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新华
- 作品数:22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量子化学在分析试剂反应性能中的应用被引量:3
- 1994年
- 本文对量子化学方法应用于分析化学的有机显色反应性能作一综述,重点从量子化学在生色理论、在试剂络合性能研究中、在试剂质子化及其酸碱平衡和存在形式研究中以及在取代基效应中的应用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重点介绍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工作。认为用量子化学方法预测试剂和络合物的某些性质成为可能。参考文献60篇。
- 马清河宋天乐蔡新华孟令鹏郑世钧
- 关键词:分析试剂量子化学
- 偶氮氯膦Ⅲ与稀土元素显色反应的量子化学研究被引量:2
- 1995年
- 本文用INDO/F方法,通过大量计算得到稀土离子 La^(3+)、Ce^(3+)、Pr^(3+)、Nd^(3+)、Sm^(3+)、Gd^(3+)与偶氮氯膦Ⅲ(CPAⅢ)的络合位置和 CPAⅢ的配位原子,并对其稳定性及电子结构进行了研究,最大波长吸收峰对应的跃迁是电荷迁移光谱.计算结果与实验有很好的一致性.
- 马清河蔡新华宋天乐孟令鹏郑世钧
- 关键词:稀土族偶氮氯膦紫外-可见光谱量子化学计算
- 亚烷基卡宾与亚烷基锂氟类卡宾化学键结构的量子拓扑研究被引量:1
- 1992年
- 用ab initio(3-21G)方法对亚烷基卡宾H_2C—C的单线态及三线态结构进行了电子密度拓扑分析,说明了它们的亲电、亲核反应方向,讨论了亚烷基锂氟类卡宾H_2C—CLiF的4种构型,论证了该分子中不存在四元环结构、Li—C键以静电作用为主的特性,并预测了加成反应机理。
- 孟令鹏蔡新华郑世钧
- 关键词:化学键量子拓扑
- 1,2,4,5-四甲苯的气相HeⅠ紫外光电子能谱被引量:1
- 1994年
- 1,2,4,5-四甲苯的气相HeⅠ紫外光电子能谱陈瑞芝,蔡新华,孟令鹏,郑世钧,王殿勋(河北师范学院化学系,石家庄050091)(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分子动态及稳态国家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0)本文首次报道1,2,4,5-四甲苯的气相HeⅠ...
- 陈瑞芝蔡新华孟令鹏郑世钧王殿勋
- 关键词:四甲苯
- FNC→FCN IRC途径中化学键的变化
- 1990年
- 利用电子密度分布函数的拓朴分析方法,研究化学反应中键的断裂与生成的变化过程,是理论化学的新课题。本文作者利用CNDO/2方法计算了若干基态分子体系,对其电子密度分布进行拓扑分析,所得结论与Bader等人精确从头算的结果定性一致。本文用CNDO/2及Abinitio(STO-3G)计算了FNC→FCN IRC途径上的若干点。一方面讨论这一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特性的变化,一方面比较上述两种计算方法所得电子密度的拓扑性质的导同。
- 蔡新华孟令鹏郑世钧
- 半经验分子轨道法的电子密度拓扑分析(Ⅰ)被引量:2
- 1988年
- 在CNDO/2基础上,考虑到内层电子校正,对一些小分子的键鞍点、环鞍点等量子扑学性质做了计算与讨论,取得了和Bader等在从头算基础上的结果定性一致的结论。
- 郑世钧张绍文蔡新华徐振峰汤定华
- 关键词:量子拓扑电子密度CNDO/2
- 电子密度函数的拓扑性质与氢键结构
- 1991年
- 用Ab initio(6-31G**)计算了(H_2O)_2、(HF)_2、(NH_3)_2、H_2OHF、H_3NHF、H_3NH_2O、H_2OH_3N等氢键体系,讨论了氢键体系键结构的特性及其拓扑性质与键强度的关系,拉普拉斯量(▽~2ρ(r_c))与电子对伸展方向及氢键稳定方向的关系,以及氢键形成过程中的化学键变化。
- 蔡新华郑世钧孟令鹏
- 关键词:拓扑性质
- 半经验分子轨道法的电子密度拓扑分析(Ⅱ)
- 1991年
- 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过渡态结构及氢键的拓扑性质,是近年来刚刚涉及的课题,本文讨论了文献[1]的方法对偏离平衡构型的过渡态结构及超分子体系的可用性问题及对计算精度较敏感的电子密度拉普拉斯量的拓扑特性。
- 郑世钧蔡新华孟令鹏徐振峰
- 关键词:分子轨道电子密度拓扑分析
- 三岔共轭化合物的HeI紫外光电子能谱(UPS)研究
- 1993年
- 实验表明,芳杂环基苯基酮类化合物中芳杂环羰基与苯羰基两共轭体系是非等价的,故并不共平面,蒋明谦等合成了不同类型三岔共轭类化合物,并研究了它们间的同系线性规律。作者在苯多烯基苯基酮及噻吩多烯基噻吩酮类化合物的UPS研究基础上,又对噻吩多烯基苯基酮和苯多烯基噻吩酮两系列化合物的UPS谱进行了研究,结合分子轨道计算。
- 王殿勋郑世钧蔡新华孟令鹏戴萃辰徐广智J. B. Peel
- 关键词:UPS化合物
- 双原子分子XAr^(n+)体系的量子拓扑研究
- 1991年
- 采用Ab initio(6-31G**)计算了XAr^(n+)(X=Li、Na、Mg、H、B、C、N、F,n=1、2、3)系列分子体系,根据它们的电子密度分布函数,着重从量子拓扑学的角度讨论了X—Ar化学键的性质。结果表明:XAr^(n+)的形成过程可以看作X、X^(1+)、X^(2+)与Ar^(1+)相互作用分别形成一价、二价、三价分子离子体系,Ar^+的电负性大于Cl而与F相当。
- 蔡新华孟令鹏郑世钧
- 关键词:氩双原子分子量子拓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