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琴

作品数:36 被引量:238H指数:10
供职机构: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死亡率
  • 11篇死因
  • 9篇死因监测
  • 7篇肿瘤
  • 5篇肿瘤登记
  • 5篇发病
  • 5篇发病率
  • 4篇胃癌
  • 4篇居民死因
  • 4篇疾病监测
  • 4篇病监测
  • 4篇成年居民
  • 3篇早死
  • 3篇慢性病
  • 3篇疾病监测系统
  • 3篇恶性
  • 2篇血脂
  • 2篇血脂异常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知晓

机构

  • 33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芜湖市疾病预...
  • 1篇六安市疾病预...

作者

  • 33篇贺琴
  • 29篇陈叶纪
  • 26篇刘志荣
  • 24篇邢秀雅
  • 20篇戴丹
  • 16篇徐伟
  • 12篇查震球
  • 11篇李蕊
  • 9篇贾尚春
  • 7篇王华东
  • 6篇曹丹
  • 2篇谢建嵘
  • 2篇吴庆生
  • 1篇刘韫宁
  • 1篇王晓风
  • 1篇张业武
  • 1篇朱君君
  • 1篇李开春
  • 1篇周脉耕
  • 1篇刘永孝

传媒

  • 15篇安徽预防医学...
  • 6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国肿瘤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肿瘤预防与治...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5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省居民低钠盐知晓和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利用2019年安徽省高血压和钠盐摄入监测基线调查数据,分析居民低钠盐知晓和使用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8~69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指标检测。通过问卷询问获得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吸烟、饮酒和身体活动等信息;通过身体测量获取BMI、腰围和血压值。使用复杂加权和事后分层权重的基于设计的方法分析不同特征居民的低钠盐知晓和使用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3405人,居民低钠盐知晓和使用率分别为48.0%和22.1%。不同亚组居民的低钠盐知晓和使用率不同(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OR=1.436,95%CI:1.045~1.973),高等教育者(OR=6.802,95%CI:4.516~10.244)和中学教育者(OR=4.751,95%CI:3.537~6.380),城镇居民(OR=2.580,95%CI:2.007~3.317)是居民低钠盐知晓高的积极影响因素,而现在吸烟者(OR=0.571,95%CI:0.410~0.794)则相反。高等教育者(OR=5.542,95%CI:3.496~8.786)和中学教育者(OR=3.658,95%CI:2.511~5.329),分居/离婚/丧偶者高于单身者(OR=3.874,95%CI:1.836~8.061),城镇居民(OR=2.366,95%CI:1.799~3.112)是低钠盐使用率高的积极影响因素。结论安徽省居民低钠盐知晓率和使用率低,受性别、文化程度和城乡等因素影响。需要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减盐健康教育宣传,引导居民正确认识低钠盐,通过积极鼓励生产和营销低钠盐、实施低钠盐价格补贴等措施,提高低钠盐使用比例。
徐伟陈叶纪许精巧邢秀雅戴丹贺琴吕逸丽程倩瑶刘志荣
关键词:低钠盐知晓率影响因素
安徽省10个死因监测县区2009年居民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居民健康状况,分析导致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制定卫生规划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应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软件,根据死因的ICD-10编码对通过《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死亡日期在2009年,生前常住地址在安徽省10个全人群死因监测县区的已终审死亡个案资料进行疾病分类和分析。结果 2009年10个县区报告总死亡率为614.32/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婴儿粗死亡率为5.16‰。慢性病死亡是全人群死亡中最主要的死因。在不同年龄组人群中,死亡水平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婴幼儿多死于围生期疾病、先天异常和传染病,中青年多因伤害致死,老年人多因恶性肿瘤等慢性病致死。10县区全人群前五位的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累计构成占总死亡的89.85%。结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是导致全人群死亡最主要的死因,应加强慢性病的防控工作。
贺琴黄淑芸陈叶纪刘永孝
安徽省成年居民慢性肾病患病流行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利用2018年安徽省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数据,比较不同特征成年居民慢性肾病(CKD)患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8岁居民进行询问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使用复杂加权方法估算不同特征居民的CKD患病率,CKD患病及其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采用复杂抽样数据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共纳入7 181人,成年居民CKD患病率为11.06%,女性CKD患病率(12.49%)高于男性(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居民CKD进展的中、高和极高风险程度比例分别为8.66%、2.02%和0.3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OR=1.03,95% CI:1.00~1.05)和BMI( OR=1.05,95% CI:1.01~1.09)增加、女性( OR=1.38,95% CI:1.22~1.55)、高血压( OR=2.50,95% CI:1.76~3.56)、糖尿病( OR=2.28,95% CI:1.51~3.43)、血脂异常( OR=1.26,95% CI:1.11~1.43)和高尿酸血症( OR=2.16,95% CI:1.68~2.78)均为CKD的危险因素。 结论:安徽省成年居民CKD患病率较高,CKD与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相关,应当注重相关危险因素的管控,包括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预防CKD及其并发症。
徐伟邢秀雅许精巧曹丹贺琴戴丹贾尚春程倩瑶吕逸丽张鸾梁岭谢国蝶陈叶纪王华东刘志荣
关键词:慢性肾病成年居民
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2014年肝癌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分析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2014年肝癌的流行特征。方法:对2014年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的肝癌发病和死亡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城乡之间、不同性别之间的年龄别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国家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为标准来计算标化调整率。结果: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肝癌发病粗率为25. 86/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为19. 64/10万,累积率(0~74岁)为2. 28%;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肝癌死亡率为22. 94/10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17. 21/10万,累积死亡率(0~74岁)为1. 98%。安徽省肝癌病理诊断比例为34. 86%,只有死亡证明书比例为4. 73%,死亡发病比为0. 89。结论:本研究反映出安徽省2014年城市和农村不同人群的肝癌发病和死亡情况,可以为安徽省的肝癌防治策略制定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查震球戴丹贺琴陈叶纪刘志荣
关键词:肿瘤登记肝癌
安徽省全国疾病监测点2013—2014年死因监测漏报调查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了解2013—2014年安徽省全国疾病监测点死亡漏报情况,评估死因监测系统的完整性。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粗死亡率与所在县(区、市)平均死亡率相近的乡镇(街道)中,随机抽取3个乡镇(街道),再从每个抽中的乡镇(街道)随机抽取3个行政村(居委会),从死因监测系统之外的多种渠道收集2013—2014年间抽样点常住居民死亡数据,通过与抽中村(居委会)同期常规网络报告系统数据进行比较,标记重复个案,计算漏报率。结果 2013—2014年安徽省23个国家死因监测点合计漏报率为8.26%,各监测点漏报率在1.43%~25.60%;不同年龄组的漏报率分别为≤14岁(26.61%)、15~44岁(11.45%)、45~64岁(6.23%)、≥65岁(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5,P<0.001);城市(10.25%)漏报率高于农村(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99,P<0.001)。结论安徽省全国疾病监测点死因监测数据完整性总体较好,但漏报率在不同县区、城乡、年龄组间存在不平衡现象,仍需用漏报调查来调整人群死亡水平。应切实加强常规死因监测系统报告和管理,不断完善死亡登记制度。
邢秀雅陈叶纪刘志荣贺琴李蕊
关键词:死亡率漏报疾病监测系统
2009—2018年安徽省淮河两岸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趋势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安徽省淮河两岸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时间变化趋势。[方法]收集安徽省淮河两岸地区5个县区2009—2018年恶性肿瘤死亡数据,标化死亡率采用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标准人口进行标化,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死亡率时间变化趋势,并用年度变化贡献率分析各个癌种对恶性肿瘤死亡率趋势的贡献大小。[结果]无论性别,2009—2018年安徽省淮河两岸地区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但年均降幅较小。各癌种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其中食管癌、胃癌、肝癌下降较为明显,女性乳腺癌和宫颈癌上升明显。女性乳腺癌和宫颈癌APC分别为4.60%和12.45%,对女性恶性肿瘤上升趋势的贡献达85.21%。[结论]去除人口老龄化因素,自2009年以来安徽省淮河两岸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有所下降,但降幅较小。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或可归功于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工作的开展。妇女"两癌"防治值得重视。
贺琴查震球贾尚春戴丹邢秀雅陈叶纪刘志荣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率淮河流域
安徽省国家疾病监测点2013~2017年死因网报数据质量评估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评估安徽省国家疾病监测点死因数据报告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评估安徽省国家死因监测点(DSPs)2013-2017年死因填报质量。结果2013.2017年安徽省DSPs死因网报个案身份证号、死因链、根本死因及其编码填报年均准确率分别为85.83%.64.14%和82.19%,其中前两项指标准确率均见逐年增高趋势(P<0.05),第3项指标准确率比2013年提高2.77%。3项指标准确率在新老点和城乡之间的差异逐年缩小。除根本死因及其编码准确率外,新点填报准确率均优于老点;身份证号准确率城市点较优,死因链准确率农村点较优,而根本死因及其编码准确率无城乡差异。死因链上疾病编码缺失或错误、多死因链填报不准确是死因填报中主要的错误类型。结论2013-2017年安徽省国家疾病监测点死因网报质量不断提升,但仍有进步空间。在强化培训和督导的同时,各级疾控中心要严把审核工作的质量,并定期开展抽审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贺琴刘志荣陈叶纪邢秀雅李蕊
关键词:死因监测
安徽省死因监测工作变迁与挑战被引量:1
2023年
2004年以来安徽省死因监测工作发生较大变化,本文从监测管理、监测范围以及监测模式等进行系统分析,揭示近20年来安徽省居民死因监测数据质量、死亡水平及死因谱变化,阐述当前安徽省死因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贺琴陈叶纪邢秀雅刘志荣查震球王华东程倩瑶
关键词:死因监测死亡率大数据
安徽省2015年成年人血脂异常流行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25
2020年
目的利用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数据,分析安徽省成年人血脂异常流行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成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指标检测。通过问卷询问获得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吸烟、饮酒和身体活动等信息;通过身体测量获取BMI、腰围和血压值。采集调查对象空腹静脉血,检测FPG和血脂四项(TC、TG、LDL-C和HDL-C)。使用复杂加权和事后分层权重的基于设计的方法分析不同特征居民的血脂异常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7404人,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0.5%,男性血脂异常患病率(36.5%)高于女性(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TC血症、高TG血症、高LDL-C血症和低HDL-C血症患病率分别为3.7%、12.2%、5.3%和1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09,95%CI:1.000~1.018)、女性(OR=0.501,95%CI:0.397~0.632)、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1.728,95%CI:1.257~2.374)、饮酒量3级(OR=0.711,95%CI:0.536~0.943)、中心性肥胖(OR=1.868,95%CI:1.547~2.257)、BMI(OR=1.141,95%CI:1.098~1.186)、高血压(OR=1.259,95%CI:1.077~1.473)和糖尿病(OR=2.025,95%CI:1.446~2.835)均为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论2015年安徽省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水平高,应密切监测和控制危险因素,包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超重、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
徐伟邢秀雅贺琴戴丹李蕊许精巧陈叶纪刘志荣
关键词:血脂异常
安徽省2010—2018年肿瘤登记地区胃癌发病趋势分析
2023年
目的 分析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2010—2018年胃癌发病趋势变化情况,为制定胃癌防治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将安徽省2010—2018年各肿瘤登记处上报数据按照地区(城乡)、性别分层计算胃癌发病率,分别计算中国人口标准化发病率(中标率)和世界人口标准化发病率(世标率),进行标化率的年度趋势分析。结果 2010—2018年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胃癌发病粗率为43.03/10万(男性60.45/10万,女性24.73/10万);安徽省城市肿瘤登记地区胃癌发病粗率为34.83/10万(男性48.25/10万,女性20.89/10万);安徽省农村肿瘤登记地区胃癌发病粗率为49.67/10万(男性70.23/10万,女性27.87/10万)。2010—2018年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胃癌发病中标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5.33%(P<0.05),其中男性APC=-5.69%(P<0.05),女性APC=-4.27%(P<0.05);城市肿瘤登记地区胃癌发病中标率APC=-5.21%(P<0.05),其中男性APC=-5.50%(P<0.05),女性APC=-4.47%(P<0.05);农村肿瘤登记地区胃癌发病中标率APC=-6.05%(P<0.05),其中男性APC=-6.47%(P<0.05),女性APC=-4.64%(P<0.05)。结论 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胃癌发病呈现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但是还要重视农村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男性的胃癌预防和控制工作,推进胃癌早诊早治工作,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从而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戴丹徐伟贺琴吕逸丽程倩瑶许精巧查震球王华东刘志荣
关键词:胃癌肿瘤登记发病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