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永翠

作品数:9 被引量:110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甲烷
  • 2篇草甸
  • 1篇氮循环
  • 1篇地理
  • 1篇地理学
  • 1篇地理学课程
  • 1篇冻融交替
  • 1篇氧化菌
  • 1篇氧化亚氮
  • 1篇遥感
  • 1篇有效氮
  • 1篇有效磷
  • 1篇植物
  • 1篇植物释放
  • 1篇制图
  • 1篇生长活性
  • 1篇生理生态
  • 1篇生理生态特征
  • 1篇生态特征
  • 1篇生物地理

机构

  • 5篇南京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宁波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格里菲斯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9篇邓永翠
  • 7篇崔骁勇
  • 5篇吴伊波
  • 4篇车荣晓
  • 3篇王艳芬
  • 3篇杜岩功
  • 3篇马双
  • 2篇张静
  • 2篇王芳
  • 1篇张妍
  • 1篇杨琳
  • 1篇郝彦宾
  • 1篇缪亚敏
  • 1篇朱阿兴
  • 1篇谭红朝
  • 1篇曹广民
  • 1篇白世彪
  • 1篇刘军志
  • 1篇朱敏健
  • 1篇吴静

传媒

  • 4篇生态学报
  • 2篇山地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前卫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海拔梯度上高寒草甸土壤细菌功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英文)被引量:1
2013年
在青藏高原3200~3800 m的海拔梯度上,利用BIOLOG和冗余分析的方法,对细菌功能多样性和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氮磷等土壤的基本性质可以解释46.6%的细菌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土壤中有效磷的贡献最大,它可能是青藏高原上限制土壤细菌功能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因子.由于海拔梯度变化而引起的土壤温度的变化,对细菌群落的功能多样性也有显著的影响.
邓永翠吴静吴伊波杜岩功张妍崔骁勇
关键词:高寒草甸BIOLOG海拔有效磷
好氧甲烷氧化菌生理生态特征及其在自然湿地中的群落多样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5年
甲烷氧化菌是一类可以利用甲烷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细菌,在全球变化和整个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甲烷氧化菌的生理生态特征及其在自然湿地中的群落多样性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分类方面,疣微菌门、NC10门及两个丝状菌属甲烷氧化菌的发现使其分类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在单加氧酶方面,发现甲烷氧化菌可以利用pM MO和sM MO两种酶进行氧化甲烷的第一步反应,Ⅱ型甲烷氧化菌中pM MO2的发现证实甲烷氧化菌可以利用这种酶氧化低浓度的甲烷;在底物利用方面,已经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兼性营养型甲烷氧化菌,证实它们可以利用的底物比之前认为的更广泛,其中包括乙酸等含有碳碳键的化合物;在生存环境方面,能在不同温度、酸度和盐度的环境中生存的甲烷氧化菌不断被分离出来。全球自然湿地甲烷氧化菌群落多样性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北半球高纬度的酸性泥炭湿地,Ⅱ型甲烷氧化菌Methylocystis、Methylocella和Methylocapsa是这类湿地主要的甲烷氧化菌类群,尤其以Methylocystis类群最为广泛,而Ⅰ型甲烷氧化菌尤其是Methylobacter在北极寒冷湿地中占优势。随着高通量测序时代的到来和新的分离技术的发展,对甲烷氧化菌的现有认识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发展。
邓永翠车荣晓吴伊波王艳芬崔骁勇
关键词:甲烷氧化菌甲烷甲烷单加氧酶湿地
高寒草甸植被细根生产和周转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4
2014年
植物根系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碳汇和养分库,细根周转过程是陆地生态系统地下部分碳氮循环的核心环节,在陆地生态系统如何响应全球变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在全球变化敏感地区之一的青藏高原,对该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矮嵩草草甸同时采用根钻法、内生长袋法和微根管法3种观测方法研究细根生产和周转速率,并探讨了极差法、积分法、矩阵法和Kaplan-Meier法等数据处理方法对计算值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估算细根净初级生产力时,根钻法宜采用积分法,内生长袋法宜选用矩阵法;由此进一步以最大细根生物量为基础,根钻法和内生长袋法估测的细根年周转速率分别为0.36 a-1和0.52 a-1,内生长袋法的估算结果是根钻法的1.44倍。对于微根管法,将其观测得到的细根长度转换为单位面积的生物量值后,采用积分法计算出细根周转速率为0.84 a-1,远高于传统方法的估算结果;若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则计算出的细根周转速率更高达3.41 a-1。
吴伊波车荣晓马双邓永翠朱敏健崔骁勇
关键词:矮嵩草草甸细根周转
植物释放甲烷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0年
植物是否在有氧条件下自身产生甲烷、其产生机制和释放速率等问题目前还存在很大争议,如果确证植物在有氧条件下产生较大量的甲烷,就必须重新认识和计算全球甲烷的源汇及其收支平衡。已有研究表明,植物排放的甲烷有一部分是由土壤或木本植物的根和树干内部产甲烷微生物产生,再通过植物传输进入大气中的;植物本身产生甲烷的机制可能主要是在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下,将植物细胞壁成分果胶、木质素等中的甲氧基转化为甲烷,这一过程受到高温、强光和UV辐射等环境胁迫的刺激。根据植物排放速率或大气甲烷浓度与碳同位素组成的实测值,对区域和全球植物源甲烷排放率做出的估算还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需要对更多植物和更多地点开展实测研究,深入了解植物产甲烷的机制和过程,并结合大气传输模型才能进一步提高估算准确性。
邓永翠杜岩功吴伊波谭红朝崔骁勇
关键词:植物甲烷果胶UV
金露梅灌丛草甸氧化亚氮排放特征及冻融交替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地区,利用密闭箱-气相色谱法对金露梅灌丛草甸群落中的丛间草地(GC)、金露梅灌丛(GG)和裸地(GL)3种斑块的氧化亚氮(N2O)排放季节特征和冻融过程、降水事件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GG年平均排放速率显著高于GC和GL(P<0.05),GC与GL差异不显著(P>0.05)。3种斑块N2O排放速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波动,生长季高于休眠季,其中GC和GG排放速率在8月出现明显峰值,2月最低;而GL的排放速率2004年最大值出现在3月,2005年在3月和8月出现了两个峰值,最低值均出现在1月。冻融交替过程中各斑块N2O平均排放速率白天高于夜间,并且除了2005年GL斑块外,均为封冻期土壤排放速率较低,而冻融期提高。2004-07GC和GG斑块在降雨时排放速率降低,降雨后迅速上升;而2005年时3种斑块在降雨时以及积雪融化时排放速率均大幅升高。各斑块排放速率与土壤5cm地温呈极显著(GC和GG;P<0.01)或显著正相关关系(GL,P<0.05)。金露梅灌丛草甸2004年和2005年平均排放速率分别为0.043和0.046mg/(m2.h),是大气N2O的一个源,粗略估算整个青藏高原高寒灌丛草甸N2O排放的辐射强迫约为0.125TgCO2,其在整个青藏高原温室气体收支中的作用不应忽略。
杜岩功曹广民邓永翠崔骁勇
关键词:金露梅灌丛氧化亚氮冻融交替排放特征
土壤微生物总活性研究方法进展被引量:16
2016年
微生物总活性是指在某一时段内微生物所有生命活动的总和,它直接决定着微生物行使生理、生态功能的能力,是微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也是难点。迄今为止,还没有建立直接测定微生物总活性的方法,只能用一些相关指标来间接反映它。目前常用的指标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呼吸速率、生长速率以及胞内RNA含量等。与其它一些基质和环境相比,测定土壤中的微生物总活性更为困难。通过总结研究土壤微生物总活性常用的3种方法,在简略概括传统的土壤微生物呼吸测定法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和RNA直接表征法的原理和操作流程,整理归纳了一些重要应用案例,比较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选择研究土壤微生物总活性的适宜方法提供依据。
车荣晓王芳王艳芬邓永翠张静马双崔骁勇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
生物固氮与有效氮的关系:从分子到群落被引量:23
2017年
在当前全球生态系统人为氮素投入激增的背景下,明确生物固氮与有效氮的关系对生态系统氮收支的估算及施肥策略的优化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关于有效氮在分子、个体和群落尺度对生物固氮影响的研究,并对3个尺度的研究进行了比较。我们发现,当前分子、个体尺度的相关研究更为系统,但严重受限于固氮菌的培养;群落尺度的研究虽采用非培养技术开展,研究效率相对更高,但针对固氮基因表达的研究却十分匮乏,研究体系急待完善。据此,未来的研究应更多地关注有效氮在群落尺度对固氮基因表达的调控,并着重于完善群落尺度生物固氮的研究体系。
车荣晓邓永翠吴伊波张静王芳唐立李林峰马双刘瀚科赵星王艳芬郝彦宾崔骁勇
关键词:固氮菌NIFH铵态氮氮循环
大数据时代的生物地理学课程内容革新初探
2020年
生物地理学是地理学和生物学两个学科门类的交叉学科.目前,许多高校地理专业在本科阶段开设了生物地理学课程.然而,当前生物地理学课程中忽略了微生物地理学的讲授,也缺乏遥感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在生物地理学中应用案例的讲解.鉴于此,本文就遥感数据、高通量测序和机器学习方法为生物地理学发展带来的机遇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对这些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如何以案例的形式给学生讲解和剖析,以供高等院校生物地理学教学团队参考.
邓永翠
关键词:生物地理学高通量测序
滑坡危险度评价对BCS负样本采样的敏感性被引量:3
2016年
滑坡负样本在基于统计方法的滑坡危险度制图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抑制统计方法对滑坡危险度的高估。缓冲区控制采样(Buffer controlled sampling,BCS)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负样本采样方法,其原理是认为滑坡点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地理环境与滑坡点所在的地理环境相似,易发生滑坡,因而应当在灾害点一定缓冲区以外的区域采集负样本。目前缓冲区大小主要是根据专家对研究区的经验知识确定,具有主观性。缓冲区大小对基于统计方法的滑坡危险度制图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分析缓冲区大小与滑坡危险度制图精度之间的关系,探究适宜的缓冲区大小。以陇南山区的油坊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BCS负样本采样方法,探究不同缓冲区大小对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滑坡危险度制图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缓冲区过小会导致与滑坡点地理环境相似的假的负样本的存在,从而导致滑坡危险度的低估;缓冲区过大会导致负样本在环境特征空间中太局限,负样本集的全局代表性差,从而导致滑坡危险度的高估。在本研究区基于SVM的滑坡危险度制图中,200~500m是使用BCS采集负样本的较理想的缓冲区大小。
缪亚敏朱阿兴杨琳白世彪刘军志邓永翠
关键词:SVM
共1页<1>
聚类工具0