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芳
- 作品数:17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系统性硬化病继发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分析
- 雷玲赵铖米存东黄志坚覃芳卢炳丰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系统性硬化病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研究SSc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及与纤维化病变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sc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CD127、T细胞毒性相关抗原(CTLA)-4、CD69所占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IL-10细胞因子水平,并分析调节性T细胞与患者胸部高分辨CT(HRCT)评分、修订的Rodnan皮肤硬化评分(MRSS)和疾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采用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Sc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增加(12.9±2.4与14.9±2.2,t=2.63,P=0.012),表面表达CD69+、CTLA-4+比例均降低。②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Sc患者外周血CD4+CD25+ Foxp3+细胞、CD4+CD25+CD127咖胞比例升高(分别为3.3±0.7与5.0±0.7,5.1±1.6与7.6±2.0,t=7.03,4.195;P〈0.01),但两者无明显相关性。③SSc患者血清TGF-β1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降低[(86±29)ng/ml与(133±29)ng/ml,t=-5.026,P=0.000],IL-10水平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④SSe患者外周血CD4+CD25+ Foxp3+、CD4+CD25+ CD127一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评分呈正相关(分别为r=0.541,P=0.02;r=0.486,P=-0.041),与ESR、CRP无相关。CD4+CD25+Foxp3+细胞比例与MRSS正相关。结论SSc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增加,免疫功能改变,不同表型CD4+CD25+Foxp3+,cD4+CD25+D127-细胞比例增高,与皮肤和肺纤维化病变正相关,相关的细胞因子TGF-β1减少,IL-10无明显改变。
- 雷玲廖红丽赵铖覃芳米存东刘博陆雪
- 关键词:硬皮病CD4+CD25+调节性T细胞P3
- CXCL4在系统性硬化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 雷玲王旭赵铖米存东文静覃芳黄舒柠
- 不同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分析
- 目的结缔组织病(CTD)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肺脏受累以肺间质病变(ILD)最多见,本文对65例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CTD-ILD)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和随访分析,进一步阐明不同CTD-ILD的临床特点及其对治疗效果和预后...
- 雷玲赵铖米存东陈战瑞覃芳黄志坚
- 文献传递
- 白塞病血管受累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白塞病(BD)血管受累的临床特征和发病及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认识白塞病血管受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2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0例白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有血管受累和无血管受累,病情好转组和进展组白塞病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有无差异,统计学方法为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①220例白塞病患者中,平均年龄(36.5±15.3)岁,有血管病变的患者23例(10.5%),男性20例(87.0%)。②与无血管受累的白塞病患者相比,血管受累白塞病患者吸烟[6.1%(12/197)与34.8%(8/23),χ^(2)=17.19,P<0.001],心脏受累[1.5%(3/197)与13.0%(9/23),χ^(2)=6.42,P=0.011],CRP升高[56.3%(111/197)与78.3%(18/23),χ^(2)=4.08,P=0.043]的比例明显增高。③血管受累的白塞病患者中,11例(47.8%)有静脉病变,20例(87.0%)有动脉病变,其中8例(34.8%)患者同时有静脉和动脉受累。最常见的血管受累类型是动脉扩张型11例,主要以动脉瘤(10例)为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例。④23例血管受累白塞病平均随访18.3个月,16例(69.6%)病情好转稳定,7例(30.4%)病情进展,其中4例死亡(1例男性,3例女性)。有91.3%(21/23)的患者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治疗;82.6%(19/23)的患者接受了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65.2%(10/23)的患者接受了环磷酰胺治疗,43.5%的患者接受了沙利度胺治疗,分别有13%(3/23)的患者接受了环孢素和甲氨蝶呤治疗,有8.7%(2/23)的患者接受了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有21.7%(5/23)的患者接受了抗凝剂的治疗,抗凝药物均为华法林或低分子肝素;有17.4%(4/23)的患者接受了生物制剂治疗;有43.5%(10/23)的患者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⑤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是白塞病血管受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95%CI)=5.70(1.60,20.90),P=0.009]。结论白塞病患者血管受累发生率10.5%,男性多见,动脉受累比静脉受累更多见,常见动脉瘤;临床�
- 潘冬梅赵铖陈战瑞覃芳文静韦宛伶曾雯廖晓玲董菲雷玲
- 关键词:贝赫切特综合征动脉静脉影响因素
- 系统性硬化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分析
- 2019年
- 目的:分析系统性硬化病(SSc)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6年1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03例SS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SSc-PAH组与SSc无PAH组,PAH根据心脏彩超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程度分为轻度(4.7~6.7 kPa)、中度(6.8~9.3 kPa)、重度(>9.3 kPa);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103例SSc患者中继发PAH的53例,轻度17例,中度28例,重度8例,其中女35例,男18例,平均年龄(53.77±11.81)岁。SSc-PAH患者中位病程为52个月,显著长于SSc无PAH患者36个月(P<0.05);(2)SSc-PAH患者的消化道受累(24.53%)、活动后气促(64.15%)、心包积液(41.51%)发生率显著高于SSc无PAH患者(8%,44%,14%),胸部HRCT评分较SSc无PAH患者高(均P<0.05);(3)SSc-PAH患者抗核抗体(ANA)核仁型阳性率(52.83%)和抗Scl-70抗体阳性率(69.81%)低于SSc无PAH组(76%,89.8%)(P<0.05);(4)超声心动图中,SSc-PAH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下降、心包积液、右心房室增大、主肺动脉内径增宽发生率显著高于SSc无PAH组(P<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NA核仁型是SSc-PAH的保护因素,心包积液是其独立危险因素;(6)SSc-PAH患者用泼尼松(5~40 mg/d)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有随访的23例,加用降PAP治疗的11例,7例好转,4例无变化或加重;未使用降PAP药物的患者12例,2例好转,10例无变化或加重(P<0.05)。结论:PAH为SSc常见的并发症,以轻、中度患者多见,病程较SSc无PAH患者长;SSc-PAH患者易出现肺间质病变、消化道受累、活动后气促,其中心包积液是危险因素,ANA核仁型是保护因素,除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外,加用降PAP靶向药物治疗有更好的疗效。
- 雷玲袁婧赵铖陈战瑞覃芳文静郑乐婷
- 关键词:系统性硬化病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心包积液抗核抗体
- IL-17 A对系统性硬化病小鼠模型皮肤和肺部纤维化病变的作用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IL)-17A在博莱霉素(BLM)致系统性硬化病(SSc)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对皮肤、肺部炎症和纤维化病变的作用.方法 24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包括正常对照组(小鼠背部皮下注射磷酸盐缓冲液)、模型组(小鼠背部皮下注射BLM)、抗体组(BLM+抗IL-17A单克隆抗体)、同型对照组(BLM+同型对照).观察各组小鼠背部注射部位皮肤和肺部的病理改变、炎症和纤维化评分,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小鼠皮肤和肺部的IL-17A、TGF-β1、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体外培养小鼠肺成纤维细胞(FB),分别加入IL-17A细胞因子和单克隆抗体,检测各组细胞Ⅰ型胶原mRNA、TGF-β1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液上清IL-6、TGF-β1的水平.结果 (1)抗体组小鼠皮肤厚度、皮肤炎症、肺组织炎症和纤维化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及同型对照组(P&lt;0.05).(2)免疫组化提示模型组IL-17A在皮肤和肺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抗体组皮肤和肺组织IL-17A蛋白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和同型对照组(P&lt;0.05).(3)模型组IL-17A mRNA在皮肤和肺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抗体组小鼠皮肤和肺组织中IL-17A、TGF-β1、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和同型对照组(P&lt;0.05).(4)体外细胞培养SSc小鼠肺FB,IL-17A单克隆抗体阻断组TGF-β1、Ⅰ型胶原mRNA水平、 细胞上清液IL-6、TGF-β1水平均低于IL-17A细胞因子刺激组(P&lt;0.05),而均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 IL-17A可促进SSc小鼠模型皮肤和肺脏炎症和纤维化的发展,阻断IL-17A可能通过抑制TGF-β1、IL-6和Ⅰ型胶原的产生进而抑制SSc纤维化病变.
- 黄舒柠雷玲赵铖王旭文静覃芳
- 关键词:系统性硬化病转化生长因子Β1
- CD4+T淋巴细胞相关因子在系统性硬化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和意义
- 雷玲陆雪王旭赵铖覃芳文静黄舒柠
- 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继发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阳性皮肌炎(DM)继发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7例DM-IL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抗MDA5阳性组与抗MDA5阴性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生存率,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抗MDA5阴性组相比,抗MDA5阳性组病程短,出现胸闷、快速进展(RP)-ILD、肺部感染、皮肤溃疡的比例增高,肺动脉高压(PAH)比例下降,白细胞、血小板、肌酸激酶水平降低,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均P<0.05)。与抗MDA5阴性组相比,抗MDA5阳性组联用2种免疫抑制剂、使用丙种球蛋白及首次住院使用抗生素的比例增高(均P<0.05)。中位随访17.5月,抗MDA5阳性组总死亡率45.5%,6个月、12个月、36个月存活率分别为61.43%、58.57%、55.71%。Cox回归分析显示,RP-ILD、Velcro啰音、癌胚抗原(CEA)升高均为抗MDA5阳性ILD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抗MDA5阳性ILD患者病程较短,易出现皮肤溃疡、肺部感染,PAH发生率低,免疫抑制剂联用、抗菌素使用比例高,RP-ILD、Velcro啰音、CEA升高是预后的危险因素。
- 马宗伯赵铖覃芳陈战瑞潘冬梅曾雯廖晓玲雷玲
- 关键词:皮肌炎
-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前后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3水平和骶髂关节磁共振成像的变化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ialspA)患者血清IL-23水平和骶髂关节MRI评分变化及意义。方法入选初治64例axialSpA患者,分为rhTNFR:Fc治疗组和普通药物组,每组32例,同时选取30名健康对照者。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IL-23水平变化,同时用加拿大脊柱关节病研究协会(SPARCC)评分系统对骶髂关节MRI进行评分,并观察患者临床指标的变化。统计学方法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①血清IL-23浓度:rhTNFR:Fc组与普通药物组治疗前分别为(34.2±1.8)pg/ml与(34.1±1.8)pg/ml(F=1073.790,P=0.991),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8.1±0.8)pg/ml(P=0.005);治疗第6、12、24周rhTNFR:Fc组与普通药物组血清IL-23浓度分别为(24.5±1.8)pg/ml与(25.2±1.7)pg/ml(F=232.488,P=-0.242);(19.2±0.8)pg/ml与(21.6±1.3)pg/ml(F=114.135,P=0.025);(19.0±0.8)pg/ml与(19.4±0.8)pg/ml(F=23.374,P=0.085),均较治疗前降低;第12周rhTNFR:Fc组血清IL-23浓度低于普通药物组。②骶髂关节MRISPARCC评分:rhTNFR:Fc组与普通药物组在基线期、第12、24周分别为(20.1±1.2)分与(20.7±1.5)分(F=2003.660,P=0.191)、(12.5±0.8)分与(15.4±0.9)分(F=I680.430,P=-0.004)、(8.8±0.9)分与(12.8±0.9)分(F=972.877,P=0.002),治疗后2组SPARCC评分均下降;第12周和第24周rhTNFR:Fe组SPARCC评分低于普通药物组。③IL-23水平与骶髂关节MRISPARCC评分及临床指标(ESR、CRP、PGA、BASDAI、BASFI、BASMI与疼痛关节数)无相关关系(p〉0.05),骶髂关节MRISPARCC评分与临床指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①axialspA患者血清IL-23水平较健康者升高;②rhTNFR:
- 苏培培米存东赵铖陈战瑞覃芳
- 关键词:关节炎白细胞介素类骶髂关节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