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良

作品数:182 被引量:1,581H指数:16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2篇期刊文章
  • 4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72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3篇综合征
  • 21篇危重
  • 19篇重症
  • 18篇脓毒
  • 17篇心肺
  • 17篇心肺复苏
  • 17篇脓毒症
  • 16篇危重病
  • 16篇急救
  • 15篇病人
  • 15篇创伤
  • 14篇器官
  • 13篇衰竭
  • 12篇重症监护
  • 11篇通气
  • 11篇器官功能
  • 11篇重症监护病房
  • 11篇肠内
  • 9篇免疫
  • 8篇真菌感染

机构

  • 177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宜昌市第一人...
  • 4篇厦门市中山医...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同济大学附属...
  • 2篇金华市中心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上海长征医院
  • 1篇扬州医学院
  • 1篇兰州军区乌鲁...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182篇赵良
  • 109篇杨兴易
  • 96篇林兆奋
  • 46篇许永华
  • 45篇单红卫
  • 31篇陈德昌
  • 30篇景炳文
  • 25篇李文放
  • 25篇严鸣
  • 25篇郭昌星
  • 20篇管军
  • 13篇陈学云
  • 11篇马钧
  • 8篇王学斌
  • 8篇刘雪峰
  • 8篇王玺
  • 7篇张翔宇
  • 7篇刘军英
  • 6篇王永进
  • 6篇袁郑

传媒

  • 5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4篇中国危重病急...
  • 9篇第二军医大学...
  • 8篇中华急诊医学...
  • 6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中华医学会急...
  • 4篇第六届全国危...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医学教育探索
  • 3篇第十一次全国...
  • 3篇中华医学会急...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家庭健康(医...
  • 2篇实用全科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教育...
  • 2篇第十一次全国...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1篇2010
  • 7篇2009
  • 11篇2008
  • 16篇2007
  • 15篇2006
  • 13篇2005
  • 17篇2004
  • 18篇2003
  • 10篇2002
  • 5篇2001
  • 4篇2000
  • 3篇1999
1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黄及不同营养途径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影响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研究大黄及不同营养途径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090例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等并发脓毒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大黄预防组(637例)和非大黄预防组(453例);两组再分肠内营养、肠内外营养、肠外营养和无营养支持4个亚组。观察各组真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大黄预防组真菌感染发生率为3.0%;而非大黄预防组发生率为11.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黄预防组中肠内营养337例,并发真菌感染3例(占0.9%);而非大黄预防组中肠内营养178例,并发真菌感染7例(占3.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黄预防组中肠内外营养179例,并发真菌感染2例(占1.1%);而非大黄预防组中肠内外营养127例,并发真菌感染9例(占7,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肠外营养和无营养支持的两组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或P〈0.01);肠外营养组真菌感染发生率高于肠内营养和肠内外营养组(P均〈0.05);无营养支持患者的真菌感染发生率最高(30.4%和61.3%)。结论大黄及肠内营养通过胃肠道机制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陈德昌杨兴易赵良林兆奋单红卫李文放郭昌星
关键词:真菌肠内营养肠道
中、重度急性胰腺炎鼻饲生大黄粉疗效观察被引量:11
1996年
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鼻饲生大黄粉治疗21例急性胰腺炎(出血坏死型7例,急性水肿型中度14例).7例出血坏死型4例治愈,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4例中度胰腺炎全部治愈.结果显示大黄有利胆降酶作用,可迅速缓解症状防止病情加重.
李皖玲陈德昌赵良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鼻饲中医药疗法
心肺复苏后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2007年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后大鼠肝细胞的凋亡情况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假手术组)以及复苏后3、6、12、24h组,每组各8只。采用窒息合并冰氯化钾停跳液致大鼠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模型,停跳5min后开始心肺复苏,采用TUNEL法观察复苏后肝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大鼠肝细胞Bcl-2、fas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复苏后3h大鼠肝细胞就有明显凋亡,复苏后6h达到高峰(P<0.01),24h肝细胞TUNEL仍为高表达;复苏后3h肝细胞Bcl-2有微弱表达,6h表达增加,24h达到高峰;而fas复苏后3h即呈高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之后持续高表达。结论心肺复苏后大鼠存在肝细胞凋亡,其中fas的高表达介导了肝细胞凋亡。
王学斌杨兴易林兆奋赵良
关键词:心肺复苏肝脏凋亡
重症监护病房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ICU内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危险因素,临床过程以及分离株耐药率的异同。方法回顾性调查MICU、SICU、GICU葡萄球菌医院感染106例患者, 比较分析各ICU葡萄球菌感染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感染分...
储开建赵良
文献传递
大黄及营养途径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影响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大黄及营养途径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防治作用。临床资料:1090例ICU患者,研究对象的入选标准是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等并发的脓毒症。637例患者列入大黄预防治疗组,非大黄预防治疗组453例。两大组下再分四小组:肠...
陈德昌杨兴易赵良林兆奋单红卫李文放郭昌星
关键词:真菌肠内营养肠道
心肺复苏后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后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假手术组)以及复苏后3、6、12、24、48h组,每组各8只。采用窒息合并冰氯化钾(0·5mol/L)停跳液致大鼠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模型,心搏骤停5min后开始心肺复苏。采用TUNEL法观察复苏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Bcl-2、Fa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复苏后3h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就有明显凋亡,之后表达持续增加,至24h达高峰,平均灰度值为(19·75±4·04)%。复苏后3h肾小管上皮细胞Bcl-2有少量表达,其后表达呈上升趋势,48h达到高峰。而Fas复苏后3h呈高表达,与对照组比较(P<0·01),平均灰度值为(47·78±2·18)%,随后持续高表达,至24h达高峰。结论心肺复苏后大鼠存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其中Fas的高表达介导了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王学斌杨兴易赵良林兆奋
关键词:心肺复苏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休克患者血浆降钙素原的早期测定及其意义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评价血浆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 ,PCT)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 4 0例休克患者外周血标本 ,同时做普通血培养和PCT -Q检验。结果 两种方法有明显的差异 (χ2 =14 2 1,P <0 0 1) ,PCT -Q检验法灵敏性和特异性高。结论 PCT -Q检验法较普通血培养法灵敏 。
田萍杨兴易赵良
关键词:降钙素原休克脓毒症病因
大黄与纳络酮对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浆内皮素-1及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黄和纳络酮对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前瞻性研究方法,将11例健康人作为正常组,19例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治疗组(常规...
张希洲陈学云景炳文赵良杨兴易管军单红卫严鸣何克满
文献传递
血浆降钙素原测定及在感染和脓毒症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02年
田萍杨兴易赵良
关键词:脓毒症血浆降钙素原预警指标
315例急性中毒患者的救治体会
2007年
目的通过分析315例急性中毒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总结急性中毒的救治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急诊科就诊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生时间、中毒原因、毒物种类、毒物侵入途径、急诊诊断、急诊处理情况、转归等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急性中毒患者共315例,占急诊患者总数的2.33%o,男女比为1:0.84,年龄主要集中于20~29岁年龄组(占35.9%);毒物种类以酒精为主(占38.4%),其他依次为药物、食物、其他化学物质、农药中毒等;中毒时间呈无规律性波动;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的途径是经消化道摄入(占85.1%);中毒原因有自杀意念者占39.0%,其余为误食、误吸等:98.1%患者治愈出院,1.9%死亡。结论迅速明确诊断是中毒抢救的基础,维持呼吸和循环的稳定、立即终止接触毒物、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和促进体内毒物的排泄是救治成功的关键,保护重要器官功能是治疗的重点。
单红卫林兆奋赵良杨兴易
关键词:毒物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