性肝切除,减少术中出血和输血,增加手术的彻底性和安全性,降低手术的风险。
- 陈焕伟刘允怡蔡云峰廖珊甄作均
- 关键词:解剖性肝切除术中超声
- 介入性超声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介入性超声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自2002年开始对所收治的1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采用介入超声治疗方法,其中10例腹腔渗液较多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和腹腔灌洗,9例胰腺周围积液合并感染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对胆源性胰腺炎在床边实施经皮肝穿刺胆管和胆囊置管引流术各1例。结果15例患者全部治愈,包括1例暴发性急性胰腺炎,无1例需手术治疗。结论介入性超声治疗具有实时、简便、安全、有效等优点,为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 陈焕伟崔伟珍王军华蔡云峰甄作均
- 关键词:介入性超声危重症急性胰腺炎
- 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胆道引流方式的选择被引量:15
- 2011年
- 目的比较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术前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BD)及经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支架引流两种减黄方式的治疗效果,探讨最佳的术前引流方式。方法对2004年1月—2011年1月期间58例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行PTBD(35例)或ERCP(23例)减黄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组的操作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胆道感染发生率以及引流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TBD组的操作成功率达100%,而ERCP组为87%(P=0.057);PTBD组2例出现胆道出血;而ERCP组出现1例十二指肠穿孔,2例十二指肠乳头出血,4例急性胰腺炎。ERCP组胆道感染的发生率高于PTBD组(43%vs.17%,P=0.028);两组均能于开腹手术前达到有效减黄,但ERCP组需时长于PTBD组(7周vs.4.5周,P=0.035),且更换引流物次数更多(2.5次vs.1.2次,P=0.029)。ERCP组8例(34.8%)需转为PTBD处理,其胆道感染的发生率为75.0%,平均需要进行4次更换引流物,术前平均引流时间为8周。PTBD组2例(5.7%)因胆汁引流量大(超过2000mL/d)转为ERCP内支架引流。结论对于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PTBD比ERCP内支架放置更有优越性,操作的并发症和胆道感染少,需更换引流物的次数更少。但是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选择。
- 蔡云峰苏树英崔伟珍费凛李杰原
-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胰胆管造影术
- 临时小口径胰管支架置入术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9
- 2020年
- 本研究回顾分析了2011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纳入的24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患者的临床资料,65例放置胰管支架,181例ERCP无胰管支架置入(传统治疗组).胰管支架组在血淀粉酶降至正常时间、恢复进食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重症胰腺炎发病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治疗组.说明在ABP患者中临时放置小口径胰管支架是安全有效的,不仅在病程早期帮助逆转病情进展,还可以改善此类患者总体疗效和预后.
- 张耿费凛苏树英许卓明蔡云峰王军华王忠辉蒋鹏张萦斐
- 关键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胰腺炎并发症胰管支架血淀粉酶进食时间
- 肝硬化非典型再生性结节的诊断及治疗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非典型再生性结节(ARN)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4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ARN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本组病人,男15例,女9例,所有病人血清HbsAg(+);2例(8.69%)血清AFP(+)。单个结节22/24(91.65%),两个结节1/24(4.17%)(均位于一侧肝叶内)。超声下边界清及有假包膜的18/24(75.0%);多普勒下见动脉血供者1/24(4.17%);CT:由于ARN以门静脉供血门静脉期增强者是20/24(83.33%);MRI:T1WI上高信号15/24(62.5%);T2WI上高信号3/24(12.5%);术前超声定位下穿刺活检提示ARN者12/24(50%)。24例病人中:7例经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16例经手术切除,术后全部病人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ARN虽然属于良性病变,但是晚期肝硬化向肝细胞癌发展的一种重要组织学改变,临床上缺乏典型症状,多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超声造影可以取代CT、MRI成为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对于诊断明确的DN建议射频消融治疗并长期随访观察,但对于不能除外恶变者应该尽早手术切除。
- 甄作均张健蔡云峰计勇
- 关键词:肝硬化
- 选择性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的应用
- 2007年
- 目的探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6年10月行肝切除术65例,分为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HVC,n=28)和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n=37);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术后两天的平均引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HVC组术后3天和7天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低于Pringle组,术后两天的平均引流量HVC组明显少于Pringle组;Pringle组有两例出现肝功能衰竭,其中1例死亡,HVC组没有肝功能衰竭及死亡病例。结论选择性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安全、可行,较第一肝门阻断更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减少肝功能衰竭的发生。
- 陈应军甄作均苏树英蔡云峰
- 关键词:肝切除肝肿瘤肝血流阻断
- 免疫磁性分选骨髓干细胞亚群Thy-1^(low) Lin^- Sca-1^+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采用免疫磁性细胞分选系统 (MACS)分离纯化骨髓干细胞亚群Thy 1lowLin Sca 1+ 。方法 收集小鼠股骨骨髓细胞 ,用MACS系统 ,通过三步分选步骤选择Thy 1lowSca 1+ 细胞 ,去除Lin+ 细胞 ,得骨髓干细胞亚群Thy 1lowLin Sca 1+ ,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纯度 ,计算回收率。结果 分选出的Thy 1lowLin Sca 1+ 细胞纯度和回收率分别为 72 .3 6% ,82 .43 % ,达到MACS分选CD3 4+ 细胞水平。结论 MACS系统能有效分选骨髓干细胞亚群Thy 1lowLin Sca 1+ ,纯度和回收率高。
- 何劲松陈积圣闵军魏菁蔡云峰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