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楠艳

作品数:13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建筑科学
  • 6篇艺术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建筑
  • 2篇文脉
  • 2篇概念设计
  • 1篇地景
  • 1篇地景建筑
  • 1篇地域文脉
  • 1篇信息可视化
  • 1篇艺术
  • 1篇艺术思维
  • 1篇知觉体验
  • 1篇秩序
  • 1篇人行桥
  • 1篇山水
  • 1篇识别性
  • 1篇室内外
  • 1篇数字媒体专业
  • 1篇统合
  • 1篇企业
  • 1篇企业文化
  • 1篇转场

机构

  • 13篇中国传媒大学
  • 8篇南京艺术学院
  • 2篇东南大学

作者

  • 13篇赵楠艳
  • 8篇丁治宇
  • 1篇陈欢

传媒

  • 4篇南京艺术学院...
  • 3篇华中建筑
  • 3篇建筑与文化
  • 2篇美与时代(创...
  • 1篇装饰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室内外形态设计一体化整合─德国舍宁根矛体验和研究中心解析被引量:3
2016年
本文以德国舍宁根矛体验和研究中心为例,展示了"线性"设计元素在建筑外部形态、室内空间设计与展示和场地景观表达等层面的一体化整合的特征,并由此提出室内外形态一体化整合设计的概念,申明它的指导价值。
丁治宇赵楠艳
柱构引发的透明结构——基于三个经典案例的类比分析与研究
2017年
本文以对仙台煤质机构(Sendai Mediatheque)、神奈川凯特工房(the Kait Workshop in Kanagawa)和苏黎世瑞士再保险大楼新楼(Swiss Re Next)三个经典案例的设计分析作为类比研究的依据,从基于透明性的结构表现视角展示了以"柱构"为代表的结构重构对建筑形式和空间表现的主导作用,以及重构化的结构体系与空间形态的整合性。最后指出,在释放结构本源意义层面上,结构重构成为形式创新的一条必然之路。
丁治宇赵楠艳
基于地域文脉和企业文化的创新建筑——以南京永银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设计为例
2016年
该案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地域文脉和企业文化的深层感知,发掘出可物化的设计策略;并且运用基于设计层面的有效路径操作,来整合场地所属的各项环境要素,最后建构出一个在现代语境下具有独特识别性和内在协调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赵楠艳丁治宇
关键词:地域文脉企业文化
几何诱导下的形态统合——以实验性人行桥设计为例
2018年
文章以三则经典案例的设计分析为基础,通过类比和归纳,总结出几何诱导下的形态统合性设计手法,并将其运用于实验性人行桥的设计,最后建构出三角形几何元素诱导下的集结构支撑、建筑空间和表皮肌理为一体的统合性设计。
丁治宇赵楠艳
关键词:人行桥
南京鬼脸城公园设计调查及思考
2008年
研究明城墙周边环境景观设计,需要有一种系统的观察方法,通过实地调查、理论分析和整体归纳,笔者整理出一份鬼脸城公园调查报告,以"要素——景点——景区"为分析要点的逻辑方法,要素构成景点,景点构成景区,从局部到整体,从微观到宏观,分析具体城墙景观作品的设计手法。
赵楠艳
关键词:景点景区
文脉的理性自觉和形态的集成表现--透视罗马21世纪国家艺术博物馆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以罗马21世纪国家艺术博物馆为例,揭示了扎哈·哈迪德对场所文脉的理性自觉和积极思考,再现了哈氏把文脉信息转译为设计元素,并在外部形式、室内空间和场地景观三方面将设计进行集成化表现的真实性。进而指出集成形态设计对塑造个体识别性的重要意义和对国内建筑设计现状的指导价值。
丁治宇赵楠艳
关键词:文脉
媒体融合背景下信息可视化设计中的形态要素及构成表现形式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对于从事信息可视化设计的相关专业人士来说,恰当地运用视觉元素,以文字、色彩、符号、造型等来营造美感,有利于提高视觉传达的精准与效率,使受众能够迅速理解信息,并能体会到点、线、面的抽象表达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运用的重复、渐变、发射等构成手法带来的信息的节奏与韵律之美,从而有效地避免数据再现产生的重复与单调。
赵楠艳陈欢
关键词:信息可视化
建筑空间形态中“线”的研究——以PAL?ON古生物研究与体验中心建筑环境设计为例被引量:2
2015年
德国PAL?ON古生物研究与体验中心以考古发现为主题,建立了一个集考古研究与体验、科普游憩、历史保护于一体的公共空间。本文重点论述线性元素在该建筑环境设计中的运用,具体从外部环境、建筑设计、室内及展示设计等方面对该建筑空间形态进行解读。并通过图解方式进行空间感知分析,论证了"线"在建筑空间形态中的整合运用以及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贯彻的整体设计观。同时,从读者的角度来说,对相关图解的阅读,也形成一种视知觉的体验。
赵楠艳
关键词:建筑空间形态知觉体验
谈场所精神的再营造——以天台寺及天和塔规划与改造设计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设计师在原本杂乱和无序的场地中以"一轴、二点、三区"的生态理念架构出整体规划和改造的格局,运用有效的建筑布局建立和强化了外部空间的积极秩序,并在景观元素的柔化作用下进一步优化了规划设计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最后恢复和建构出佛教建筑群本应具有的场所精神。
赵楠艳
艺术思维下的形态创新研究——以南艺实验性公交站设计为例被引量:3
2018年
在南京艺术学院实验性教学目标的统筹下,设计团队通过国内外实际案例的对比分析,以实体建造的方式构筑了七组实验性城市公交站。这些设计不仅体现了集结构、形态和表皮为一体的整合性概念,而且代表着艺术思维下形态创新的新范式,并指明实验性设计是一个开辟未来形态创新的自然选择。
丁治宇赵楠艳
关键词:艺术思维公交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