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谌伟

作品数:42 被引量:361H指数:13
供职机构:湖北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8篇暴雨
  • 7篇雨量
  • 7篇大暴雨
  • 6篇气候
  • 6篇环流
  • 5篇面雨量
  • 5篇长江
  • 5篇长江流域
  • 4篇台风
  • 4篇台风云娜
  • 4篇气候特征
  • 4篇暴雨过程
  • 3篇灾害
  • 3篇中尺度
  • 3篇水汽
  • 3篇特大暴雨
  • 3篇强降水
  • 3篇秋季
  • 3篇秋季暴雨
  • 3篇小波

机构

  • 42篇湖北省气象局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武汉区域气候...

作者

  • 42篇谌伟
  • 15篇毛以伟
  • 10篇金琪
  • 6篇王丽
  • 6篇李才媛
  • 6篇施望芝
  • 5篇王晓玲
  • 4篇王仁乔
  • 4篇岳阳
  • 4篇邓红
  • 3篇李银娥
  • 3篇周月华
  • 3篇徐双柱
  • 3篇韦惠红
  • 3篇张家国
  • 3篇王珏
  • 2篇顾永刚
  • 2篇龙利民
  • 2篇周筱兰
  • 2篇邱爱武

传媒

  • 3篇湖北气象
  • 3篇气象科技
  • 3篇暴雨灾害
  • 2篇气象科学
  • 2篇气象
  • 2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地质灾害与环...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岩土力学
  • 1篇灾害学
  • 1篇气象学报
  • 1篇高原山地气象...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2004年全...
  • 1篇2006年全...
  • 1篇第26届中国...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第26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6篇2005
  • 8篇2004
  • 2篇2003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WP产品在强对流天气诊断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06年
利用ECMWF、T213、T106数值预报产品及各物理量场,对已知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大尺度条件,预报中尺度环流出现的统计概率进行探讨:首先将武汉中心气象台过去总结的强对流天气模型与数值预报产品中的环流形势进行对比分析,当所预报的环流形势满足强对流天气模型时,认为大尺度条件将会促进中尺度天气的发生发展.再对数值预报产品中的有关物理要素场和值进行诊断分析,当所诊断的结果反映出有中尺度次级环流出现或有利中尺度对流天气发生时,最后对强对流天气落区、落点及降水性质进行诊断分析.同时,还利用AREM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2年7月21~24日过程进行诊断分析,预报效果较好.通过诊断分析,得出了强对流天气落区、落点及降水性质与各要素之间预报场和值的关系,同时也为今后精细化预报提供了启示和参考.
施望芝崔春光谌伟毛以伟
关键词:数值预报产品强对流天气
应用最优化订正法制作长江流域面雨量预报
利用最优化订正法,通过对几种数值降水预报进行订正,来制作长江流域面雨量预报。2007年6-10月业务试验表明,长江流域平均的面雨量预报准确率比数值降水预报准确率高16[%]左右,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周筱兰谌伟邱爱武
关键词:长江流域面雨量预报
文献传递
多种气象资料在荆门暴雨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卫星云图和SWAP强对流路径预报资料、多普勒雷达以及风廓线雷达资料,用天气动力学诊断方法,对2013年一次影响湖北省荆门地区的江淮气旋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是由于中高纬有高原槽发展东移,槽前正涡度平流作用使得低层西南涡加强,低层减压形成江淮气旋,气旋东移发展而产生暴雨;(2)强降雨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段,分别与西南涡加强东移和江淮气旋生成有很好的对应;(3)500h Pa垂直速度表明,强上升运动区的移动方向与雨带移动方向一致;水汽通量辐合中心发展并向东北方向移动,跟强降水有直接的对应关系;(4)风廓线雷达反演的热成风温度平流变化,大气折射率常数大值中心以及SWAP的强对流云团的路径外推预报对本地强降水发生位置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崔恒立王东仙赵宇谌伟何欢
关键词:江淮气旋风廓线雷达卫星云图
降雨因子对湖北省山地灾害影响的分析被引量:15
2005年
根据湖北省1950~2003年726个山洪地质灾害样本,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滑动t-检验显示,逐年灾害数在1974年、1988年前后出现两次显著性突变增多(其中山洪、滑坡增多最明显),逐年降雨量也相应有两次增加,二者相关系数可达0.3。表明我省年降雨量趋势性增加是灾害增多的主要诱因。进一步分析表明,暴雨以上强降雨是山洪、滑坡、泥石流、塌陷的主要诱因,连阴雨是崩塌的主要诱因,同时对滑坡、泥石流、塌陷有重要影响,对山洪灾害影响则较小。
毛以伟周月华陈正洪谌伟金琪王仁乔王珏
关键词:降雨因子山洪地质灾害
大别山西侧极端降水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构与传播特征被引量:47
2015年
2012年7月12—13日中国鄂东北连续2 d出现特大暴雨,过程最大总雨量达600 mm。重点利用卫星、雷达和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等,分析了7月12日大别山西南侧极端强降水型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过程、结构和传播特征等。研究表明:(1)鄂东北特大暴雨是由一个向后传播-准静态α中尺度强对流系统(后向建立中尺度对流系统)产生的。(2)该类型中尺度对流系统频发于鄂东北地区,与鄂东北东侧大别山脉对雷暴冷池的阻挡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大别山山脉对雷暴冷池的阻挡导致冷空气在山前堆积并形成回流,回流使中尺度对流系统传播由向下风方转为向上风方。(3)向后传播方式演变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因少动或因列车效应明显,常在山前一定距离内产生极端强降水。(4)雷暴冷池向上风方运动导致对流单体向后向传播,是指状对流云团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张家国周金莲谌伟张蒙蒙黄小彦牛奔
关键词:极端强降水地形锋前暖区
对湖北省2002年一次秋季暴雨天气过程的分析被引量:6
2003年
对湖北省2002年11月13~15日发生的一次秋季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同时从水汽、热力、动力等物理量特征对其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秋季暴雨是在东亚大陆“两槽一脊”的环流背景、高低空急流的配合、北方有冷空气南侵以及深厚的水汽辐合等条件下发生的。
金琪谌伟
关键词:暴雨过程分析水汽条件动力条件
长江中游地区近40年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利用最近40年的资料统计分析了长江中游地区年、夏季、汛期大范围暴雨的时空特征,包括地域分布、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水偏多的年份里面其降水的集中区域主要集中在沿江以及长江以南的区域里面;汛期与夏季...
毛以伟何志学谌伟韦惠红
关键词:暴雨小波分析气候特征
文献传递
夏季105~125°E垂直经圈环流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温的联系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质量流函数方案和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研究了1979—2006年夏季105~125°E范围垂直经圈环流的变化特征及其与邻近海域海温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1)在105~125°E区域,夏季北半球Hadley环流明显偏强,和南半球Hadley环流对称出现,形成明显的"Hadley环流对"。2)小波分析显示,Hadley环流变化有准2~4a和4~6a周期。近28a来,南半球Hadley环流有南退趋势,北半球Hadley环流逐渐增强,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这种变化较显著。3)105~125°E区域夏季"Hadley环流对"的异常和邻近海域海表温度关系密切。无论是IOD(Indian Ocean Dipole)事件还是ENSO均对东亚经圈剖面内"Hadley环流对"产生影响,Hadley环流的主要模态EOF1与同期和滞后的SSTA的相关在太平洋上表现出El Nino发展期、盛期的海温分布形态。南半球Hadley环流偏北(南),北半球Hadley环流减弱(增强),则到来的冬季的El Nino(La Nina)发展,这对ENSO事件具有一定的预报意义。IOD事件对南半球Hadley环流的影响是显著的,当负IOD事件时,南半球Hadley环流减弱,但正IOD事件时并未显著相反。
岳阳管兆勇谌伟
关键词:EOF海面温度ENSO
台风“云娜”降水云区中单站大暴雨诊断分析和预报
实际工作表明,在台风降水云区中,有的站点有大暴雨、有的站点无大暴雨发生。这给单站预报带来较大难度。为了提高台风降水云区中单站大暴雨预报准确率,本文利用T213客观分析场和预报产品,采用多种物理量综合诊断分析方法,对登陆强...
毛以伟施望芝谌伟陈亮王晓玲
关键词:次级环流大暴雨
文献传递
2008年7月22日梅雨锋西段襄阳特大暴雨成因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探测等资料,对2008年7月22日梅雨锋西段襄阳特大暴雨成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鞍"型大尺度环流配置下,沿副热带高压西北侧北上的西南暖湿气流与东北低涡后部南下的变性干冷空气交汇于江淮—汉水流域,形成以边界层湿度梯度为主要特征的准静止锋面系统,为襄阳特大暴雨形成、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随着高原槽东移、西南低涡发展,襄阳附近锋生加强,在充足的水汽和弱的热力不稳定层结条件下,边界层锋生和与之相联系的高空急流右后侧强辐散耦合可能是襄阳强降水发生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制;3)特大暴雨的发生与其北侧超低空东北风急流和南侧南风急流之间辐合的加强有密切关系,边界层锋生加强也与干湿两支气流发展有关,雷达观测表现为弱而宽的回波带变窄、强度增大;4)汉江上游地区的喇叭口地形和中游地区的峡谷通道也可能是有利于南北风超低空急流在襄阳交汇产生强锋生的重要原因;5)边界层水汽通量辐合中心与强降水中心吻合,对降水定点预报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谌伟岳阳邓红张家国
关键词:梅雨锋锋生急流边界层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