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东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酸酯
  • 3篇碳酸酯
  • 3篇聚丙撑碳酸酯
  • 3篇环氧
  • 2篇氧化碳
  • 2篇环氧丙烷
  • 2篇教学
  • 2篇共聚
  • 2篇二氧化碳
  • 2篇复合材料
  • 2篇丙烷
  • 2篇复合材
  • 1篇动力学
  • 1篇液晶
  • 1篇液晶高分子
  • 1篇乙基
  • 1篇有机锌
  • 1篇三元共聚
  • 1篇双语
  • 1篇双语教学

机构

  • 6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8篇谢东
  • 5篇张超灿
  • 4篇吴力立
  • 2篇王献红
  • 2篇王佛松
  • 2篇赵晓江
  • 1篇蔡元婧
  • 1篇董丽杰
  • 1篇胡园园
  • 1篇陈万煜
  • 1篇全志龙

传媒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塑料工业
  • 1篇广东化工
  • 1篇有机硅材料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应用于课程教学被引量:5
2020年
《高分子共混改性》是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应用相关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内容多且杂、更新快,传统满堂灌教学方式受到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时的制约,课程内容覆盖有限,同时,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外不会主动去学习相关资料。笔者在该课程中进行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探索,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其自学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
谢东吴力立董丽杰陈万煜胡园园
关键词:教学方法改革
稀土三元催化剂中有机锌对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共聚反应的影响研究
本文合成了二乙基锌、二正丙基锌、二正丁基锌、二异丙基锌、二异丁基锌、二仲丁基锌、苯基锌、苄基锌、二环己基锌。利用不同有机锌与三氯醋酸钇及甘油组合制备了稀土三元催化剂并催化了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的共聚合。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
谢东
关键词: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合反应
文献传递
稀土三元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环氧丙烷/环氧环己烷的三元共聚合研究被引量:12
2005年
在稀土三元催化剂(三氯乙酸稀土配合物/二乙基锌/甘油)催化下实现了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及环氧环己烷的三元共聚合.该催化剂对二氧化碳与环氧环己烷共聚的催化活性比对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共聚的高.增加反应单体中环氧环己烷的比例可提高共聚物中环己撑碳酸酯的含量,大幅度改善共聚物的耐热性.
谢东全志龙王献红赵晓江王佛松
关键词:二氧化碳环氧丙烷环氧环己烷三元共聚
高校双语教学三要素
2008年
指出了高校双语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对高校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的三要素(教材、学生、教师)进行了论述。
谢东张超灿吴力立
关键词:双语教学高校教育
聚丙撑碳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被引量:1
2018年
研究了硅烷偶联剂(包括KH-570、WD-923、WD-924、WD-932、WD-30、WD-51)以及官能小分子(丙烯酸AA、马来酸酐MA、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改性对硅酸钠水解法制备的纳米Si O2在聚丙撑碳酸酯(PPC)中分散性的影响。发现利用KH-570改性以及丙烯酸原位接枝聚合的方法可以制备PPC/nano-SiO_2复合材料,纳米SiO_2在PPC中分散良好,所得膜的透光率为65%。FTIR、SEM、DSC、TG及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纳米SiO_2与PPC基体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SiO_2以纳米粒子形式均匀分散在PPC基体中,使PPC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都得到了较大提高。
谢东王新吴力立张超灿
关键词:聚丙撑碳酸酯纳米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
不同分子量聚丙撑碳酸酯的封端及热分解被引量:8
2007年
采用不同封端剂对聚丙撑碳酸酯(PPC)进行了封端,并研究了封端前后PPC的热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封端极大地提高了PPC的热降解温度,未封端PPC同时按多种机制进行热降解,而封端PPC在整个降解过程中只按无规断链机制降解。不同分子量的PPC的热重结果表明未封端PPC的起始降解温度随着分子量的提高而提高,而封端PPC的热降解温度与分子量的关系不大。
谢东张超灿王献红赵晓江王佛松
关键词:聚丙撑碳酸酯封端热分解动力学
聚丙撑碳酸酯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
2009年
为了提高聚丙撑碳酸酯(PPC)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采用不同工艺制备了PPC/聚对苯甲酰胺(PBA)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溶液共混制备的PPC/PBA复合材料均为多相材料,而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且PBA的质量分数不超过4.5%时,可以制备PPC/PBA分子复合材料。拉伸和热分析测试表明PBA4.5分子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模量、热分解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均高于纯PPC。FTIR、DSC、SEM结果证明了PBA4.5中PBA的纳米级分散,尺寸为100 nm左右。
谢东张超灿吴力立
关键词:分子复合材料聚丙撑碳酸酯液晶高分子
环氧化合物改性侧链氨基聚硅氧烷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以5种单官能缩水甘油醚——腰果酚缩水甘油醚(NC-513)、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苄基缩水甘油醚(692)、正丁基缩水甘油醚(660)及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侧链氨基聚硅氧烷为原料,通过环氧基与氨基的反应对侧链氨基聚硅氧烷进行改性。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下,改性聚硅氧烷的凝胶行为,表征了改性聚硅氧烷的结构。结果表明,NC-513与侧链氨基聚硅氧烷的反应活性最大;且室温以上时,改性聚硅氧烷凝胶的形成不受反应溶剂及原料反应官能团量之比的影响,所形成的凝胶为氢键物理交联;当温度升高时,会伴有羟基缩合的化学交联,烯键不与氨基反应。由于GMA中烯键和环氧基均与氨基反应,故形成化学交联凝胶。AGE、692、660改性聚硅氧烷在有溶剂的体系形成凝胶,在无溶剂情况下不形成凝胶。
蔡元婧张超灿谢东
关键词:环氧基聚硅氧烷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