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辉

作品数:15 被引量:127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电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骨折
  • 5篇髋臼
  • 3篇螺钉
  • 3篇螺钉固定
  • 3篇解剖学
  • 3篇拉力螺钉
  • 3篇拉力螺钉固定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手术
  • 2篇双腔
  • 2篇顺行
  • 2篇缺损
  • 2篇髋臼后柱
  • 2篇髋臼后柱骨折
  • 2篇内固定
  • 2篇后柱
  • 2篇后柱骨折
  • 2篇基质干细胞
  • 2篇骨盆

机构

  • 1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北京电力医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江门市中心医...
  • 1篇安阳市人民医...

作者

  • 15篇赵辉
  • 12篇王钢
  • 7篇隆腾飞
  • 7篇张轩轩
  • 7篇张丕军
  • 5篇陈鸿奋
  • 4篇金丹
  • 4篇余斌
  • 3篇王富明
  • 3篇黎健伟
  • 2篇夏立恒
  • 2篇王磊
  • 2篇胡稷杰
  • 1篇陈凯宁
  • 1篇黄远翘
  • 1篇刘亚伟
  • 1篇梁双武
  • 1篇王富民
  • 1篇马滚韶
  • 1篇洪顾麒

传媒

  • 6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三维CT的臀上动脉解剖学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通过三维CT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3DCT-A)描述臀上动脉(superior gluteal artery,SGA)的位置及解剖形态。方法纳入114例(228髋)患者的3DCT-A数据做以下研究:(1)观察SGA的显影情况;(2)观察SGA的起始、分支及走行特点;(3)定义SGA盆外部分主干为:出盆点到深支止点或折弯点(当深支为1支时)的一段SGA,测量其长度并进行不同性别间的比较;(4)测量SGA盆外部分主干到骨盆骨性标志(髂后上棘、坐骨大切迹起点、坐骨棘)、骨性标志间连线(坐骨棘与髂结节间)的距离,并进行不同性别间的比较。结果 (1)94例患者的SGA显示清晰;(2)所有患者的SGA均来源于髂内动脉;(3)28髋的SGA在出盆前近出盆处发出分支;(4)SGA出盆点到坐骨大切迹起点的距离、到坐骨棘的距离在男女患者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5)SGA盆外部分主干与髂结节和坐骨棘间连线成近似平行关系。结论通过3DCT-A了解SGA的位置及解剖形态,能为预防SGA的医源性损伤提供帮助。
隆腾飞张轩轩赵辉张丕军王钢
关键词:臀上动脉三维CT血管成像解剖学
经皮内固定技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现状被引量:3
2012年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明显增加,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骨盆骨折发生率明显增高。骨盆骨折占全身骨折的0.3%.6.0%,在多发伤患者中占20%。2001年王亦璁…报告骨盆骨折死亡率高达5%~20%,尤其是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休克的患者死亡率更高。骨盆外固定支架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出血量少及能较好控制骨折移位等优点,被视为一种快速、简单、有效的固定方式。Riemer等报告创伤早期应用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能使抢救期患者的死亡率从22%降至8%。
张轩轩王钢赵辉张丕军隆腾飞
关键词:骨折发生率内固定技术骨盆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支架固定高能量损伤
髋臼后柱骨折逆行拉力螺钉固定导向装置研制及初步验证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设计经皮逆行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的导向装置并验证其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利用Mimics10.01软件对33例正常成人骨盆(66个半骨盆)的螺旋CT扫描数据重建三维模型,以坐骨结节中心(O)、髂前上棘(A)与髂后上棘骨性突出点(B)连线中点(I)连线OI为中轴线置入虚拟圆柱体,直径6.5mm圆柱体在髂窝处低位的穿出点(i)到点O的距离即逆行拉力螺钉长度。记录圆柱体不进入关节的最大直径即最大螺钉直径(d),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根据测量结果设计出导向装置,并在Mimics软件、骨盆标本及尸体标本上进行验证。结果66个三维半骨盆全部成功置入圆柱体,测得男性AB为(156.26±7.28)mm,女性AB为(151.38±8.11)mm;男性0i为(139.53±7.56)mm,女性Oi为(125.15±11.17)mm;男性d为(12.19±1.97)mill,女性d为(10.19±2.14)mm。男女AB、Oi、d距离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74,5.992,3.923,P均〈0.05)。在导向装置安全性验证中:18例半侧骨盆标本模拟置钉实验、33例三维半骨盆使用Mimics软件模拟置钉验证导向装置一髂骨固定点置钉的安全性、18例骨盆标本模拟置钉验证导向装置一坐骨结节进针点、2例人体标本模拟置钉实验均得到了很好的验证结果。结论以OI为中轴置入后柱螺钉是安全可行的。根据髋臼后柱拉力螺钉进钉结果设计的导向装置可以准确地辅助经皮逆行拉力螺钉的置入。
张丕军洪顾麒陈凯宁张大保张轩轩赵辉隆腾飞陈鸿奋王钢
关键词:髋臼骨螺钉
游离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被引量:9
2012年
背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是创伤骨科临床治疗难点,皮瓣移植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之一。目的:探讨利用两种不同游离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技术。方法:2006年8月至2012年4月,30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患者行皮瓣移植术。男24例,女6例,年龄3~52岁,平均28岁。术前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处理,创面范围6cm×8cm^11cm×23cm。其中游离胸脐穿支皮瓣修复12例,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18例。结果:术后30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11.0个月。皮瓣修复后外形大部分满意,皮瓣末梢二点分辨觉为10~22mm,胸脐穿支皮瓣和股前外穿支皮瓣组术后3个月左右恢复S2以上感觉百分比分别达58.3%和68.8%。结论: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游离皮瓣选择采用股前外穿支皮瓣或胸脐动脉穿支皮瓣均可。穿支皮瓣能够减少二次手术比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显著减少皮瓣感染比例。
胡稷杰金丹赵辉任高宏王钢余斌黎健伟梁双武
关键词:穿支皮瓣足踝软组织缺损负压封闭引流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筛选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比格犬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差异表达的miRNAs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利川实时荧光定镣聚合酶链反应(Q—PCR)疗法筛选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诱导比格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miRNAs,探讨过表达miRNAs对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选取4只比格犬分离BMSCs原代,取培养至第3代BMSCs分为2组:对照组(用基础培养基培养)和实验组(在基础培养基中打11人rhBMP-2培养7d,诱导细胞成骨分化)。采川碱性磷酸酶染色法验证细胞成骨分化情况,采用Q—PCR法筛选成骨分化细胞对照组细胞差异表达的miRNAs;随机选择其中-种低表达miRNA(miR-125b),采用Lipofe(qamine2000进行转染,其中实验组1转染miR-125bmimic·s以过表达miR—125b,其阴性对照实验组2转染mimics—NC,验证过表达miR-125b7cl后对rhBMP-2诱导的比格犬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比格犬BMSCs培养方法.rhBMP-2诱导比格犬BMSCs成骨分化7d后,进行Q—PCR筛选,获得表达差异相对于埘照组达到2倍以上的miRNAs41个,其中表达上调的有13个,表达下调的有28个;实验组l相对于实验组2,细胞中miR-125b表达上调4.13倍(P〈0.05)。转染7d后,ALP染色结果湿示:实验组1细胞质中深蓝色柑大颗粒明显少于实验组2。结论采用Q—PCR方法筛选比格犬BMSCs成骨分化的miRNAs系统高效、准确。筛选扶得的miRNAs中,miR.125b过表达能够显著抑制比格犬BMSCs的成骨分化。
胡稷杰刘亚伟何敏毅金丹赵辉余斌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骨形态发生蛋白类
髋臼后部骨折顺行拉力螺钉固定进钉导航模板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29
2013年
目的探讨导航模板辅助顺行托力螺钉蚓定髋闷后部骨折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方法收集40例正常成人骨盆的螺旋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10.01软件重建骨盆三维模型。选取左侧半骨盆模型,经过坐骨结节沿着髋臼后柱纵轴置人虚拟圆柱体。调整圆柱体位置,确定最佳进钉点,分别测最进钉点到弓状缘、骶髂关节最前缘的最短距离、圆柱体与冠状面夹角α、四方区与髂翼所在平面的夹角β。以stI格式导出模型,UG6.0软件打开骨盆三维模型,定位参考平面。根据测量得到的进钉解剖学参数,确定后柱螺钉的最佳钉道。提取方形区及髂窝的表面解削学形态,建立与方形区解剖学形态一致的模板。设计出带有3个进钉孔的左侧髋臼导航模板模型,运用UG软件镜像功能生成右侧髋臼导航模板模型,利用快速成形技术生成实体模型。取16具(男7例、女9例)干燥的人体左侧骨盆标本,模拟从小同的进钉孑L进行髋臼后柱螺钉的置人,验证导航模板辅助进钉的准确性。结果成功地设计并制作出与四方区解剖结构较一致的导航模板。不同的进钉孔进钥‘成功率:进钉孔1,6.3%(1具)准确定位、75%(12具)良好定位、18.7%(3具)失败;进钉孔2,81.3%(13具)准确定位、18.7%(3具)良好定位;进钉孔3,37.5%(6具)准确定位、62.5%(10具)失败。结论根据髋臼后柱拉力螺钉进钉解剖学参数设计的导航模板可以准确地辅助拉力螺钉的置入。
陈鸿奋赵辉王富明张轩轩张丕军隆腾飞王钢
关键词:髋臼骨折外科手术
基于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的Corona Mortis动脉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在CT血管造影(CTA)三维重建图像上观察Corona Mortis动脉的存在率及位置,以期为骨盆、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5月期间行腹主动脉CTA检查的80例(160个半骨盆)患者资料,男34例,女46例;年龄19~84岁,平均47.2岁。利用Mimics10.01软件对患者骨盆CTA.dicom格式原始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在三维图像上观察Corona Mortis动脉,记录该血管的支数及起源,并测量该血管与耻骨联合的距离。比较左右两侧半骨盆、男女性及年龄≤50岁组与年龄〉50岁组之间Corona Mortis动脉存在率的差异。结果共发现29条Corona Mortis动脉,存在率为18.1%(29/160)。左侧和右侧Corona Mortis动脉存在率分别为17。5%(14/80)、18.8%(15/80);男性与女性Corona Mortis动脉存在率分别为19.1%(13/68)、17.4%(16/92),年龄≤50岁组与年龄〉50岁组Corona Mortis动脉存在率分别为14.3%(14/98)、24.2%(15/62),以上组别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rona Mortis动脉经过耻骨上支的交点到耻骨联合上边缘的距离平均为(53。70±4.00)mm。结论CTA三维重建可清晰观察到Corona Mortis动脉。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和Stoppa入路行骨盆髋臼骨折手术前建议先行腹主动脉CTA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该血管。术中剥离至距离耻骨联合上边缘(53.70±4.00)mm处的耻骨上支表面时,应高度警惕该变异血管的存在。
赵辉张轩轩张丕军隆腾飞王钢
关键词:动脉成像解剖学
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提高β-磷酸三钙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
2014年
背景:前期实验自行研发了一种可进行成骨及成软骨双向诱导分化的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目的:探索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的力学刺激能否提高组织工程骨软骨修复山羊膝关节缺损的效果。方法:取青山羊12只,制作双侧后肢股骨内髁骨软骨缺损,随机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缺损处均植入在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中进行成软骨、成骨诱导2周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β-磷酸三钙复合体,不同的是实验组将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置于磁力搅拌仪上给予力学刺激,对照组未给予力学刺激;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置。植入后12,24周进行大体观察,Masson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组织学评分。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新生软骨与骨组织生成,实验组修复骨缺损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空白对照组无新生软骨生成。表明通过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体外培养阶段的力学刺激,可以改善以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β-磷酸三钙为支架的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物对膝关节缺损的修复效果。
黎健伟赵辉张晓强王磊夏立恒金丹王钢余斌
关键词:生物材料Β-磷酸三钙骨软骨
斜T形低切迹解剖钢板治疗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13例临床效果观察
2022年
目的观察斜T形低切迹解剖钢板治疗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3例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Neer评分标准评价肩关节功能,通过X线影像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12~18个月)。患者断端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2个月(3.0~6.0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未诉肩部疼痛,肩关节上举、外展及旋转无明显受限。患者平均肩关节Neer评分91.2分(89.0~95.0分),功能评价为优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6.7%(12/13)。结论采用斜T形低切迹解剖钢板治疗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为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徐勤赵辉罗裕强马滚韶黄远翘
关键词:肱骨大结节骨折
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基底部骨折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北京电力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8例第五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克氏针组与钢板组,每组各54例.钢板组患者开展钢板内固定治疗,克氏针组患者开展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功能恢复情况、各项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前后应激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克氏针组手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氏针组手术时长、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均低于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氏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氏针组术后7 d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钢板组,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血管紧张素-2水平均低于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手功能的恢复,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并减轻机体应激反应程度.
赵辉靳凯锋张振华季祥陈渲宇仲伟涛张黎明杜明奎刘欣伟
关键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手功能应激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