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金花

作品数:25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五邑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建筑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4篇艺术
  • 4篇历史地理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建筑
  • 10篇文化
  • 8篇遗产
  • 7篇乡村
  • 6篇碉楼
  • 6篇文化遗产
  • 6篇保育
  • 5篇开平碉楼
  • 3篇侨乡
  • 3篇装饰
  • 3篇教育
  • 2篇造园
  • 2篇造园思想
  • 2篇土建
  • 2篇侨乡建筑
  • 2篇文化传承
  • 2篇乡村建设
  • 2篇乡土建筑
  • 2篇旅游
  • 2篇民国

机构

  • 23篇五邑大学
  • 4篇香港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25篇谭金花
  • 4篇张国雄
  • 2篇曾庆光
  • 1篇袁国清
  • 1篇龙嗣胤
  • 1篇张雪珠
  • 1篇陈俊槟
  • 1篇张梅洁

传媒

  • 6篇五邑大学学报...
  • 2篇南方建筑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光散射学报
  • 1篇城市建筑
  • 1篇大学生
  • 1篇产业与科技论...
  • 1篇世界遗产
  • 1篇文化遗产
  • 1篇第四届中国建...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0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碉楼与庐:五邑侨乡建筑风格的演变及文化根源被引量:4
2016年
五邑侨乡大规模的建造活动集中在清末民初的四五十年间,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盛。改革精神、华侨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社会秩序的混乱,造就了五邑侨乡独特的建筑风格——一方面模仿西方古典建筑元素以追求衣锦还乡的荣耀与生活的舒适,另一方面又极强调建筑的防御功能。从当时的经济情况、匪患情况,以及碉楼与庐建筑的材质、特色,可以看出五邑侨乡的社会秩序对于碉楼和庐等建筑的防御性功能设计的影响及其文化根源。
谭金花
关键词:侨乡文化侨乡建筑碉楼
广东开平侨乡民国建筑装饰的特点与成因及其社会意义(1911-1949)被引量:10
2013年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东五邑地区及邻近县份的部分地区,很多赴海外谋生的华侨回乡结婚,并建碉楼和别墅等楼房供家人居住。时人在建设过程中,以模仿西洋建筑为尚,参考及借鉴西方古典建筑的某些特征,又混有本地传统建筑文化元素。以岭南地区盛行的建筑装饰壁画与灰雕为主要表现手法,兼用进口材料与西画技法。然而,此种装饰无论在材料或者表现主题和表现手法上,都不同程度地异于岭南地区的传统特点。本文以民国时期广东开平县的华侨建筑为例,分析民国时期北美华侨之乡的壁画和灰雕装饰的特点、成因及其社会意义。
谭金花
关键词:民国建筑壁画建筑装饰开平碉楼
清末民初广东开平祠堂学校的建筑装饰变迁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清末民初,广东开平侨乡地区华侨频繁来往于家乡与侨居国之间,侨汇经济发展迅速,中西文化思想交融。这一时期进步家族建设的祠堂,其建筑形制有别于传统的明清祠堂,不但具有敬奉祖先的功能,更有学校教育功能,有着显著的侨乡特色和时代印记。梳理和研究开平新式祠堂建筑的装饰特点,分析从明清到民国祠堂建筑装饰在表现手法、题材内容、建筑风格等方面的变迁特点,探究这种建筑变迁背后的文化动因。以余氏风采堂与两座谢氏祠堂学校为例,分析华侨思想与传统文化对侨乡祠堂学校建筑的共同作用。
谭金花刘昭君史金运
关键词:建筑装饰中西合璧侨乡建筑
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建立文化自信
本文针对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建立文化自信的问题,以仓东村遗产教育基地为例,探讨了乡村振兴项目的愿景,即乡村遗产需要自豪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谭金花
关键词:开平碉楼
文献传递
尊重地方和地方精神的保护在遗产发展中的重要性——广东开平赤坎镇发展规划的批判性研究
近年来,以乌镇西栅为蓝本的“乌镇模式”成为不少古镇开发的样板,被不少景点效仿.2014年开始,中信集团与乌镇旅游管理集团联手合作开发广东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赤坎古镇.从项目启动至今两年多,很多屋主和租户都不愿意迁出...
谭金花付晓
关键词:文化遗产旅游资源
以教育为契机的社区营造 “仓东计划”文化遗产保育实践被引量:2
2015年
近年来村落的“开发模式”,似乎总逃不脱被圈起来收门票的命运,村民也总在这些开发中被动地配合,无论是旅游从业者还是村民,都在这样的大潮中逐渐形成一种既定的思维——“保护与利用”就是利用文化遗产来创造经济利益。然而,有些村落的开发者无视当地居民及其原本的生活方式,浓郁的商业气息破坏了社区内原有的生活气息,失却本土文化味。这些项目都把目光放在“如何吸引游客”和“如何利益最大化”上,亦有人用香港“活化”的概念为借口来掩盖其经济至上的目的。经营手段推陈出新,且都标榜“以遗产保护带动旅游业,以旅游发展反哺遗产保护”等冠冕堂皇的目标。
谭金花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育教育经济利益利益最大化
开平碉楼灰雕和壁画颜料碎片原材料的拉曼光谱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本文采用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了开平碉楼灰雕和壁画黄色颜料碎片的原材料组成,通过分析发现:灰雕的主要成分是稻草杆(作为骨架材料),石灰(CaCO3),沙(石英Si O2)以及黄色颜料类胡萝卜素。壁画黄色颜料碎片的成分则是针铁矿(α-FeOOH)和CaSO4。这也说明开平碉楼在选材上,即使是在同一栋楼内,相同颜色的颜料使用的原材料也不一定相同。
曾庆光张国雄谭金花
关键词:颜料
广东五邑地区传统民居的保护性修缮设计与再利用初探--以开平市仓东村禾厅为例
广东珠三角地区处在经济开放的前沿地带,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乡村聚落的传统民居与现代生活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大量民居被认为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而遭到拆除,致使许多传统民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消亡,优秀...
谭金花罗耀华姚惠怡
关键词:再利用
从建筑和文化的角度看开平立园的造园思想
形成于1920年代的华侨园林是岭南园林的一个分支。作为华侨建筑的一个部分,近年甚多游客关注,但相关的研究似乎比较欠缺。近年出版的关于岭南园林的少数几本书中有开平‘‘立园"的出现,但也仅仅一笔带过,或是简单的描述,并未从历...
谭金花
文献传递
遗产保育视野下的乡村建筑保护与社区营造实践--以广东开平“仓东计划”为例
新时代潮流下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在全国展开,但是,对于乡村里的建筑遗产保护和乡村社区营造的问题尚属初级探索阶段,起源于2011年的“仓东计划”较早涉及这两个主题,它是通过借鉴国际遗产保育理念在中国本土的实践来探讨一种新的适...
谭金花
关键词:乡村建设乡土建筑文化传承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