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佩婵

作品数:22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家蚕
  • 8篇病毒
  • 7篇多角体
  • 6篇多角体病毒
  • 4篇微粒子
  • 3篇质型多角体
  • 3篇质型多角体病
  • 3篇质型多角体病...
  • 3篇桑叶
  • 3篇微粒子病
  • 3篇核型多角体
  • 3篇核型多角体病
  • 3篇核型多角体病...
  • 3篇BMNPV
  • 2篇诱变剂
  • 2篇桑树
  • 2篇聚合酶
  • 2篇环境诱变剂
  • 2篇家蚕蛹
  • 2篇合酶

机构

  • 22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作者

  • 22篇谭佩婵
  • 15篇孙京臣
  • 14篇徐兴耀
  • 3篇刘新清
  • 3篇金丰良
  • 2篇钟仰进
  • 2篇黄自然
  • 2篇张勤奋
  • 2篇戴伟君
  • 2篇林健荣
  • 2篇廖富蘋
  • 2篇张景强
  • 2篇曹阳
  • 2篇谭玉蓉
  • 2篇金鹏飞
  • 1篇贝建设
  • 1篇邱宝利
  • 1篇严会超
  • 1篇肖巧学
  • 1篇龙虎

传媒

  • 12篇广东蚕业
  • 3篇蚕业科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蚕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杆状病毒多基因表达系统介导的轮状病毒样颗粒表达与组装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构建能同时表达轮状病毒vp2、vp6、vp7基因的重组家蚕杆状病毒,并在BmN细胞中进行初步表达。方法利用MA104细胞繁殖人A组轮状病毒,RT-PCR扩增病毒结构蛋白vp2、vp6、vp7基因,连接至转移载体pFBDM和pUCDM中,同时引入含IE1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利于检测感染和表达量,再分别通过Tn7及Cre-LoxP重组构建重组病毒。为方便检测基因的表达,在VP7的C-末端添加6-组氨酸(6-His)标签,可通过ELISA等方法快速检测目的基因表达。结果扩增获得了轮状病毒三个结构蛋白基因,构建了能高效组装轮状病毒样颗粒的重组表达载体,ELISA检测VP7得到了表达,在BmN细胞中观察到病毒样颗粒。结论成功构建杆状病毒多基因的表达系统,为生产多亚基蛋白复合物,研究大分子结构提供借鉴。
龙虎姚伦广王姗姗陈士新谭佩婵孙京臣
关键词:疫苗
我省新蚕区桑树氟污染及发生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对我省有代表性的新蚕区及不同类型地区的桑树大气氟污染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新区已经有出现大气氟污染的问题,但如果能统筹规划,积极协调,可以避免或者减少损失。对大气氟污染桑叶的某些规律进行了探讨。
温世昌蓝年新廖富蘋胡润峰杜金松贝建设林健荣谢特新谭佩婵
关键词:大气氟污染桑树蚕区统筹规划
杀菌剂多菌灵在桑叶中的消解动态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多菌灵(carbendazim)是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药物。将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分别稀释至1000和500倍药液后喷洒桑树,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桑叶中多菌灵的残留和消解动态。结果表明:桑树喷洒稀释1000倍的多菌灵药液后,桑叶中药物的消解动态方程为Ct=4.5339e-0.2215t,药物的半衰期T1/2=3.13d;喷洒稀释500倍的多菌灵药液后,桑叶中药物的消解动态方程为Ct=6.0527e-0.1030t,药物的半衰期T1/2=6.73d。多菌灵在桑叶中的残留与消解动态显示低浓度(稀释1000倍)的药液在桑叶中的降解更快,所以建议生产上适当采用高浓度药液喷施桑树,并根据相应的药物消解动态数据确定桑叶采摘时期,以保证家蚕食下药叶对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
刘新清金鹏飞谭佩婵徐兴耀孙京臣
关键词:家蚕微粒子病桑叶高效液相色谱
自控电热风恒温蚕种处理箱的研制及使用效果被引量:6
1998年
为了使热处理蚕种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效果稳定,采用铁木混合结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保温,灵敏度较高的铜电阻温度传感器,低速电机等为材料。结果容量为400—600张蚕种的处理箱,15分种内即可到达目的温度,整个操作过程箱內上下左右温差均不超过±0.5℃,当温度调整至46℃或47℃时,将卵龄为12小时的带病蚕卵及正常卵放进箱中处理60分钟或40分钟,对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的治愈达93—100%,实用孵化率90%以上,显示出与对照区相仿。
徐兴耀吴文焕孙京臣谭佩婵黄星光余爱群
桑叶中毒死蜱的残留分析测定被引量:1
2009年
用40%毒死蜱乳油兑水1500倍喷雾桑树后,药后不同时间的桑叶样品经二氯甲烷提取、活性碳脱色净化,浓缩后用美国Agilent 6890气相色谱仪(配有NDP检测器)检测桑叶中毒死蜱的残留量。随着喷药后时间的增加,桑叶中农药残留量逐渐降低,从0天的7.3562mg/kg到14天的0.0085mg/kg,21天后桑叶中未检出农药残留。仪器的最小检出量为0.01ng,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006mg/kg,样本添加平均回收率在86.50%~104.40%之间,精密度的变异系数为5.15%~13.21%。
刘新清谭佩婵
关键词:桑叶毒死蜱
不同性别的家蚕饲育的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对不同性别的家蚕进行饲养,其结果调查如下:食下量雌蚕较雄蚕多,消化率雌蚕较雄蚕低,熟蚕丝腺量雌较雄的重,而遗腹丝雌较雄的轻,全茧量雌的较雄的重,茧量雌雄无差异,茧丝量雌较雄的轻,茧丝长雌较雄的短,这说明饲养雄蚕的经济效益比雌蚕高。
邹才素谭佩婵陈远锋冯建国
关键词:雄蚕消化率茧丝量全茧量
常用家蚕病原原接种与纯化技术被引量:5
2001年
蚕病的病原研究和利用越来越深入,就需要能快速、大量地繁殖出较高纯度的病原的方法,供教学和实验使用,现根据本实验室多年来的经验,简单介绍一下常用家蚕病原菌的简易接种和纯化方法,供参考使用.
谭佩婵徐兴耀孙京臣
关键词:家蚕病原微粒子孢子接种纯化
克孢灵对家蚕微孢子虫灭活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用不同浓度克孢灵处理家蚕微孢子虫悬液后人工饲料接种、饲育和载体处理后桑叶接种、饲育,进一步考察了其对家蚕微孢子虫的灭活效果。结果显示15mg/L的浓度作用30min,或者25mg/L作用5min,对载体试验的游离微孢子虫可以达到完全灭活的目的。该研究结果,为大田生产、尤其蚕种生产部门利用该药防治微粒子病,并把该药正式开发为专门针对N.b孢子的桑叶消毒剂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谭少云廖富蘋王正勇谭佩婵林健荣钟杨生孙京臣
关键词:CLO2家蚕微孢子虫灭活作用
质型多角体病毒在家蚕体内入侵与复制研究(英文)被引量:4
2006年
采用在家蚕活体内研究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的入侵增殖复制过程,探讨BmCPV的入侵过程和增殖复制机制。实验用健康的三龄起蚕经口接种BmCPV后不同时间取中肠后部固定,制作电镜样品,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发现BmCPV病毒被食下1.5 h后,在中肠上皮组织圆筒形细胞微绒毛之间有病毒粒子存在,6 h后病毒进入微绒毛内,并向细胞质移动,9 h后观察到圆筒形细胞质中有病毒粒子。作者认为病毒入侵是以整个病毒粒子穿越中肠围食膜,吸附并进入微绒毛,感染圆筒形细胞,与前人病毒入侵只是髓核进入细胞,而病毒衣壳仍留在细胞外的推测不同。随后病毒核心物质进入细胞核,启动复制循环。经过隐潜期后病毒复制,在感染24 h后,细胞质中形成病毒发生基质,子代病毒开始形成,逐渐增多。感染48 h后,圆筒形细胞质中的多角体蛋白逐渐沉积并将病毒粒子包埋,最终形成新的多角体。
孙京臣陈冬妮杨艺峰张勤奋谭佩婵徐兴耀邱宝利
关键词: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入侵
广东生态环境质量与蚕桑安全生产研究
孙京臣陈龙宇龙虎陈振兴徐春笙徐兴耀谭佩婵
(1)规范了种植和管理技术规程:“大10”种植规格:500株/亩(株:行=0.7m:1.9m),中刈(40cm)后,上分二级留枝条,形成每株挂果枝条16-18支。肥培管理:种植时亩施有机肥1.0吨;收果后追肥亩施复合肥8...
关键词:
关键词:桑树桑园管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