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杰

作品数:20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骨折
  • 8篇股骨
  • 4篇内固定
  • 4篇骨头
  • 4篇股骨头
  • 4篇钢板
  • 3篇牙髓
  • 3篇上骨折
  • 3篇手术
  • 3篇手术治疗
  • 3篇髓芯减压
  • 3篇头坏死
  • 3篇髁上骨折
  • 3篇护理
  • 3篇坏死
  • 3篇骨头坏死
  • 3篇股骨头坏死
  • 3篇股骨髁
  • 3篇股骨髁上骨折
  • 2篇牙髓干细胞

机构

  • 20篇秦皇岛市第一...

作者

  • 20篇许杰
  • 6篇姜永冲
  • 6篇张知博
  • 5篇李学金
  • 4篇严宏践
  • 4篇刘飞
  • 3篇高国芹
  • 3篇王新民
  • 3篇张冰
  • 2篇李群
  • 2篇才春东
  • 2篇裴宝岩
  • 2篇刘颖
  • 2篇贾洪菊
  • 1篇王巍
  • 1篇温晓燕

传媒

  • 3篇中国基层医药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河北医学
  • 1篇河北中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第八届全国创...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ISS钢板与解剖钢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比较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比较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钢板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采用闭合复位LISS钢板内固定的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资料,并与45例解剖钢板内固定的股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LISS钢板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出血量短于或少于解剖钢板组,放射线暴露时间长于解剖钢板组,HSS评分高于解剖钢板组,疗效优于解剖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钢板组有3例A3型患者术后8个月骨折未愈合,其中2例合并钢板断裂,再次手术,更换解剖钢板,大量植骨后骨折愈合。结论闭合复位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对股骨髁上骨折是较理想的选择。
李学金高国芹张冰才春东许杰
关键词:股骨髁上骨折解剖钢板骨折内固定
加长柄股骨头置换与PFNA Ⅱ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对比分析PFNAⅡ内固定与加长柄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9月~2011年6月的102例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A、B组各51例,A组采取PFNAⅡ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分别记录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隐性失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于术后1周及1个月、3个月、6个月,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B组,但隐性失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高于B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B组明显优于A组。结论对于年龄70岁以上,患有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PFNAⅡ内固定与采用加长柄股骨头置换均是一种效果确切的方法,但后者优点相对突出,针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方法中加长柄股骨头置换更优。
许杰张知博姜永冲李小伟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高龄
一种使用安全性高的断尾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使用安全性高的断尾器,包括断尾器手柄、断尾端、断尾槽、钉尾和长臂钉,所述断尾器手柄的右端固定设有断尾端,断尾端的右侧上端位置呈横向设有断尾槽,断尾槽的下端设有夹持槽,此装置中钉尾通过持片上的夹持块抵触...
许杰崔红丽
文献传递
AO解剖钢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患者的护理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应用AO解剖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2003年1月—2012年10月应用AO解剖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患者57例,获得随访45例,对45例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及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进行病情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指导术后合理的饮食和功能锻炼。结果45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4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450ml,切口愈合时间为14~18d,膝关节HSS评分平均71.6分,无切口感染、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病例。结论加强AO解剖钢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高国芹李学金张冰才春东许杰
关键词:护理股骨髁上骨折骨折内固定
骨科外固定支架针道感染原因分析及防治
2012年
目的探讨骨科外固定支架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对应的防治方案。方法对98例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针道分泌物或渗出物细菌培养结果、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和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生针道感染9例,感染率9.18%。针道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是固定时间、伤情、固定部位、外固定支架稳定性和有无伴有糖尿病。结论针道感染的高危因素为固定时间、伤情、固定部位和有无伴有糖尿病,对有高危因素存在的支架固定治疗者固定针的针道要监测各项感染指标,减弱高危因素,避免针道感染的发生。
张知博许杰姜永冲严宏践
关键词:骨科外固定架
应用缝合锚钉结合钩钢板固定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评估应用缝合锚钉结合钩钢板固定治疗Neer Ⅱ 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采用缝合锚钉重建喙锁韧带结合钩钢板固定治疗21例Neer Ⅱ B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闭合骨折,且未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1~63岁,平均38岁。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7个月。最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20周,平均9周。术后内固定物未出现失效情况,且内固定取出后无再发肩锁关节脱位。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技巧的前提下,缝合锚钉结合钩钢板固定治疗不稳定型NeerⅡ B型锁骨远端骨折效果显著,具有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的特点,并且可获得接近解剖的喙锁间距及良好的肩关节功能。
许杰张知博鲁阳刘飞高赫崔红丽
关键词:锁骨骨折远端钩钢板缝合锚钉
成人新鲜孟氏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2012年
孟氏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0.8%,临床上如处理不当,并发症较多。其治疗方法特别是对于桡头小头脱位复位方法及环状韧带是否需修复争议较大。笔者回顾性分析62例手术治疗的成人新鲜孟氏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该骨折的手术方法,现报告如下。
张知博许杰姜永冲严宏践
关键词:新鲜孟氏骨折手术治疗成人全身骨折环状韧带复位方法
胃癌根治术患者继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患者继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PRC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159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PRCs发生率。分析胃癌患者发生PRCs的相关因素,构建PRCs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该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159例胃癌患者手术后41例发生PRCs,发生率为25.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X_(1))、吸烟史(X_(2))、低白蛋白血症(X_(3))、肺基础病史(X_(4))及开腹手术(X_(5))是胃癌患者PR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筛选出的高危因素构建PRCs预测模型为logit(P)=0.975X_(1)+1.107X_(2)+0.957X_(3)+2.197X_(4)+1.529X_(5)-2.938。该模型对胃癌患者发生PRCs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8(95%CI=0.765~0.891),预测敏感度为90.2%,特异度为61.0%。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发生PRCs风险较高,高龄(≥75岁)、吸烟史、低白蛋白血症、肺基础病史及开腹手术是胃癌患者PR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有助于临床上对PRCs风险的早期评估。
崔红丽贾洪菊许杰
关键词:胃癌
两种方法治疗断端分离锁骨骨折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12年
断端分离锁骨骨折按AO手术指征均首选手术治疗,可采用重建钛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无手术指征患者可采用锁骨带外固定等保守治疗。为此,笔者120例断端分离锁骨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以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张知博许杰姜永冲严宏践
关键词:锁骨骨折手术治疗无手术指征保守治疗骨折患者
加味肾气丸联合髓芯减压术、人牙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加味肾气丸联合髓芯减压术、人牙髓基质干细胞(hDPSCs)移植对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只日本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髓芯减压组(以下简称髓减组)、髓芯减压+干细胞移植组(以下简称髓减干移组)、髓芯减压+干细胞移植+加味肾气丸组(以下简称髓减干移加味肾气丸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通过肌肉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正常组肌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正常组和模型组造模期间不予任何干预,髓减组于造模第4周给予髓芯减压术治疗,髓减干移组于造模第4周后予髓芯减压术+hDPSCs移植治疗,髓减干移加味肾气丸组在开始造模第1天即开始进行加味肾气丸灌胃治疗,每周2次,连续灌胃12周,于造模第4周后予髓芯减压术+hDPSCs移植治疗。比较各组造模第12周空骨陷窝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情况,并通过Micro CT检测计算各组造模第12周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分离度(Tb.Sp)、结构模型指数(SMI)、骨密度(BMD)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造模第12周空骨陷窝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髓减组、髓减干移组、髓减干移加味肾气丸组造模第12周空骨陷窝率均降低(P<0.05),且3个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减干移加味肾气丸组水平最低,其次是髓减干移组,最后是髓减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造模第12周后血清VEGF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髓减组、髓减干移组、髓减干移加味肾气丸组造模第12周血清VEGF水平均升高(P<0.05),且3个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减干移加味肾气丸组水平最高,其次是髓减干移组,最后是髓减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造模第12周BV/TV、Tb.Th、Tb.N、BMD均降低(P
许杰刘飞王新民白玉玺鲁洋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激素类牙髓肾气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