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德炎

作品数:30 被引量:329H指数:1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宝山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解剖学
  • 4篇动脉
  • 4篇入路
  • 4篇手术
  • 3篇教学
  • 3篇腹股沟
  • 3篇腹股沟疝
  • 2篇短肠大鼠
  • 2篇断层解剖
  • 2篇断层解剖学
  • 2篇修补术
  • 2篇医学教育
  • 2篇应用解剖学
  • 2篇应用解剖学研...
  • 2篇影像
  • 2篇三维重建
  • 2篇手术入路
  • 2篇全肠外营养
  • 2篇疝修补
  • 2篇疝修补术

机构

  • 23篇复旦大学
  • 17篇复旦大学上海...
  • 6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舟山市中医骨...
  • 1篇上海市浦东医...

作者

  • 30篇谭德炎
  • 5篇左焕琛
  • 2篇张国桢
  • 2篇赵淑民
  • 2篇戴正寿
  • 2篇吴肇汉
  • 2篇滑炎卿
  • 2篇赵元珍
  • 2篇花荣
  • 2篇张宏伟
  • 2篇丁锐
  • 2篇周国民
  • 2篇李文生
  • 2篇陈丽琏
  • 2篇陈浩
  • 2篇姚琪远
  • 1篇丁强
  • 1篇张红旗
  • 1篇毛定飚
  • 1篇虞倩

传媒

  • 7篇解剖学杂志
  • 2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骨伤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胸部外科...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0
  • 1篇1989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人耻骨肌孔和腹膜前间隙的应用解剖研究被引量:52
2010年
目的通过测量男性国人耻骨肌孔的面积,观察腹膜前间隙的解剖情况,为基于耻骨肌孔全覆盖理念的腹膜前间隙疝修补的手术方式提供解剖依据。方法解剖男性国人尸体24具,其中新鲜尸体2具,共计48侧。测量耻骨肌孔的面积,观察腹膜前间隙的器官结构及其位置毗邻关系。结果国人尸体耻骨肌孔的平均面积为(19.5±3.7)cm2,左右两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耻骨肌孔大小与骨盆大小无相关性,腹壁下动脉的一些分支发至腹膜前间隙,在耻骨肌孔处的腹膜前间隙内下方有盆底静脉丛,有收集盆底血流的静脉(髂耻支)汇入腹壁下静脉,外上方有髂动、静脉,腹壁下血管斜行跨过耻骨肌孔,并发出2~3支小分支。结论本研究能为基于耻骨肌孔全覆盖理念的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为修补材料的改进提供数据,使之适合中国人的解剖构造。
董建许世吾吴钢周远航廖芝伟陈晓军黄琦胡星辰谭德炎
关键词:耻骨肌孔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
Adamkiewicz动脉的解剖与影像被引量:7
2011年
1脊髓的动脉及Adamkiewicz动脉的解剖供应颈部脊髓的动脉起源于锁骨下动脉、椎动脉、颈深动脉和颈升动脉的分支。胸腰段脊髓是由胸主动脉肋间动脉和腹主动脉腰动脉的分支供应,偶尔也由髂内动脉供应。脊髓有两套几乎独立的动脉系统或者叫纵行吻合链:1根前动脉和2条后动脉。脊髓的血供主要有2个来源。
廉维帅符伟国王玉琦谭德炎
关键词:ADAMKIEWICZ动脉颈部脊髓影像动脉供应胸主动脉锁骨下动脉
脑膜中动脉沟骨管的解剖学与 CT 成像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脑膜中动脉沟骨管的解剖学特点和 CT 表现,为神经外科手术中保护脑膜中动脉提供较为可靠的临床应用解剖学和 CT 评估的依据。方法(1)由复旦大学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提供成人颅脑湿标本15例,开颅探查骨管,观察骨管的毗邻特点,测量骨管两个端点的距离;用金属铝丝标记骨管的位置并对颅骨行薄层 CT 扫描,使用曲面重建技术对骨管进行重建并测量骨管的长度,与颅脑湿标本测量结果进行对照。(2)回顾性研究头颅 CT 平扫或增强检查的200例患者400侧脑膜中动脉沟的头颅薄层 CT 数据,由2位医师评估双侧骨管的存在,探讨判别结果一致性;对骨管进行曲面重建,直观展示骨管形态。结果(1)15例标本中共发现骨管7侧,其中连续型6侧,间断型1侧;骨管长度0.94~3.06 cm,平均2.05cm ;顶点距颞骨颧弓垂直距离平均为4.67 cm,距颧突点水平距离平均为4.32 cm;低点距颧弓垂直距离平均为2.99 cm,距颧突点水平距离平均为3.24 cm。 CT 曲面重建颅骨测量骨管长径平均为2.10 cm,与标本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CT 曲面重建技术可以清晰显示骨管走行及其长度,2位医师通过对骨管解剖学的研究对CT 判别骨管存在有高度一致性(Kappa 值=0.96)。结论骨管 CT 的表现可为判断骨管解剖学形态提供可靠依据。经翼点入路进颅手术术前薄层 CT 检查及曲面重建可以有效显示骨管的形态学,在打开颅骨时可以根据术前 CT 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骨管,从而避免损伤走行于骨管中的脑膜中动脉。
李仕红姜时泽陆芳嵇鸣林光武叶春涛孙奕波钱海珍胡杰谭德炎滑炎卿
关键词:神经解剖学测颅法脑膜中动脉
胚胎连续组织切片的计算机三维重建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制备动物胚胎的连续切片,并利用计算机的三维重建技术,获得可视的“虚拟胚胎”。方法通过数码显微摄像系统对连续的石蜡切片进行拍照、拼接,获得胚胎连续切片的JPEG图像,再利用三维医学重建软件,把二维的切片图像重建成三维的“虚拟胚胎”。结果利用三维医学重建软件,重建得到“虚拟胚胎”,重建后的胚胎可进行任意的切割、旋转、操作回复等操作。结论医学三维图像工作室的三维重建软件运用于连续组织切片的计算机三维重建是完全可行的。
郑瑾佘振珏谭德炎宋志坚周国民
关键词:三维重建胚胎连续切片
前颞下锁孔入路开放脑神经池至上岩斜区的显微解剖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定量对比分析在前颞下锁孔入路中开放脑神经池前后至上岩斜区的显露面积和操作角度。方法采用导航工具,在20侧尸头标本上,测量并对比开放脑神经池前后上斜坡、脑干腹外侧显露面积,后岩床襞、基底动脉(BA)显露长度以及至BA顶端的操作角度。结果开放脑神经池后上斜坡、脑干腹外侧显露面积为(136.7±19.8)mm^2、(222.8±25.8)mm^2;后岩床襞、BA显露长度为(11.5±0,6)mm、(10.3±2.0)mm以及至BA顶端的垂直操作角度(13.7±1.7)°,均有显著增加(P〈0.05)。至BA顶端的水平操作角度前后无显著增加(P〉0.05)。结论开放脑神经池后能够增加上岩斜区的显露面积和操作角度。
王昊周范民张荣钟平谭德炎
关键词:颞下锁孔手术
基于学科交叉的断层解剖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初步实践
<正>断层解剖学是解剖学与医学影像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当代医学迈入影像医学时代的重要标志。目前断层解剖学的教学主要讲授解剖学内容,侧重于医学专业知识的传授,而随着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影像技术的快速进步,CT、...
李文生谭德炎章琛曦史勇红
文献传递
三尖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2
1994年
用肉眼、光镜和图像分析法对35例离体心脏问(30例固定标本,5例新鲜标本)的三尖瓣及其连合进行广形态学观察和测量,并对各尖瓣基带内的心肌纤维的来源、性质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前、后、膈尖瓣的面积分别为445.76±6354 mm^2,480.54±120.56mm^2,361.44±95.07mm^2.三尖瓣连合部可分为连合型和无连合型,前者又分为常见型、低连合型、扇叶型和网孔型,其中前隔连合的无连合型、低连合型及网孔型,为超声心动诊断提供了形态学依据,解释了正常人三尖瓣前隔连合处出现有血液返流的现象.三尖瓣基带中的心肌纤维来自心房或心室肌,前者为Purkinje纤维,多见伸至后大瓣;后者为普通心肌纤维,各有一例伸入前尖瓣和隔尖瓣、其中前尖瓣基带中的肌纤维可伸入健索内.
谭德炎左焕琛
关键词:三尖瓣连合心肌纤维
MSCT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6
2004年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 9例患者的MS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结果 :9例冠状动脉变异患者中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 4例 ,单一冠状动脉 1例 ,右冠状动脉发育不良1例 ,左回旋支缺如 1例 ,冠状动脉分支起源异常 2例。结论 :MSCT可无创性准确诊断各种冠状动脉变异。
毛定飚谭德炎滑炎卿丁其勇葛虓俊王鸣鹏张国桢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变异影像学诊断血流动力学
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固定股骨距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区的解剖学特点、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固定股骨距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12具成人尸体标本,测量股骨转子区的三维解剖学数据、股骨颈螺钉的进针点和小转子的相对位置。2006年4月至2009年10月选取24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16例,女8例;年龄46。78岁,平均70.6岁;骨折AO分型:A2.2型5例,A2.3型7例,A3.3型12例,且均为伴有股骨距破坏的严重粉碎性骨折。用动力髋螺钉(DHS)必要时加大转子稳定钢板固定骨折,通过股骨的前侧复位股骨距,手指引导下在DHS的前内侧打入拉力螺钉固定。结果股骨转子区前侧在股外侧肌、股直肌和股中间肌之间为一疏松结缔组织间隙,小转子距股骨外侧约(5.45±0.15)cm。24例患者术后获5-16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13-20周(平均15.8周)。术后无感染、肢体短缩等并发症发生。参照Zuekerman等的髋部骨折评分标准评定:优19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1.7%。结论通过股骨前面复位和固定股骨距简单方便,基本不增加手术创伤。DHS前侧另用拉力螺钉固定股骨距微创可靠,有望进一步提高伴有股骨距破坏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吴子征张明贵赵毅张东华谭德炎
关键词:髋骨折骨钉股骨距
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被引量:11
2016年
在现行的医学教育体系中,基础课阶段的教学内容往往与临床需求的知识相脱节,因此,客观上就要求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为临床服务。
李文生谭德炎马丽香秦杰高璐高静琰周国民张红旗
关键词:解剖学课程教学模式医学教育体系教学内容基础课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