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先明
-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发性视网膜囊肿伴视网膜脱离的探讨
- 2023年
- 患者男性,44岁,主因"左眼逐渐视物模糊2周"于2022年8月26日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患者于2周前发现左眼视物模糊,伴颞侧暗影,呈渐进性加重。专科查体:视力:右眼,-4.00DS→1.0,左眼,-4.25DS→0.08;右眼眼压18 mmHg,左眼眼压19 mmHg(1 mmHg=0.133 kPa)。双眼眼前节未见异常,晶状体轻度浑浊,玻璃体絮状浑浊,玻璃体内未见色素颗粒;右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眼底可见视盘边界清晰,颜色淡,视盘下方及鼻侧视网膜青灰色隆起,波及黄斑区,鼻侧及鼻下赤道部可见两个相邻的类圆形半球状囊样视网膜隆起,囊腔清晰透明。共焦扫描激光检眼镜下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显示左眼视网膜脱离区自发荧光减弱,在鼻侧及鼻下视网膜囊样隆起的中央可见两个与囊样隆起形态相似而略小的极弱荧光区(图1)。
- 邓先明王文战马超
-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眼底自发荧光
- 3D打印眼模型辅助后巩膜加固术的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3D打印眼模型辅助高度近视患者后巩膜加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3年2月至2023年9月高度近视患者9例(10眼)。所有患眼术前制作3D打印眼模型,辅助后巩膜加固术中植片定位。在3D打印眼模型上根据后巩膜葡萄肿的大小、形状、面积及植片条带的走行方向制作牛心包植片,缝合固定于术眼相应巩膜壁上。术后随访3~11个月,观察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眼压、眼轴长度、眼底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本研究在3D打印眼模型辅助下,单纯行后巩膜加固术4眼,行后巩膜加固术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6眼。术前BCVA为1.25±0.72,眼轴长度为(31.18±2.63)mm。术后3个月BCVA为0.92±0.51,眼轴长度(30.50±3.12)mm,术前和术后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P=0.032);术前和术后眼轴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P=0.208)。随访期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3D打印眼模型辅助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可准确定位后巩膜葡萄肿并引导植片植入。
- 张娜王文战吴艳陈亚铮邓先明王存良
- 关键词:后巩膜加固术
- 术中OCT导航下的视网膜手术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术中OCT导航下视网膜手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利用术中OCT的导航作用,对因屈光间质浑浊术前无法明确诊断的眼底病进行术中OCT扫描,即时诊断。本研究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名玻璃体浑浊伴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除后应用术中OCT扫描后极部病变区,发现视网膜表面的增生膜和视网膜下增生组织,并在术中OCT导航下进行视网膜前膜的剥离和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前眼科B超显示玻璃体浑浊伴可疑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眼底检查视网膜无法视及。切除浑浊的玻璃体后,术中OCT扫描显示:后极部黄斑区视网膜水肿,结构紊乱,中心凹上方1/3 PD处可见视网膜下指状突起,其周围有视网膜下积液,黄斑颞下方见视网膜前膜。于术中OCT导航下剥除前膜,填充硅油及激光光凝封闭裂孔并对指状突起进行激光光凝。术后诊断:右眼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玻璃体浑浊、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前膜。术后1个月随访发现黄斑区出血和水肿减轻,视力提高。结论术中OCT导航有助于发现潜在的病理改变,并可针对病灶进行精确的处理从而提高疗效。
- 王文战宋德弓邓先明石径
- 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周边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周边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单眼发病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61例。对侧眼经充分扩瞳后行全视网膜镜等检查记录的周边视网膜病变包括格子样变性、囊样病变、视网膜裂孔及视网膜浅脱离的数量及性质。以对侧眼有、无周边视网膜病变分两组,有周边视网膜病变组(A组)238例和无周边视网膜病变组(B组)223例。比较两组间患者年龄、性别、眼别、对侧眼眼轴长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侧眼发生周边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全视网膜镜等检查结果238例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发生周边视网膜病变(51.6%,238/461),其中周边视网膜病变位于颞上象限129眼、颞下象限87眼;鼻上象限31眼,鼻下象限16眼。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相比,A组患者眼轴更长、年龄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在性别、眼别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0.29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侧眼周边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眼轴长度呈显著正相关(OR=1.19,95%CI:1.073~1.323,P=0.001),与年龄呈负相关(OR=0.98,95%CI:0.966~0.995,P=0.008),而与性别及眼别均无明显相关性(P=0.103,P=0.307)。结论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周边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较高,以颞侧居多。对侧眼周边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随着眼轴长度的增长而升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 邓先明王文战
- 关键词:对侧眼
- 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属与疾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真菌性角膜炎不同致病菌属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筛选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就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324例,行裂隙灯、角膜刮片、真菌培养鉴定和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并按感染菌属分四组:镰刀菌组172例、交链孢霉组61例、曲霉菌组47例和其他菌属组44例.随访患者的治疗结局,记录药物治愈者的矫正视力及用药时间.采用彭检验、秩和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镰刀菌组、曲霉菌组、交链孢霉组和其他菌属组的手术率分别为41.3% (71/172)、44.7% (21/47)、6.6% (4/61)和11.4%(5/44),四组手术率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37.459,P<0.001);镰刀菌组和曲霉菌组的手术率高于交链孢霉组和其他菌属组.四组患者在预后水平的差异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Hc=38.879,P<0.001),显示镰刀菌组和曲霉菌组的预后水平差于交链孢霉组和其他菌属组.药物治愈的患者中,镰刀菌、曲霉菌、交链孢霉和其他菌属感染者的平均用药时间分别为(88±44)、(68±33)、(57±30)d和(59±37)d,四组用药时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 =10.221,P<0.001),镰刀菌组的用药时间长于交链孢霉组、曲霉菌组和其他菌属组.药物治愈的镰刀菌、曲霉菌、交链孢霉和其他菌属感染者平均恢复的视力分别为0.65±0.26、0.64±0.26、0.82±0.21和0.75±0.27,四组恢复的视力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 =6.210,P<0.001);交链孢霉组的视力恢复好于镰刀菌组和曲霉菌组.结论 镰刀菌和曲霉菌所致真菌性角膜炎的药物治疗效果差、周期长、视力恢复差,手术率高;交链孢霉和其他菌属引起的真菌性角膜炎预后相对较好.
- 邓先明王丽娅孙声桃吕奇学韩雷
- 关键词:角膜炎菌属预后
- 玻璃体切除术中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的手术策略选择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OCT)在玻璃体切除术中手术策略选择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连续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无缝整合术中OCT辅助下行玻璃体切除术的77例(82眼)纳入研究, 所有患者均获得可用于分析的术中OCT图像。记录手术医生根据术中OCT检查所做出的手术策略调整过程。结果术中做出手术策略调整者29眼(35.37%), 包括增加视网膜激光治疗18眼(21.95%)、增加剥除视网膜前膜操作7眼(8.54%)、发现并处理脱离区视网膜未完全复位2眼(2.44%)、发现并处理隐蔽性黄斑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1眼(1.22%)、处理周边残余玻璃体牵引3眼(3.66%)。结论术中OCT可扩大常规OCT检查的眼底范围, 弥补术前检查的不足;能够发现显微镜直观下难以察觉的眼底病变并在处理眼底病变的过程中提供有益的手术指导。
- 王文战宋德弓邓先明李龙石径
- 关键词:OCT玻璃体切除术手术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精准
- 眼内手术中透明质酸钠凝胶与曲安奈德混合物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观察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手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凝胶与曲安奈德混合物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5~10月行复杂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硅油填充术者共77例(80只眼),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36只眼),手术结束时将1∶1均匀混合的透明质酸钠凝胶与曲安奈德(2 mg)的混合物0.1 ml注入玻璃体腔;对照组,42例(44只眼),手术结束时玻璃体腔内注入曲安奈德(2 mg)。结果治疗组混合物在硅油眼内分布均匀呈弥散样,而对照组单纯的曲安奈德在硅油眼内分布集中呈团块状。治疗组的曲安奈德在眼内2周完全吸收,而对照组的曲安奈德在眼内存留的时间为4~8周;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术后早期视力(BCVA)提高率分别为88.89%和43.18%(χ2=19.067,P=0.000);两组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分别为30.56%(11/36)和29.55%(13/44)(χ2=0.010,P=0.557);两组术后前房渗出的发生率分别为22.22%(8/36)和15.91%(7/44)(χ2=0.518,P=0.472);两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38.89%(14/36)和38.64%(17/44)(χ2=0.001,P=0.581)。结论透明质酸钠凝胶与曲安奈德混合物在硅油眼内的分布较均匀,吸收较快;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的视力恢复及眼底观察。
- 邓先明王文战
- 关键词:透明质酸钠曲安奈德高眼压
- 玻璃体积血患者玻璃体切割术中黄斑区微结构形态与术后早期视力的关系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究玻璃体积血患者玻璃体切割术中黄斑区微结构形态与术后早期(1个月内)视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因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40例42眼。术中均获得患者清晰的黄斑区OCT图像,用于分析黄斑中心凹厚度(CFT)、感光细胞层中椭圆体带(EZ)连续性与术后早期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关系。按照EZ连续性结构划分为EZ连续组18例19眼(A组)、EZ断裂组11例12眼(B组)和EZ消失组11例11眼(C组),对三组患者间的性别、年龄、术中CFT、术前及术后早期BCVA进行比较。亚组分析:排除包含黄斑囊样水肿、黄斑前膜、神经纤维层萎缩、板层及全层黄斑孔的黄斑病变患者12例13眼,将剩余的28例29眼患者按照术后早期BCVA的恢复程度进行分组,即术后早期BCVA(logMAR)≤0.3为预后较好组(9例10眼),术后早期BCVA(logMAR)>0.3为预后较差组(19例19眼),对两组患者间的性别、年龄、术中CFT、术前BCVA及术中EZ连续性异常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B组、C组患者间性别、年龄、术前BCVA、术中CF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B组、C组患者术后早期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患者术后早期BCVA优于B组和C组(均为P<0.05),B组患者术后早期BCVA优于C组(P<0.05)。亚组分析中,预后较好组与预后较差组患者性别、术前BCVA、术中CF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EZ连续性异常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术后早期视力恢复较好组患者术中EZ连续性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术后早期视力恢复较差组。结论术中以感光细胞层EZ的连续性为依据,预测玻璃体积血患者术后早期视力是可行的。
- 宋德弓王文战万光明邓先明李龙石径
- 关键词:视力
- 手术中光相干断层扫描下周边视网膜病变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手术中光相干断层扫描(iOCT)下的周边视网膜病变组织病理改变。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眼科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88例9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9例,女性39例;年龄(50.93±17.55)岁。94只眼中,视网膜脱离32只眼;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只眼;玻璃体积血28只眼;眼外伤8只眼;黄斑病变14只眼;葡萄膜炎1只眼;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1只眼;急性视网膜坏死(ARN)1只眼;晶状体脱位3只眼。所有患眼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均行iOCT检查。周边扫描时辅以巩膜外顶压,依据不同眼底疾病特点,对赤道前及锯齿缘前后视网膜进行扫描。记录各种异常的眼底表现。结果94只眼中,周边视网膜存在不同类型视网膜病变53只眼(56.38%,53/94)。其中,视网膜囊样变性7只眼(7.45%);格子样变性19只眼(20.21%);色素变性8只眼(占8.51%);“铺路石样”变性9只眼(9.57%);细小隐蔽性裂孔7只眼(7.45%);FEVR锯齿缘“堤坝样”增生变性1只眼(1.06%);玻璃体和视网膜病变粘附4只眼(4.26%);ARN1只眼(1.06%)。结论屈光间质清晰情况下,iOCT对不同周边视网膜病变均能清晰扫描。
- 王文战宋德弓李龙邓先明石径
- 关键词: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视网膜变性
- 自体神经感觉视网膜移植治疗难治性巨大黄斑裂孔
- 2024年
- 目的观察自体神经感觉视网膜移植治疗常规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未闭合巨大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接受自体神经感觉视网膜移植治疗的难治性黄斑裂孔患者12例12只眼纳入研究。患眼经PPV联合内界膜剥除或填塞治疗后裂孔仍未闭合,且裂孔直径>600μm。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统计分析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手术中于上方视网膜周边切取一块比裂孔直径约大0.3个视盘直径的健康视网膜神经上皮组织作为移植片,在手术中OCT辅助下将植片嵌入裂孔中,手术完毕时玻璃体腔填充硅油或无菌空气。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手术后3d及1、3、6个月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测量视网膜移植片厚度。观察手术后6个月时裂孔闭合率和BCVA变化。手术前后BCVA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12例12只眼中,男性5例5只眼,女性7例7只眼;年龄(50.4±12.6)岁。裂孔直径(1085.6±344.0)μm;眼轴长度(27.64±4.19)mm。手术后6个月时,所有患眼裂孔完全闭合(100.0%,12/12)。手术后3d及1、3、6个月,视网膜移植片厚度分别为(206.8±21.0)、(170.8±23.3)、(165.6±31.6)、(157.9±31.1)μm。手术前、手术后6个月时,患眼logMARBCVA分别为1.28±0.39、0.95±0.22;手术前后logMAR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P<0.05)。结论自体神经感觉视网膜移植短期内能有效提高难治性巨大黄斑裂孔闭合率,改善或稳定患者视力。
- 邓先明王文战马超石径
-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