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燕转

作品数:21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东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出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文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文学
  • 7篇聂华苓
  • 6篇诗学
  • 5篇文化
  • 5篇小说
  • 3篇叙事
  • 2篇新移民
  • 2篇移民
  • 2篇审美
  • 2篇桃红
  • 2篇文化视野
  • 2篇文学场
  • 2篇文学场域
  • 2篇文学批评
  • 2篇现代主义
  • 2篇民间文化
  • 2篇跨文化视野
  • 2篇古代小说
  • 2篇《桑青与桃红...
  • 2篇澳门文学

机构

  • 11篇东莞理工学院
  • 10篇暨南大学
  • 2篇澳门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21篇许燕转
  • 2篇朱寿桐
  • 1篇潘郁琦
  • 1篇傅天虹
  • 1篇李伟

传媒

  • 4篇华文文学
  • 2篇电影评介
  • 2篇芒种
  • 1篇小说评论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电影文学
  • 1篇文艺争鸣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汕头大学学报...
  • 1篇当代作家评论
  • 1篇东莞理工学院...
  • 1篇吉林地质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化气根现象与新移民文学心态——兼论澳门新移民文学中的文化气根现象被引量:1
2009年
一个新移民文艺家,即便是'扎根'澳门再久、再深,他们的作品也难以真正对澳门社会文化实现'零距离'的表现。由于文化认同与心理、情感认同产生的机制不同,移民文人对于异地文化元根的表现总会有些隔膜,他们表现的文化可以描述为文化气根——一种与深入到泥土内部的文化元根并不一样。文化气根既彰明较著又相当浅显,这是移民文学家普遍的创作现象,对于澳门新移民文学而言,这是它的部分特色。
朱寿桐许燕转
关键词:澳门文学
叶维廉诗学批评的生发点——从《秘响旁通:文意的派生与交相引发》说起
2010年
《秘响旁通》一文通过对"秘响旁通"的"具体经验"的条分缕析和为其寻找理论支撑、历史依托,使得哲学意义上的经验成为叶维廉诗学批评的生发点。"秘响旁通"是关于物的认识,叶维廉将其落实到以具体经验为核心的中国古典传释学、跨文化传释的"文化模子"说在各种文化冲突现象中进行思考,融汇了秘响旁通的三个层次,使其自身的诗学建构也形成一个不断交相引发的内在对话体系。
许燕转
关键词:诗学体系
论白先勇小说的“叠置时空”叙事被引量:2
2010年
从对人心理困境的思索出发,白先勇的小说在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的艺术表现上,人物由于具有不同地理时空的多重生存境遇,在冲突碰撞中形成心理上一种或交错或并置的新时空形态——"叠置时空"。在此中,人物既是自己的影子,在无边、重叠的空间下的循环,也在异质交融的困境中分裂;叙事结构主要以"发散的刺球"模式建构。
许燕转
关键词:心理困境叙事
跨时空的多重对话——《失去的金铃子》的诗学分析
2011年
《失去的金铃子》是聂华苓在恐惧、寂寞、孤独的时空中借以与自我、外界对话的一部作品。小说在"传统"与"现代"、"女性悲剧"与"主体成长"等矛盾对峙之外,还具有跨时空的多重对话的意义。通过主人公的自我对话、"经验主体"和"叙述主体"的抢话和交融、跨时空的自我对话等多重对话,小说实现了作者在离散之后,对"她"过去的历史或"无历史"处境的回投。
许燕转
关键词:聂华苓
海外写作:面对孤独与漂泊——访美华作家潘郁琦女士被引量:1
2009年
2009年7月22至26日,'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教学工作研讨会暨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世界华文文学课程高级进修班'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召开。
许燕转潘郁琦
关键词:世界华文文学孤独文艺副刊
城市化浪潮与文化地理视域——论东莞文学与文化批评
2014年
东莞文学已然成为特色鲜明,且有全国性影响的地域性文学,但东莞文学与文化批评却被指认停留在尴尬的学步阶段。这主要是因为研究者忽视了这样一种视野,即从文化地理视域与城市化浪潮中的文学研究和文化批评的复杂关系中取得化约点,如能从这样的角度来考察东莞文学批评,便可发现,其可被放置在更高更广的平台上来肯定和审视。本文藉着文化地理学与城市文学的相关理论和视野,将东莞文化与文学批评一方面置于地域空间的纵向言说中,另一方面置于城市化演变的时间序列中加以观照,由此有效看待东莞文化与文学批评的进展。
许燕转
关键词:文学地理城市化
华文离散诗学的审美共性被引量:1
2017年
华人离散文学就是散居在世界各地的华人所创作的文学。华文离散诗学是从诗学的层面,以世界的视野和跨文化的视角,对华文离散文学作整体性的梳理、深化、提升,总结华文离散文学艺术规律、离散文化本质及规律。一个世纪以来,离散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作家,在原乡与异乡两个文学场域之间,身处文化离散、生活失重、身份碎片化的环境之中,以写作彰显个人的生存方式,以华文文学的独特身份融入世界文学的舞台之上,华文离散诗学是华文诗学和离散美学交汇共生的产物,具有丰富的理论张力,是当代文艺界关注和拓展的理论领域。
李伟许燕转
关键词:诗学审美
论聂华苓之于台湾五六十年代文学场域
2012年
聂华苓是海外华文文坛上著名的女作家、翻译家和文化活动家。然而当前大陆对其研究,尤其是台湾时期(1949~1963年)的研究是缺失的。其主要原因是除了意识形态的历史隔阂外,还有许多尘封的资料未被发现。本文通过对第一手资料的梳理,认为早在1960年白先勇等创立《现代文学》并出现女作家的现代主义作品之前,聂华苓就凭借其外语优势,
许燕转
关键词:现代主义文学聂华苓亨利·詹姆斯海外华文现代主义小说
宗教救国与“新人”设计:“五四”时期宗教文化论被引量:3
2017年
"五四"先期,文化先驱们从积贫积弱的中国放眼东西,从传教士、归国留学生的文化视域中,意欲寻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前行的路径,设计出不偏不倚的现代性方案:宗教救国"新人"思路,宗教文化成为其他一切必要改革包括当时急需的社会政治改革的基础和取向。而正是从补儒易佛、取道耶稣的秩序呈现中,中国开始不遗余力地去探索中西民族性、文化的差异,并围绕"国民性"(人)这一中心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许燕转
关键词:宗教文化
“自由主义”与《自由中国》文艺栏——论聂华苓之于台湾五六十年代文学场域
2012年
如若说聂华苓个案的整体价值是被学界低估的话,其第一阶段在台湾14年的文艺创作与活动则无疑更是被遮蔽的。因附着于后来遭封禁的自由知识分子杂志《自由中国》,不管其此创作收获如何丰硕、文化活动影响如何广大。
许燕转
关键词:自由主义者聂华苓台湾文坛自由知识分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