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紫罡

作品数:26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包头市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头市医药卫生科技发展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胃癌
  • 6篇直肠
  • 6篇肿瘤
  • 6篇淋巴
  • 5篇肠道
  • 4篇直肠癌
  • 4篇术后
  • 4篇淋巴管
  • 4篇淋巴转移
  • 4篇免疫
  • 4篇内皮
  • 4篇内皮生长因子
  • 4篇结直肠
  • 4篇肠癌
  • 3篇生态制剂
  • 3篇微生态
  • 3篇微生态制剂
  • 3篇淋巴管内
  • 3篇淋巴管内皮
  • 3篇淋巴管内皮生...

机构

  • 14篇包头市肿瘤医...
  • 13篇四川大学华西...
  • 4篇四川大学
  • 2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包头医学院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包头市第七医...

作者

  • 25篇赵紫罡
  • 10篇伍晓汀
  • 9篇罗婷
  • 7篇钱昆
  • 6篇张明鸣
  • 5篇王卫
  • 5篇巴彩霞
  • 5篇达明绪
  • 5篇郑亚民
  • 4篇张文博
  • 3篇何涛
  • 3篇张丹彤
  • 2篇王捷
  • 2篇郑亚明
  • 2篇万智
  • 2篇陈莹莹
  • 2篇王雪峰
  • 1篇赵娜
  • 1篇杨志明
  • 1篇金高娃

传媒

  • 9篇华西医学
  • 2篇中国肿瘤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GFBP-2蛋白表达在胃癌淋巴转移中的意义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2 (IGFBP - 2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对 35例外科切除胃癌标本的正常粘膜、肿瘤原发灶和淋巴转移灶进行IGFBP - 2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 ,并用计算机图象分析软件测定其积分光密度。结果 :肿瘤原发灶中IGFBP - 2蛋白表达水平比正常粘膜明显增高 (P <0 0 1) ,淋巴转移灶中IGFBP - 2蛋白表达较原发灶显著下调 (P <0 0 1) ) ;正常粘膜与淋巴转移灶中IGFBP - 2蛋白表达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IGFBP - 2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细胞的侵袭生长呈正相关 ,而与淋巴转移程度呈负相关 ,在胃癌的侵袭生长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何涛杨志明张明鸣罗婷郑亚民赵紫罡伍晓汀
关键词:IGFBP-2胃癌淋巴转移免疫组化
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试验目的](1)探讨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受体(VEGFR-3)的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2)建立免疫抑制小鼠肾包膜下胃癌移植瘤的动物模型并检测VEGF-C及其受体(VEGFR-3...
赵紫罡
关键词:胃癌淋巴转移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抑制小鼠
文献传递
淋巴管内皮因子及其受体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赵紫罡
关键词:胃癌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胃癌腹膜转移中IGFBP-2蛋白作用的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在胃癌腹膜转移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对35例外科切除胃癌标本的正常黏膜、肿瘤原发灶和腹膜转移灶进行IGFBP-2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其积分光密度。结果:肿瘤原发灶中IGFBP-2蛋白表达水平比正常黏膜明显增高(P<0.05),腹膜转移灶中IGFBP-2蛋白表达较原发灶显著下调(P<0.05);正常黏膜与腹膜转移灶中IGFBP-2蛋白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FBP-2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细胞的生长呈正相关,而与腹膜转移程度呈负相关。
何涛赵紫罡张明鸣伍晓汀
关键词:IGFBP-2胃癌腹膜转移免疫组化
肠道微生态制剂在结直肠术后病人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对结直肠手术后病人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32例结直肠中等以上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试验组病人于术后第3天给予肠内营养+双歧杆菌/嗜酸性乳杆菌/粪链球菌(菌品名:金双歧),每天2次,每次4片,直至出院。对照组只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病人术前及术后4~8d的胃肠道症状、生命体征、粪便性状及量和菌群比例等。结果:①胃肠道症状:两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肠鸣音恢复等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总腹胀天数、总腹痛天数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腹泻及腹泻评分:两组病人在术后第6天腹泻例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腹泻天数、总腹泻人数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病人腹泻评分在术后第6天有显著性意义。③菌群比例:试验组病人菌群比例(杆菌/球菌)术后3次均比对照组高,术后第2次监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结直肠术后病人中,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可改善病人胃肠道症状、减轻腹泻严重程度和纠正肠道菌群失调。
钱昆万智李月春达明序张明鸣罗婷郑亚民赵紫罡伍晓汀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肠道微生态结直肠术后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在食管癌新辅助化疗中疗效研究
王雪峰王昊高建林陈永红冯燕张丹彤赵紫罡王秀莲周水英杨桂梅郭素平刘婕柴智丽朱丽娜张丽
食管癌是中国居第4位的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地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目前,对I期、ⅡA期食管癌,外科切除被认为是其治疗的标准模式,而ⅡB期、Ⅲ期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治疗效果差,目前尚没有标准的治疗模式。  新辅助化疗又称术前化...
关键词:
关键词:多西他赛顺铂食管肿瘤
低位直肠癌Dixon术引流方式评价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对直肠癌Dixon术骶前经盆膈肛门旁引流和经腹膜后腹壁引流两种引流方式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行低位直肠癌Dixon术患者,按引流方式分组,比较分析两种引流方式引流管切口周围情况、引流物、引流效果、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12例患者,352例经盆膈肛门旁引流,160例经腹膜后腹壁引流,两组间其引流物性状、引流物的量、引流物细菌培养、引流物持续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腹部切口感染例数、因吻合口瘘行结肠造瘘术例数、吻合口瘘持续时间、吻合口出血例数、盆腔感染例数、死亡例数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引流管切口感染例数经盆膈肛门旁引流组比经腹膜后腹壁引流组增多(P<0.05),经盆膈肛门旁引流组引流管管周红肿时间、引流管管周疼痛时间、引流管口分泌物持续时间均比经腹膜后腹壁引流组延长(P<0.05),引流管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出革兰氏阴性杆菌例数亦比经腹膜后腹壁引流组增多(P<0.05)。结论直肠癌Dixon术后骶前引流采用经腹膜后腹壁引流方式其引流效果、术后并发症(除引流管切口感染)等与采用经盆膈肛门旁引流相比无明显差异,并可以减轻患者引流管切口的局部不适,而且该引流方式操作方便,减少了引流管切口感染的发生,可作为直肠癌Dixon术的主要引流方式。
赵紫罡伍晓汀钱昆
关键词:直肠癌DIXON术引流
shRNA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 VEGF-C表达的抑制作用
2008年
目的:筛选出有效干扰胃癌SGC-7901细胞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的短发卡状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方法:设计2个shRNA片段,VEGFC-1505与VEG-FC-1417,体外转染VEGF-C阳性表达的胃癌细胞株SGC-7901,采用RT-PCR检测VEGF-C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VEGF-C蛋白水平变化。结果:VEGFC-1505可以显著抑制VEGF-C基因表达,对其mRNA表达的抑制率可以达到53%,对蛋白的表达抑制率可以达到92.9%。结论:成功筛选出针对胃癌SGC-7901细胞株VEGF-C的shRNA,为抑制肿瘤淋巴管生成和转移研究提供有效的实验工具。
达明绪罗婷赵紫罡王捷
关键词:RNA干扰技术胃癌SGC-7901细胞株VEGF-C
胃癌癌周微淋巴管密度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淋巴管结构和分布特点,探讨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肿瘤淋巴转移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临床各期胃癌患者,施行胃癌切除术获得胃癌癌周组织和正常区胃组织标本切片,VEGFR-3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淋巴管,计数组织中LMVD。依据临床病理特征分析LMVD变化。结果胃癌癌周组织与正常区组织石蜡切片各56例,在癌周区处于开放状态的功能性微淋巴管增多。胃癌癌周组织LMVD(22.10±6.99个/HP×200)较远离癌肿区正常胃组织LMVD(10.63±1.90个/HP×200)增多(P=0.000)。胃癌癌周LMVD与淋巴转移、肿瘤大小和分期有关(P<0.05),与分型和是否侵及浆膜无关(P>0.05)。结论胃癌癌周LMVD与肿瘤大小、分期和淋巴转移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肿瘤诱导生成淋巴管研究的量化指标,有助于胃癌的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的评价。
郑亚民达明绪赵紫罡张明鸣罗婷伍晓汀
关键词:胃癌微淋巴管密度VEGFR-3淋巴转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胃癌的表达及5-氮杂-2’-脱氧胞苷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 C,VEGF-C)在胃癌的表达及去甲基化试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胃癌切除标本的VEGF-C蛋白表达与Flt-4阳性微脉管密度(Flt-4-positive vessel density,FVD)、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7株胃癌细胞株的VEGF-CmRNA表达,观察5-Aza-CdR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胃癌组织VEGF-C表达阳性率为54.4%(37/68),与FVD、MVD及淋巴侵犯显著相关。VEGF-C mRNA表达于5株胃癌细胞株,2株(MKN-45,MKN-74)未测到VEGF-CmRNA表达,但以5-Aza-CdR处理后恢复表达。结论:VEGF-C与胃癌Flt-4阳性微脉管、MVD及淋巴侵犯显著相关,其表达可能受甲基化调控。
达明绪罗婷赵紫罡王捷
关键词:胃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免疫组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