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娈

作品数:7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台风
  • 3篇登陆台风
  • 2篇降水
  • 1篇登陆
  • 1篇登陆过程
  • 1篇动力因子
  • 1篇引导气流
  • 1篇散度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气流
  • 1篇气旋
  • 1篇强降水
  • 1篇强台风
  • 1篇热力
  • 1篇热力结构
  • 1篇鲇鱼
  • 1篇路径突变
  • 1篇敏感性
  • 1篇莫拉克
  • 1篇空间插值

机构

  • 6篇南京信息工程...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篇许娈
  • 4篇崔晓鹏
  • 4篇高守亭
  • 2篇何金海
  • 1篇冉令坤
  • 1篇任晨平
  • 1篇沈新勇
  • 1篇刘海军
  • 1篇林青
  • 1篇黄永杰

传媒

  • 3篇大气科学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逐时降水站点资料空间插值方法对比研究被引量:16
2017年
自动站降水资料的格点化是目前气象业务及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空间插值方法是数据格点化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本文选取3个降水个例分别作为大范围强降水、大范围弱降水和局地强对流3种类型降水的典型代表,采用8种常用的插值方法,设计3组试验,通过交叉检验对比8种插值方法降水的插值效果及站点密度对插值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密度站点试验表明(站点平均距离约为9.0 km),8种插值方法降水的插值效果依次为CR、IW、NN、LP、KR、TL、MQ和SP,8种插值方法之间的差异小于样本间的差异,即插值效果主要取决于站点的分布而不是插值的方法。低密度站点试验表明(站点平均距离约为30.0 km),大范围降水个例(包括大范围强降水和大范围弱降水)插值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显著增大,不同插值方法之间的差异也增大;而局地强对流个例中,插值后均方根误差增大幅度较小,不同插值方法之间的差异较小。利用CR、IW和NN等3种插值方法开展站点密度敏感性试验,试验表明站点密度提高有利于减小降水插值误差,但站点平均距离达13.0 km甚至更密时,降水误差减小的趋势变缓。
许娈董美莹陈锋
关键词:空间插值敏感性
登陆台风“凡亚比”(1011)合力散度特征诊断研究——垂直分布特征
2016年
本文利用2010年1011号台风"凡亚比"登陆过程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资料,诊断分析了"凡亚比"台风环流合力散度的垂直分布及其演变特征。结果指出,合力散度的显著区一直与台风系统相伴随,可以有效地示踪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简称TC)的移动,并能较好地识别TC强度、结构的发展演变。台风中心偏东一侧流入层的合力散度异常信号首先出现并发展,反映出环流的非对称特征。随着台风趋于成熟,合力散度逐渐增强,高度扩展,对称性也逐渐增加;台风中心上空为合力辐合,外围为合力辐散,垂直方向上合力辐合与辐散相间的结构对应上升运动极值区及强降水,即对应台风眼墙位置。合力散度面积指数和强度指数的分析指出,垂直方向上辐合与辐散面积指数负相关;各层的合力辐合强度指数普遍大于辐散强度指数,垂直方向上两强度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合面积指数与强度指数,可知垂直方向上合力辐合与辐散此消彼长。运用合力散度方程对该垂直分布特征的成因展开分析,发现风速u分量平流随经度变化项和风速v分量平流随纬度的变化项是TC眼区合力辐合部分的主要贡献项,垂直运动项决定了TC眼墙的合力辐合与辐散相间的垂直分布特征。
许娈崔晓鹏高守亭任晨平
关键词:台风
台风“鲇鱼”(1013)路径突变过程的成因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利用NCEP提供的GFS(Global Forecast System)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西北太平洋最强台风"鲇鱼"(1013)路径突变的成因开展诊断分析,研究其影响系统、引导气流的演变特征等,并运用CPS(Cyclone Phase Space)方法对其生命史中的热力结构演变过程进行定量描述,重点分析路径突变前后各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鲇鱼"移入南海后,冷空气南侵导致其热力结构发生变化,台风环流右侧较暖,此时引导气流微弱,"趋暖"运动占主导,首先引起路径向右偏转,随后引导气流转为西南气流并逐渐增强,在二者共同作用下,"鲇鱼"路径持续右转,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完成路径突变。
许娈崔晓鹏高守亭黄永杰
关键词:路径突变引导气流热力结构
2010年西北太平洋超强台风“凡亚比”和“鲇鱼”的诊断与模拟研究
我国是世界上热带气旋登陆最多、受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热带气旋的强度、结构及路径的异常变化是目前台风预测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选取2010年西北太平洋两例超强台风—“凡亚比”(1011)和“鲇鱼”(1013)作为研究...
许娈
关键词:超强台风
文献传递
登陆台风“凡亚比”(1011)合力散度分布及演变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本文利用1011号台风"凡亚比"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资料及合力散度方程,诊断分析了"凡亚比"台风的合力散度水平分布及演变过程。首先将模拟的"凡亚比"生命史划分为五个阶段,然后计算各阶段整层垂直积分的合力散度,得到以下发现:在"凡亚比"快速增强阶段,台风中心附近首先出现合力辐合区,外围为合力辐散区;"凡亚比"成熟期和鼎盛期,合力辐合区呈现出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半径约150 km的近似圆形分布,且中心附近辐合强度最大,向外逐渐减弱,外围合力辐散区呈螺旋云带状分布,宽度约200 km;"凡亚比"第一次登陆过程中,台风中心与合力辐合极值中心发生偏离,合力散度强度逐渐减小,对称结构被破坏;二次登陆后,辐散区迅速衰减甚至消失,但台风中心附近仍存在比较明显的合力辐合。"凡亚比"整个生命史中,合力辐合的平均强度普遍大于辐散的平均强度,前者与台风强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总体上,合力散度的强信号始终与台风环流系统相伴随,其演变能较好地反映出台风强度及结构的发展和演变。
许娈高守亭崔晓鹏何金海
关键词:台风
1011号台风“凡亚比”登陆过程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WRF V3.2.1对"凡亚比"台风(1011)的登陆过程开展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模拟采用三重嵌套,最高分辨率为3 km,共积分120 h(5 d)。利用收集到的观测资料对模式模拟的结果进行了较细致的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模式较好地模拟再现了"凡亚比"台风的发展演变以及两次登陆过程,模拟的台风路径与观测路径较为一致,模式也较好地把握住了"凡亚比"台风的强度演变过程,模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进一步利用高分辨率模拟资料对此次台风登陆过程的强降水开展了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时段内,散度垂直通量绝对值的垂直积分<|Q|>与地面降水区有很好的对应,两者在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上比较一致,在降水大的区域<|Q|>的值也大,这表明<|Q|>对"凡亚比"台风强降水具有较好的诊断和指示意义。
刘海军沈新勇许娈冉令坤崔晓鹏
关键词:台风登陆强降水高分辨率数值模拟
集合动力因子对登陆台风“莫拉克”(0908)暴雨落区的诊断与预报研究被引量:19
2013年
"莫拉克"是2009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中影响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大的台风。"莫拉克"带来的强降水导致台湾南部发生50年来最严重的水灾,福建、浙江等省的部分站点过程雨量超过50年一遇。因此,在台风暴雨(强降水)预报中,能否准确把握其落区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WRF对台风"莫拉克"进行高分辨率数值模拟(三层嵌套,最高分辨率为2km)。模式较好地再现了台风中心的移动路径、强度;模拟的降水分布区域与实况也较为相符。利用再分析资料及模拟的高分辨率资料对暴雨成因进行诊断分析,表明造成此次强降水过程的水汽主要由西南季风输送,并且垂直运动旺盛,贯穿整个对流层。根据集合动力因子预报方法,运用广义湿位温、对流涡度矢量垂直分量及水汽散度通量对暴雨落区进行了诊断和预报,发现广义湿位温等值线的"漏斗状"区域与暴雨落区对应关系显著;基于NCEP-GFS每日四次的预报场资料,利用对流涡度矢量和水汽散度通量做出的降水落区预报表明,二者对降水落区均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强降水主要位于对流层中低层对流涡度矢量垂直积分量的梯度大值区附近,其时间演变与观测降水的演变具有相当高的一致性;水汽通量散度抓住了垂直运动和水汽散度这两个引发暴雨的关键因子,对降水的发生范围和强降水极值中心的判断更为准确。这三个动力因子都可以为"莫拉克"台风暴雨(强降水)落区提供信号,对台风暴雨落区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预报意义。
许娈何金海高守亭林青
关键词:动力因子暴雨落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