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解大建

作品数:13 被引量:97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硬膜
  • 7篇硬膜外
  • 7篇麻醉
  • 5篇硬膜外麻醉
  • 4篇罗哌卡因
  • 3篇药代
  • 3篇药代动力学
  • 3篇镇痛
  • 3篇普鲁卡因
  • 3篇利多卡因
  • 3篇静脉
  • 3篇比卡因
  • 3篇布比卡因
  • 2篇硬膜外阻滞
  • 2篇外腔
  • 2篇静脉普鲁卡因
  • 2篇靶控
  • 2篇持续输注
  • 1篇弹力
  • 1篇等容血液稀释

机构

  • 6篇北京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3篇解大建
  • 5篇吴新民
  • 4篇许幸
  • 3篇吴新民
  • 1篇王定力
  • 1篇白勇
  • 1篇谢荣
  • 1篇张蕾蕾
  • 1篇许幸
  • 1篇杜怀清
  • 1篇曹镁
  • 1篇宋琳琳
  • 1篇马琼
  • 1篇张熙哲
  • 1篇张安飞
  • 1篇杜敏逸
  • 1篇房文学
  • 1篇李然
  • 1篇金志强
  • 1篇刘秀文

传媒

  • 5篇中华麻醉学杂...
  • 4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麻醉与监护论...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3
  • 1篇2001
  • 3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89
  • 1篇198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硬膜外腔持续输注丁哌卡因一芬太尼混合液用于术后镇痛的研究被引量:6
1995年
观察30例胸、腹部术后患者48小时的镇痛效果。随机分为三组:I组(对照组)接受全身性阿片类药物上痛; Ⅱ、Ⅲ组(观察组)用微量泵硬膜外腔持续输注 0.1%丁哌卡因和 0.0005%芬太尼混合液每小时2ml、5ml上痛。用药后观察镇痛效果和对呼吸及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Ⅱ、Ⅲ组镇痛效果较Ⅰ组为好,其镇痛效果持续、稳定、用药量少(P<0.01)。注药期间三组未发生呼吸抑制及循环的明显改变。Ⅲ组个别病例出现皮肤瘙痒,停药后自动缓解。
房文学刘文格刘秀文解大建
关键词:硬膜外腔微量泵术后镇痛丁哌卡因芬太尼
硬膜外利多卡因阻滞时抗室性心律失常的利多卡因给药方案探讨
1993年
18例成年病人,随机分成三个组:硬膜外利多卡因3.2mg/kg组,硬膜外利多卡因加1∶20万肾上腺素3.2mg/kg组和静注利多卡因1mg/kg组。利多卡因药时曲线变化规律符合二室开放药代动力学模型,并按一级速率过程进行消除。硬膜外腔注入利多卡因后血药浓度峰值为3.7±1.4μg/ml和2.6+0.6μg/ml,达峰时间为13.5±3.6min和16.4±3.6min。t 1/2Ka为2.901±1.305min和3.464±2.163min.t 1/2β为148.158±41.298min和167.820±34.611 min,CL为6.991±1.124ml/kg/min和6.842±1.820ml/kg/min,Vc为0.677±0.204L/kg和0.946士0.215L/kg。静注利多卡因组Co为3.3士0.8μg/ml,t 1/2β为104.541±50.213min,CL为9.744±2.122ml/kg/min.Vc为0.323士0.127L/kg。本文用药代动力学原理和公式对硬膜外利多卡因阻滞时抗室性心律失常的利多卡因给药方案进行了探讨。
解大建张蕾蕾许幸
关键词:利多卡因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
气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的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普鲁卡因和丁卡因被引量:5
1986年
本文将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普鲁卡因和丁卡因四种局麻药分为酰胺类和酯类二个组,同类药物互为内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了血药浓度的测定。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普鲁卡因和丁卡因的平均回收率和标准差分别为103.79±9.73%、90.18±6.90%、92.52±6.70%、101.04±8.00%,检测限度均小于0.5μg/ml。
解大建刘亚平谢荣
关键词:普鲁卡因奴佛卡因布比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人血浆
静脉普鲁卡因复合异丙酚靶控麻醉的镇痛效能——普鲁卡因ED50的测定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本实验初步探索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普鲁卡因静脉全麻的交通,即评价其中静脉普鲁卡因的镇痛强度。方法:23位全麻手术患,入室称按序贯法输注普鲁卡因,速度分别为0.30、0.44、0.67、1.0 1.5mgWkg^-1·min,30min后全麻诱导,异丙酚血浆靶浓度定为3μg·ml^-1,入睡后给予琥珀酰胆碱1.0mg·kg^1,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吸入纯氧气,10min后切皮时观察患者肢体“动”或“不动”。结果:按序贯法计算普鲁卡因ED50=0.7326Mg·kg^-2·min^-1,95%可信限为(0.682mg·kg^-1·min^-1-0.788mg^-1·kg^-2·min^-1)。普鲁卡因输注速度与其稳态血药浓度呈正相关(t=0.7004),回归直线方程为y=16.76×-1.7535。结论:普鲁卡因输注速度在1mg·kg^-1·min一1以下时,稳态血药浓度和镇痛作用均随着输注速度增加而增加,当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3μg·ml^-1.普鲁卡因辅注速度为1mg·kg^-1·ml^-1持续30分钟时.有足够的镇痛效能使患者切皮时无脑体运动反应。
李然解大建许幸
关键词:镇痛效能普鲁卡因ED50异丙酚靶控麻醉
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血浆药物浓度的演变及其药效时间的初步观察被引量:2
1989年
盐酸布比卡因(Bupivacaine hydrochloride)自1963年以来逐渐成为一个被普遍使用的局麻药,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在1978年就有布比卡因误入血管内发生全身痉挛,引起循环虚脱、复苏困难的报告。为此,有必要对布比卡因在硬膜外阻滞麻醉时的药代动力学进行探讨,了解其在体内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的规律。
金志强解大建张安飞张海荣曹镁王定力
关键词: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药代动力学
罗哌卡因含或不含肾上腺素硬膜外麻醉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被引量:17
1999年
目的 观察肾上腺素对1%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的药效学和药动学影响。方法 选择ASAI~Ⅱ级行下腹部手术病人1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例。分别用1%罗哌卡因2mg·kg^-1(R组)和加入1:200000肾上腺素的1%罗哌卡因2mg·kg^-1(RE组)行硬膜外阻滞,对比两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指标,结果 两组药效学指标,Cmax和AUC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与R组相比,RE组的Tmax明显后延(P〈0.
涂恩平吴新民解大建胡晓华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硬膜外麻醉罗哌卡因药效学
静脉普鲁卡因镇痛机制的探讨被引量:6
1998年
目的:通过测定脑脊液和血浆普鲁卡因浓度,探讨静脉普鲁卡因镇痛的机制。方法: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6例,无术前用药。静注芬太尼、维库溴铵和异丙酚行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普鲁卡因以1mg·kg^(-1)·min^(-1)速率静滴,复合异氟醚维持全麻,控制呼吸。静滴普鲁卡因10、20、30、60分和停药5、15、30、60分时,取脑脊液和动脉血测普鲁卡因浓度。结果:静滴普鲁卡因30分血浆浓度达稳态峰值14.80±2.95μg/ml;停药后血浆浓度迅速下降。静滴普鲁卡因时,脑脊液浓度增加缓慢,60分时(3.65±1.00μg/ml)达血浆浓度的25%。停药后脑脊液浓度继续上升,15分后脑脊液浓度达峰值4.47±0.94μg/ml,相当于血浆浓度(3.30±1.24μg/ml)的1.58倍。脑脊液普鲁卡因浓度下降缓慢,停药60分时仍有1.85±0.19μg/ml。结论:静脉普鲁卡因经简单扩散方式缓慢进入脑脊液,引起延迟性全蛛网膜下腔阻滞。静脉普鲁卡因不直接抑制大脑皮层,而通过减少伤害性刺激向皮层的传递,间接使皮层处于抑制状态。
白勇解大建胡晓华吴新民
关键词:普鲁卡因静脉内输注镇痛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与利多卡因靶控输注对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术前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VH)和/或术中利多卡因靶控输注对大鼠下腔静脉结扎术后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300-400g雄性Wistar大鼠118只。3。析因设计,实验因素为术前ANVH[三个水平为不进行ANVH、生理盐水(NS)ANVH、羟乙基淀粉(HES)ANVH]和术中利多卡因输注(三个水平为血浆靶浓度0、4、10μg/ml)。各水平组合条件下行下腔静脉结扎。术毕心脏取血测定血栓弹性图(TEG)参数。术后第2天取出下腔静脉血栓,测长称重。结果术前NS—ANVH和HES—ANVH都使术毕TEG结果呈现高凝,前者更为显著。术中利多卡因输注结果相反。ANVH显著减轻术后血栓重量,HES—ANVH更为明显;利多卡因输注亦如此。HES—ANVH与利多卡因在减轻血栓重量上存在交互作用(协同)。结论术前ANVH,尤其HES—ANVH,显著减轻大鼠下腔静脉结扎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术中利多卡因输注作用相同。术前HES—ANVH与术中利多卡因输注存在协同交互作用。
宋琳琳吴新民解大建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弹力描记术血液凝固
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时血药浓度的变化被引量:18
1999年
罗哌卡因(ropivacaine)是一种新型、长效的局部麻醉药,目前国际上已用于临床,国内尚未见到相应的文献报道。为了研究此药在国人体内的药物代谢状况,我们建立了测定罗哌卡因血药浓度的气相色谱法,并对其在硬膜外阻滞时血药浓度的变化进行了测定。1材料与...
解大建许幸吴新民胡晓华
关键词:麻醉药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血药浓度
咪唑安定拮抗罗哌卡因致惊厥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了解罗哌卡因引起惊厥时的剂量,对机体的影响及咪唑安定对罗哌卡因致惊厥的拮抗作用。方法 家兔20只,分成罗哌卡因组(R)和咪唑安定+罗哌卡因组(MR),均在未麻醉下行耳正中动脉、耳缘静脉穿刺置管。经动脉监测MAP、HR,取样测全血乳酸浓度、血气及血浆罗哌卡因浓度。MR组预先经静脉推注咪唑安定0.8mg/kg,两组均以 0.5ml/min 输注0.75%罗哌卡因至惊厥发作停药。记录抽搐起止时间为惊厥持续时间。结果R组和MR组罗哌卡因惊厥阈量分别为486mg/kg和12.26mg/kg,惊厥持续时间分别为7.25min和8.59min,惊厥时动脉血药浓度分别为11.52μg/ml和16.77μg/ml,罗哌卡因4.86mg/kg对血压、心率影响很小,罗哌卡因12.26mg/kg使血压下降31%,心率减慢35%,停药后逐渐恢复正常,两组动物均无需特殊处理全部存活。MR组在惊厥过程中能维持动脉血pH正常,血乳酸水平不升高。结论 罗哌卡因对心血管毒性作用较轻,0.8mg/kg咪唑安定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罗哌卡因的全身毒性反应,能提高罗哌卡因惊厥阈量2.5倍。
杜敏逸吴新民马琼解大建桂志兰
关键词:酰胺类咪达唑仑惊厥罗哌卡因局麻药咪唑安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