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莹
- 作品数:78 被引量:378H指数:13
- 供职机构:菏泽市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5%米诺地尔治疗33例女性型脱发治疗前后的临床和皮肤镜观察被引量:11
- 2014年
- 女性型脱发(female pattern hair loss,FPHL)是一种常见的女性脱发类型,在澳大利亚约有12%的20~29岁女性患有FPHL,而在〉80岁的女性中FPHL发生率更高达〉50%;在我国台湾及上海的女性人群中。FPHL发生率分别为11.8%及3.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FPHL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
- 叶艳婷曹慧李水凤张小婷戚世玲杨雨清赵莹巩毓刚杨建章星琪
- 关键词:米诺地尔皮肤镜
- 影响肝内胆管癌肝切除术后教科书式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影响肝内胆管癌肝切除术后达到教科书式结局(TO)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9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5例肝内胆管癌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90例,女65例;年龄为60(26~82)岁。观察指标:(1)治疗情况。(2)TO情况。(3)影响术后达到TO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0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Yates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根据资料类型选择对应的统计学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前进法。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指标诊断价值(最佳截断值)。结果(1)治疗情况。155例患者完成肝切除术,其中46例行小范围肝切除,109例行大范围肝切除;21例联合行胆管切除重建;95例行淋巴结清扫,其中41例淋巴结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阳性。15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50.0(95.0~720.0)min,术中出血量为300.0(50.0~15000.0)mL;ROC曲线计算达到TO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47.5 min、325.0 mL。155例患者中,44例术中输血,10例术后输血(其中5例为术中、术后均输血);74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39例为轻症并发症,35例为严重并发症。155例患者总住院时间为19(8~77)d。(2)TO情况。155例患者中,150例达到R 0切除,120例无主要术后并发症,106例围手术期无输血,79例住院时间无延长,152例术后30 d内无死亡,150例出院后30 d内无再入院。155例患者中,56例术后达到TO,99例术后未达到TO。(3)影响术后达到TO的危险因素�
- 赵莹庹情松廖冰梁倚华陈燕柔殷晓煜赖佳明梁力建陈东
- 关键词:胆道肿瘤肝切除术预后
- 荧光原位杂交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
- <正>目的:初步探讨我国MM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及其与各项血清学指标和疗效的关系,旨在筛选有效预测疾病预后的指标及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3 1例MM患者进行del(13q)、14q32易位、del...
- 赵莹郑冬李娟朱沃棠
- 文献传递
- 白芍总苷联合NB-UVB对中重度银屑病血清IL-17、IL-23和皮损PAR-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明确白芍总苷联合NB-UVB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的疗效及对血清IL-17、IL-23及皮损蛋白酶活化受体2(PRA-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的中重度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NB-UVB组、白芍总苷组、白芍总苷联合NB-UVB组。治疗3个月,计算PASI评分。ELISA法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IL-17、IL-23水平;免疫组化检测皮损治疗前后PRA-2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共选取90例中重度银屑病患者,每组30例。各组患者治疗前PA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PASI评分、IL-17和IL-23水平及皮损内角质形成细胞PAR-2染色平均吸光度值均低于NB-UVB组和白芍总苷组(均P<0.05)。结论:白芍总苷联合UVB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疗效优于单用NB-UVB或白芍总苷,其机制可能与血清IL-17、IL-23及皮损PRA-2表达下降有关。
- 任国华赵莹
- 关键词:白芍总苷银屑病IL-17IL-23
- 接触致敏剂治疗重型斑秃疗效及作用机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外用接触致敏剂二苯基环丙烯酮治疗重型斑秃的疗效。方法对15例重型斑秃患者进行二苯基环丙烯酮治疗,详细记录其临床资料、治疗反应、副作用。ELISA检测正常对照组及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5水平。结果有效率为60%,疗效与年龄、发病年龄、病程、维持治疗浓度、脱发面积、甲改变等无明显相关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5例斑秃患者血清IFN-γ水平显著增高,IL-5水平显著降低(P<0.05)。经3个月治疗后,斑秃患者血清IFN-γ水平显著减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对持平(P=0.342)。血清IL-5水平显著增高,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二苯基环丙烯酮作为一种接触致敏剂,可能是通过引发了迟发型变态反应,降低Th1型细胞因子表达,改变了局部免疫反应类型,而使毛囊周期进入生长期,达到治疗目的。
- 赵莹晁青陈海莲
- 关键词:免疫学
- 早期斑秃皮损处炎症细胞因子及凋亡因子的异常表达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早期斑秃皮损浅层、深层及斑秃生长期毛囊凋亡因子及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 收集25例早期斑秃皮损及15例正常头皮病理取材组织标本,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标本中凋亡基因p53、caspase3、Fas和生存素、bcl-2以及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10、干扰素γ(IFN-γ)、IL-12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皮损中生长期毛囊P53的蛋白质表达.结果 斑秃生长期毛囊促凋亡因子caspase3、P53、Fas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变化倍数分别为6.78、8.01、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抑制凋亡因子bcl-2、生存素mRNA较正常降低,变化倍数分别为0.08、0.03(均P<0.01),炎症细胞因子无改变.斑秃浅层Th1因子IFN-γ、IL-12 mRNA较正常水平升高,变化倍数分别为2.75、85.67(P值分别<0.05、0.01).Th2因子IL-10表达水平降低,变化倍数为0.002(P< 0.01).而且,斑秃皮损浅层IL-10及IL-12 mRNA改变幅度高于深层(P值分别< 0.01、0.05).免疫组化显示斑秃皮损生长期毛囊每100个细胞中p53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升高(t=23.79,P< 0.01).结论 斑秃生长期毛囊凋亡因子升高,抑制凋亡因子表达下降提示凋亡因子在斑秃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 蔡泽明赵莹张斌巩毓刚西兰杨建章星琪
- 关键词:斑秃凋亡诱导因子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 DVd方案与VAdM方案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观察
- 2008年
- 目的比较DVd方案与VAdM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17例初治MM患者接受DVd方案: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40mg·m^-2·d^-1,第1天;长春新碱2.0mg/d,第1天;静脉地塞米松20mg/d,第1天至第4天,每28d一个疗程。同期住院16例接受VAdM的初治MM患者作为对照:静脉注射吡柔比星9mg·m^-2·d^-1,第1天;长春新碱0.5mg/d,第1天至第4天;静脉地塞米松20mg/d,第1天至第4天;美法仑12mg/d,第1天至第4天;每28d一个疗程。结果DVd组和VAdM组的总反应率相似(76.5%比81.3%,P=0.737)。但在达到平均最大反应时间DVd组优于VAdM组[(3.2±1.7)个月比(4.6±1.0)个月,P=0.039]。DVd组Ⅲ级以上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23.5%比68.8%,P=0.015)、因粒细胞缺乏或严重感染需要G—CSF注射比例(11.8%比62.5%,P=0.00.4),抗生素的使用(11.8%比37.5%,P=0.118)以及因不良反应而需要延长住院时间方面(37.5%比17.6%,P:0.259)均小于VAdM组。DVd组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VAdM组。结论DVd方案与传统VAd方案疗效类似,毒副作用小,相应支持治疗也较少,可以作为VAd的一个有效替代方案,用于MM的一线治疗。
- 黄蓓晖李娟赵莹谷景立苏畅张国材邹外一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及KM3细胞TRAIL受体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 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及骨髓瘤细胞系(KM3细胞)中4种TRAIL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TRAIL的选择性杀瘤机制及化疗药物对TRAIL受体的影响。方法 应用半定量RT 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MM患者、15名正常对照者BMMNC和KM3细胞中4种TRAIL受体的表达,并比较了12例MM患者化疗前后BMMNC及KM3细胞与阿霉素共孵育前后4种TRAIL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 MM患者BMMNC死亡受体DR4、DR5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5),DR5的表达高于DR4(P<0. 05);诱捕受体DcR1、DcR2在MM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5);KM3细胞死亡受体DR4、DR5强表达,未检测到诱捕受体DcR1、DcR2的表达; MM患者化疗后BMMNC及KM3细胞与阿霉素共孵育后DR5的表达均上调(P<0. 05)。结论 死亡受体DR4、DR5和诱捕受体DcR1、DcR2在MM患者BMMNC和正常人BMMNC中表达有差异,这可能是TRAIL可以选择性杀死MM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毒性作用的机制之一; MM患者化疗后BMMNC及KM3细胞与阿霉素共孵育后死亡受体DR5表达上调,提示化疗药物可能通过上调死亡受体DR5的表达而促使细胞凋亡。
- 李娟黎军和罗绍凯赵莹张国材郑冬童秀珍彭爱华
- 关键词:KM3细胞DR5TRAIL受体死亡受体骨髓单个核细胞
- 多发性骨髓瘤VD方案诱导后两种巩固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给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进步,使初治MM的完全缓解/接近完全缓解(CR/nCR)率达到25%^[1],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的疗效相似。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经诱导治疗达nCR以上疗效的患者,应用ASCT或含硼替佐米方案两种不同巩固方法的疗效和预后。
- 赵莹李娟周振海郑冬刘俊茹曾丽金邹外一许多荣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分析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
- 术前血清CA19-9联合CA125对肝内胆管癌术后病人预后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评估术前血清CA19-9联合CA125水平对肝内胆管癌(ICC)根治术后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9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ICC的145例病人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不同CA19-9、CA125水平ICC病人的临床特征。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血清CA19-9及CA125水平都是I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2,P=0.029)。根据术前CA19-9和CA125是否为阳性[CA19-9>37 kU/L为CA19-9(+),CA19-9≤37 kU/L为CA19-9(-),CA125>35 kU/L为CA125(+),CA125≤35 kU/L为CA125(-)]分组结果显示:CA19-9(+)/CA125(+)组病人预后明显低于CA19-9(-)/CA125(-)或CA19-9(+)/CA125(-)组(P<0.001,P=0.008)。不论CA19-9(+)或CA19-9(-),CA125(+)病人肿瘤TNM分期较差(P=0.023,P=0.005)。结论术前血清CA19-9联合CA125水平可更好的预测ICC病人的预后,原因可能与术前血清CA125阳性ICC病人TNM分期处于更晚期有关。
- 赵莹廖冰陈伟张一帆赖佳明黄力梁力建殷晓煜陈东
- 关键词:肝内胆管癌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125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