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肝炎
  • 6篇病毒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综合征
  • 3篇慢性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活化
  • 2篇血小板活化因...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肾综合征
  • 2篇禽流感
  • 2篇流感
  • 2篇活化
  • 2篇活化因子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变异
  • 2篇急性
  • 2篇家系
  • 2篇腹泻

机构

  • 11篇复旦大学
  • 4篇中南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公共卫...
  • 1篇娄底市中心医...

作者

  • 13篇谢德胜
  • 8篇黄建芳
  • 7篇度尧
  • 6篇马瑨
  • 6篇黄海滨
  • 3篇柳春霞
  • 3篇谢玉桃
  • 3篇杨潇瑾
  • 3篇何泽宝
  • 3篇袁颖华
  • 2篇吴缨芳
  • 2篇张勇
  • 2篇张清波
  • 2篇陈常兴
  • 1篇谭德明
  • 1篇肖阳波
  • 1篇崔剑岚
  • 1篇沙新平
  • 1篇刘刚
  • 1篇范勇

传媒

  • 3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肝脏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82例成人急性腹泻病例病原谱检测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了解成人腹泻病流行特征和病原谱分布,为临床制订防控及治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成人24 h肠道门诊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急性腹泻患者粪标本1982份,送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检测。结果 1982份粪便标本中,感染任一致病菌282例,感染率为14.23%,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率最高(8.48%)。感染任一病毒160例,感染率为8.07%,其中诺如病毒感染率最高(5.20%)。本研究显示,无论细菌或病毒感染,均呈现比较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夏秋季以细菌性腹泻高发,而病毒性腹泻多出现在冬季。结论 本研究急性腹泻患者中病原谱较广。副溶血性弧菌、非伤寒沙门菌为细菌性腹泻的主要致病性病源菌,诺如病毒、轮状病毒为病毒性腹泻的主要致病性病原病毒,应根据不同病原的流行情况,在不同季节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杨潇瑾袁颖华黄建芳黄海滨度尧马瑨吴缨芳谢德胜
关键词:急性腹泻病原谱
成功抢救人感染H7N9禽流行性感冒一例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人感染H7N9禽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2013年2月以来,全国各地先后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现将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感染科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科首例抢救成功病例报道如下。
何泽宝谢德胜卢洪洲柳春霞黄海滨度尧黄建芳马瑨
关键词:禽流行性感冒感染科抢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禽流感病毒病例报道
成人H7N9禽流感首现患者6例临床分析
2013年
目的 分析6例H7N9禽流感首现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并对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对我院6例H7N9禽流感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在闵行江川地区发病,均有发热、咳嗽,大多有痰中带血和呼吸困难(5/6),部分患者伴畏寒寒战(1/6)、恶心(2/6)、呕吐(2/6).血常规正常或下降(5/6),淋巴细胞有不同程度下降(5/6),C反应蛋白、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均明显升高(6/6),胸部CT检查显示双肺磨玻璃样及实变阴影,具有短期内病灶进展快的特点;6例患者中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并最终死亡,2例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者存活.结论 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新发传染性疾病,可导致严重的呼吸窘迫综合症,死亡率高.
马瑨何泽宝柳春霞黄建芳黄海滨度尧谢德胜
关键词:流感病毒A型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小板活化因子在肝肾综合征中的作用
2005年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肝肾综合征(HRS)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同期住院的25例有HRS并发症和32例无HRS并发症的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血液中PAF,内毒素(LPS)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肌酐等指标,分析PAF,LPS水平与肝、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并发HRS的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PAF,LPS及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无HRS并发症的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血PAF与LPS,PTA,总胆红素及肌酐水平呈直线相关。结论:PAF与HRS形成有关;形成机制可能是通过PAF介导LPS所致;PAF水平对肝衰竭患者HRS的发生可能有一定预测作用。
谢德胜谢玉桃
关键词:肝炎血小板活化因子肝肾综合征内毒素
DAAs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和安全性
2021年
目的观察IFN-α联合RBV与DAAs方案治疗CH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117例CHC患者不同的情况分为传统标准治疗组37例,DAAs治疗组80例,通过采用RT-PCR定量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CV-RNA含量,检测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以及持续≥24周的病毒学应答(SVR24);通过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生化指标以及APRI指数以评估患者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情况;记录研究过程中所有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DAAs方案治疗在基因水平上ETVR 100%,SVR2488.8%均明显高于传统标准治疗组ETVR 67.6%,SVR2459.5%;在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方面,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肝功能以及肝纤维化均得到有效改善,但DAAs治疗组较传统标准治疗组的疗效更好;在安全性方面,两组的不良反应大多相似,但DAAs方案的整体安全性以及耐受程度要优于传统标准治疗组。结论DAAs方案无论病毒学疗效还是安全性均优于传统标准治疗组。
杨潇瑾袁颖华度尧谢德胜
关键词:CHC干扰素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心电图分析
2005年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的心电图(ECG)改变与损伤原因、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HFRS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ECG的变化,统计并分析ECG在不同患者中的异常类型及异常发生率。结果HFRS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ECG异常率与总的HFRS患者ECG异常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重型、危重型HFRS患者ECG异常率及心肌酶学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5);不同严重程度、不同预后患者ECG异常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5、<0.01);不同损伤原因患者ECG异常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电图逐渐改善患者预后良好。结论HFRS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的ECG改变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有关,与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谢德胜曾爱谊张勇范勇肖阳波
关键词:出血热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心电图
家系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与HLA-Ⅱ类等位基因的关系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家系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特征及与HLA-II类分子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扩增和产物测序检测HBV前C区1896位及BCP区1762/1764位变异,分析家系内慢性HBV感染者121例(实验组)病毒变异特征及与非家系慢性乙肝患者83例(对照组)病毒变异频率差异;用PCR/SSP对家系内慢性HBV感染者的HLA-DQA1和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测定;分析HLA-II类分子基因多态性与家系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的关系。结果实验组前C区1896位变异、BCP区1762/1764位双变异及联合变异率均高于对照组;HLA-DQA1*0501和DQB1*0301等位基因频率和家系慢性HBV感染者前C区1896位、BCP区1762/1764位及联合变异有关;母亲为第一代的感染家系中,子女的前C区1896位及BCP区1762/1764位变异与母亲是否有该位点变异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家系感染HBV患者中,HBV前C区1896位、BCP区1762/1764位双突变及联合变异频率明显高于无家系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系内感染HBV前C区1896位、BCP区1762和1764位变异并非都是由上一代遗传或传播而来,而主要是与个体的免疫状况有关。
谢德胜张清波陈常兴黄建芳马瑨黄海滨度尧
关键词:HLA-DQ抗原等位基因
重型肝炎并发细菌及真菌感染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25
2003年
目的 研究近年重型肝炎患者并发细菌与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前瞻性观察我院 1999年11月~ 2 0 0 2年 11月收治的重型肝炎 ,将其中确诊为并发细菌和 (或 )真菌感染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统计分析有关资料。结果  380例重型肝炎患者共发生 6 2例 (16 .3% )、73例次感染 ,其中医院感染 34例 (4 6 .6 % ) ;革兰阴性 (G- )杆菌和革兰阳性 (G+ )球菌感染分别占 4 9.3%和 2 7.4 % ;真菌感染占 2 3.3% ;>5 0 %的患者有程度不等的畏寒、发热、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380例重型肝炎患者病死率 4 8.2 % ,发生感染的病死率为 5 9.7% ,未发生感染的病死率为 4 5 .9%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重型肝炎继发感染的临床表现与一般感染有所不同 ;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 ;G-杆菌是其常见病原菌 ;感染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 ,有效地控制感染是提高重型肝炎存活率的重要手段。
谢玉桃谢德胜刘征波沙新平谭德明
关键词:重型肝炎细菌感染真菌病
708例腹泻患者粪标本病毒检测及临床特点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了解成人散发性腹泻病毒感染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肠道门诊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腹泻患者粪便标本708份,送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反转录(RT)-PCR进行病毒检测。统计学处理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708份粪便标本中,检出诺如病毒GI型7份,占0.99%;诺如病毒GⅡ型150份,占21.19%;轮状病毒21份,占2.97%;星状病毒3份,占0.42%;腺病毒4份,占0.56%。男性腹泻患者感染诺如病毒GⅡ占26.80%,高于女性的1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57,P〈0.01)。结论本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检测结果以诺如病毒GⅡ型多见,男性高于女性,其次为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腺病毒感染。本组成人腹泻病例病程短,预后良好。
度尧吴缨芳陈云天崔剑岚谢德胜黄建芳黄海滨柳春霞马瑨何泽宝
关键词:腹泻诺罗病毒轮状病毒属腺病毒科
血小板活化因子在急性肝肾衰竭动物模型中对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了解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急性肝、肾衰竭动物模型中对肾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设4组大鼠,分别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N)加内毒素(LPS),D-GaLN加PAF,D-GaLN加LPS加PAF受体拮抗剂及生理盐水,诱导急性肝、肾衰竭动物模型,测肝、肾功能指标并观察肝、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注射D-GaLN大鼠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比生理盐水组升高10倍以上,差异有显著性,病检有肝细胞坏死。注射PAF或LPS组与PAF受体拮抗剂组或生理盐水组比,肾功能指标差异有显著性。肾组织病检可见部分肾小管坏死。结论:PAF与急性肝、肾衰竭动物模型中的急性肾衰有关;PAF可能参与了内毒素相关的肝肾综合征(HRS)的形成;PAF受体拮抗剂对HRS可能有治疗作用。
谢德胜谢玉桃
关键词:急性肝PAF受体拮抗剂D-GALN生理盐水组组织病理改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